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轻质桩构造、制作方法、施工方法和接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31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复合轻质桩构造、制作方法、施工方法和接桩方法,复合轻质桩构造包括轻质土和复合加筋笼,复合加筋笼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竖向土工格栅和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土工格栅,轻质土材料低密度且高抗压,复合加筋笼利用土工格栅的抗拉能力,在桩顶荷载作用下起到箍筋作用,使桩体有更高的抗压能力,避免溃桩或断桩发生,同时复合加筋笼可防止复合轻质桩开裂,该结构通过置换地基岩土,降低了地基原位有效应力,其可用于平衡上覆荷载,达到减小上覆荷载在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该构造抗压强度高,能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通过该构造还可将上覆荷载传递至下卧较好的岩土地层,避免既有建筑物附加应力增大,实现控制地基变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轻质桩构造、制作方法、施工方法和接桩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特别是复合轻质桩构造、制作方法、施工方法和接桩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筑迅速发展,新建(构)筑物与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相互关系包括紧邻、上跨、下穿等。在新建(构)筑物附加荷载作用下,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失稳、压溃压裂等病害,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为了满足地基承载要求,新建(构)筑物基底往往采用大量的桩基予以加固,此类桩基置换了原状岩土,且大部分桩基重度大于原状岩土重度,即设置桩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基附加荷载,通过岩土接触力传递作用,这种附加荷载或可传递至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基底,加之上覆新建(构)筑物荷载,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附加应力增大,其地基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形,还可能导致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发生倾斜失稳,从而影响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若新建(构)筑物的桩基施工时间过长,也可能影响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增大工程风险,为此新建(构)筑物宜尽可能采用预制结构。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轻质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轻质土(2)和复合加筋笼(1),所述复合加筋笼(1)埋设在所述轻质土(2)中;/n所述复合加筋笼(1)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竖向土工格栅(11)和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土工格栅(12),所述竖向土工格栅(11)与所述环形土工格栅(12)交汇连接为一体,相邻两条所述竖向土工格栅(11)与相邻两条所述环形土工格栅(12)之间形成四边形网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轻质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轻质土(2)和复合加筋笼(1),所述复合加筋笼(1)埋设在所述轻质土(2)中;
所述复合加筋笼(1)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竖向土工格栅(11)和沿竖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土工格栅(12),所述竖向土工格栅(11)与所述环形土工格栅(12)交汇连接为一体,相邻两条所述竖向土工格栅(11)与相邻两条所述环形土工格栅(12)之间形成四边形网孔。


2.复合轻质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轻质桩构造,包括以下步骤:
S1:从下至上分段架设护管(10);
S2:将所述复合加筋笼(1)送入护管(10)中;
S3:将所述轻质土(2)注入所述护管(10)中直至所述轻质土(2)灌满所述护管(10);
S4:分段拆除所述护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轻质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10)为半开式,所述护管(10)上设有支架(30)和环形箍(20),所述环形箍(20)锁定在每节所述护管(10)架设处,所述支架(30)搭设在每节所述护管(10)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轻质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所述复合加筋笼(1)下部设有重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轻质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步骤中,将所述复合加筋笼(1)上端套入泵送管(4)出口端外壁,并用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志闵卫鲸郭在旭胡会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