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42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1
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底板上设有可左右运动的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一液压锁紧装置,底板上开设有第一T型槽,第一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第一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左右移动式设置在第一T型槽内;第一移动板上方设有可前后运动的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二液压锁紧装置,第一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T型槽,第二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第二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前后移动式设置在第一T型槽内;第二移动板上方设有可上下运动的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保证高精度调节;平台调节结束后,由液压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固定,确保每个锁紧装置的锁紧力,保证装配精度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接工作平台,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
技术介绍
现代化工业时代中,一些大重量的机构部件在组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对接,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吊装带将重载模块框架吊起,然后人工进行转动和移动拼接,耗时费力而且对操作人员的人数和技术经验有很高的要求,而且传统的起重设备存在定位不准确、效率低下、易发生碰撞而造成设备损伤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整体设备的组装质量和组装效率。为了提高对接效率,满足在不同的使用工况下的对接需求,以及保证对接精度,我们设计了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液压锁紧装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T型槽,当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左右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T型槽,当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前后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平台。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移动板穿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移动板穿设在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均设置有接近开关。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均布的螺纹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手轮。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手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保证高精度的调节,同时也配有手轮,可以手动调节;平台可实现X、Y、Z三个方向的直线移动,平台移动调节结束后,由液压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固定,确保了每个锁紧装置的锁紧力,保证了极为可靠的装配精度;此平台可作为某一工位,多个平台组成一个组装生产线,极大程度节约了组装成本和组装效率;解决了设备组装时所造成的对接误差;大大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和安全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以上附图中,底板1,第一移动板2,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第一T型槽4,第二移动板5,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第二T型槽7,平台8,第一丝杆9,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丝杆11,第二伺服电机12,接近开关13,螺纹孔14,第一手轮15,第二手轮1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和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可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板2,第一移动板2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底板1上开设有第一T型槽4,当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在非锁紧状态时,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的下端左右移动式设置在第一T型槽4内;第一移动板2上方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板5,第二移动板5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第一移动板2上开设有第二T型槽7,当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在非锁紧状态时,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的下端前后移动式设置在第一T型槽4内;第二移动板5上方设置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平台8。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丝杆9,第一移动板2穿设在第一丝杆9上,第一丝杆9的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10连接。第一移动板2上设置有第二丝杆11,第二移动板5穿设在第二丝杆11上,第二丝杆11的一端与第二伺服电机12连接。注: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和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下端的锁紧头均为倒置的T型结构,锁紧头上移时锁紧在T型槽内,锁紧头下移时可在T型槽内移动,通过现有的液压缸可实现锁紧头的升降功能。原理: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0控制第一移动板2的左右移动,当位置调节完成,则通过第一液压锁紧装置3将第一移动板2锁紧在底板1上;通过第二伺服电机12控制第二移动板5的前后移动,当位置调节完成,则通过第二液压锁紧装置6将第二移动板5锁紧在第一移动板2上;平台8在第二移动板5上的升降运动则通过现有的升降装置(如丝杆、气缸等)实现;将需要对接的机构部件分别放在两个平台8上,通过位置调节就可以实现对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与第一移动板2上均设置有接近开关13。对移动距离进行监测以及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提高下次对接的效率。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平台8上设置有均布的螺纹孔14。机构部件对接时可用工装进行定位,保证对接时结构稳定,提高对接精度。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丝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手轮15。便于手动调节。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丝杆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手轮16。便于手动调节。本技术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保证高精度的调节,同时也配有手轮,可以手动调节;平台可实现X、Y、Z三个方向的直线移动,平台移动调节结束后,由液压锁紧装置进行锁紧固定,确保了每个锁紧装置的锁紧力,保证了极为可靠的装配精度;此平台可作为某一工位,多个平台组成一个组装生产线,极大程度节约了组装成本和组装效率;解决了设备组装时所造成的对接误差;大大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和安全程度。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液压锁紧装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T型槽,当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左右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T型槽,当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前后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一液压锁紧装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一T型槽,当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一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左右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四周设置有若干第二液压锁紧装置,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T型槽,当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在非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液压锁紧装置的下端前后移动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方设置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立体的高精度组装对接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移动板穿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伺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旻忞刘作印谭永嘉周亚徐坤徐帆任宝亮汪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热测测试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