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35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构件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内部中心为将天然生原竹筒旋切表层至表面光滑、外径统一并且经过防腐处理的圆形竹筒,紧贴中心圆形竹筒的为壁厚较厚的缠绕竹质层,竹质层分三层,内层厚度不小于10mm,纤维方向和构件长度方向一致;中间层5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30°‑45°夹角;最外层6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90°夹角。构件内部既可以是空心,也可以被一种或多种材料填充。本发明专利技术开拓了竹材利用的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当今建筑学界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建筑和生态环境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应运而生,而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所以现代竹木结构绿色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盛产竹子,且拥有量和品质均居世界首位,竹子可再生、可降解,一般3-5年即可成材,竹材的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抗压强度约为木材的1.5倍,竹材的比强度高于普通木材、结构用钢材、铝合金、混凝土等,竹材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变形能力强,以竹材及其与其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代替混凝土、钢材或粘土砖等建造房屋,符合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快速推进,对天然林和人工育林的保护政策将愈加严厉,木材的供给量和结构构件对其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以木材为原料的结构构件的发展空间将大大压缩,而生物质材料构件的推出,为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方向。随着我国木质构件行业的高速发展,木材原料的供应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木质构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寻求木材的替代材料成为我国木质构件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应用具有质优价廉,环保、低污染,可循环利用等特性的生物质材料组合构件来代替木材原料必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构件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内部中心为将天然生原竹筒旋切掉竹节突出部分及竹青至表面光滑、外径统一并经过高温高湿防腐处理的圆形竹筒(1),紧贴圆形竹筒(1)的为壁厚较厚的缠绕顺纹竹质层(2),其厚度不小于10mm,纤维方向和构件长度方向一致;紧贴顺纹竹质层(2)的为斜纹竹质层(3),厚度为5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30°-45°夹角;紧贴斜纹竹质层(3)为横纹竹质层(4),厚度为6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90°夹角。所述顺纹竹质层(2)、斜纹竹质层(3)和横纹竹质层(4),其制造技术有4类:第一类:将天然生竹筒经过防腐防霉处理后,直接旋切成大幅面竹皮,围绕构件中心线缠绕成竹质筒体;第二类,将处理好的原竹展平,旋切成竹皮,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第三类:将原竹破成竹篾或细竹条,编成竹帘或竹席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第四类,将制作的竹重组材、竹集成材、竹编胶合材等各类工程竹材大幅面单板,旋切成竹皮,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所述圆形竹筒(1)还可以被圆形或多边形的缠绕生物质管、PVC管、FRP管、金属管替代,组合构件内部既可以是空心,也可以采用竹、木、麦秆、稻草、玉米秆、高粱秆、豆秆、辣椒秆、油菜秆、亚麻秆、芦苇秆、棉秆和/或废弃的木材及其碎屑、混凝土、泥土、砂浆、石膏、石灰、各种建筑垃圾粉碎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填充。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为圆形竹筒;2为顺纹竹质层;3为斜纹竹质层;4为横纹竹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对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构件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内部中心为将天然生原竹筒旋切掉竹节突出部分及竹青至表面光滑、外径统一并经过高温高湿防腐处理的圆形竹筒(1),紧贴圆形竹筒(1)的为壁厚较厚的缠绕顺纹竹质层(2),其厚度不小于10mm,纤维方向和构件长度方向一致;紧贴顺纹竹质层(2)的为斜纹竹质层(3),厚度为5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30°-45°夹角;紧贴斜纹竹质层(3)为横纹竹质层(4),厚度为6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90°夹角。所述顺纹竹质层(2)、斜纹竹质层(3)和横纹竹质层(4),其制造技术有4类:第一类:将天然生竹筒经过防腐防霉处理后,直接旋切成大幅面竹皮,围绕构件中心线缠绕成竹质筒体;第二类,将处理好的原竹展平,旋切成竹皮,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第三类:将原竹破成竹篾或细竹条,编成竹帘或竹席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第四类,将制作的竹重组材、竹集成材、竹编胶合材等各类工程竹材大幅面单板,旋切成竹皮,然后缠绕成竹质筒体。所述圆形竹筒(1)还可以被圆形或多边形的缠绕生物质管、PVC管、FRP管、金属管替代,组合构件内部既可以是空心,也可以采用竹、木、麦秆、稻草、玉米秆、高粱秆、豆秆、辣椒秆、油菜秆、亚麻秆、芦苇秆、棉秆和/或废弃的木材及其碎屑、混凝土、泥土、砂浆、石膏、石灰、各种建筑垃圾粉碎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填充。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构件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内部中心为将天然生原竹筒旋切掉竹节突出部分及竹青至表面光滑、外径统一并经过高温高湿防腐处理的圆形竹筒(1),紧贴圆形竹筒(1)的为壁厚较厚的缠绕顺纹竹质层(2),其厚度不小于10mm,纤维方向和构件长度方向一致;紧贴顺纹竹质层(2)的为斜纹竹质层(3),厚度为5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30°-45°夹角;紧贴斜纹竹质层(3)为横纹竹质层(4),厚度为6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90°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该构件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内部中心为将天然生原竹筒旋切掉竹节突出部分及竹青至表面光滑、外径统一并经过高温高湿防腐处理的圆形竹筒(1),紧贴圆形竹筒(1)的为壁厚较厚的缠绕顺纹竹质层(2),其厚度不小于10mm,纤维方向和构件长度方向一致;紧贴顺纹竹质层(2)的为斜纹竹质层(3),厚度为5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30°-45°夹角;紧贴斜纹竹质层(3)为横纹竹质层(4),厚度为6mm-30mm,纤维方向同构件轴心线方向呈9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质圆形或圆环形截面构件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纹竹质层(2)、斜纹竹质层(3)和横纹竹质层(4),其制造技术有4类:第一类:将天然生竹筒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李淑恒苏靖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