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30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A建筑、B建筑以及缝,此止水结构包括与三部分,分别为迎水面止水结构体、背水面止水结构体以及缝间止水结构体;迎水面设置有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粘贴在A建筑与B建筑迎水面的碳纤维布、双组份环氧底涂层、喷涂在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上的聚脲防水涂层;所述背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A建筑和B建筑上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设置于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上的遇水膨胀止水带以及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的钢制压板,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带设置时其中线压在缝中,所述的钢制压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所述的缝间止水结构体为防水填充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工建筑物结构种类增多。水利工程中对水的防渗漏问题是工程的关键技术点。本项研发技术主要是对水工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相邻之间缝止水技术进行攻克。目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对相同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止水一般埋入建筑相同部位的橡胶止水带、铜止水带、止水条等止水结构进行防水。但是在不同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不能采用常规埋人式止水设置,因为不同水工建筑的受力部位、钢筋设计位置、结构物几何尺寸、建筑沉降、施工方法等都不相同,故采用埋人式止水技术相对困难,止水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满足水工不同建筑结构之间缝止水防渗漏的功能需要,达到水工不同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增强建筑物之间缝外露面美观的特性,提出的迎水面与背水面相结合的缝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技术还可应用于新建水利工程施工。同时可应用于已建隧洞、渡槽、箱涵、泵站、拦水坝、管廊、水利挡土墙等防水要求高的建筑伸缩缝渗水、漏水现象的维修领域。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包括有A建筑、B建筑以及A建筑与B建筑之间的缝,此止水结构包括与三部分,分别为迎水面止水结构体、背水面止水结构体以及缝间止水结构体;所述迎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设置于缝下部靠近迎水面的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以缝为中线粘贴在A建筑与B建筑迎水面的碳纤维布、涂刷在碳纤维布表面的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以及喷涂在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上的聚脲防水涂层;所述背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涂刷在缝两侧A建筑和B建筑上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设置于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上的遇水膨胀止水带以及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的钢制压板,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带设置时其中线压在缝中,所述的钢制压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所述的缝间止水结构体为防水填充料。所述的防水填充料为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在缝中的设置深度不少于20mm。所述碳纤维布为与树脂浸渍胶结合的碳纤维布。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一:对A建筑和B建筑迎水面和背水面靠近缝位置的打磨去除建筑物表面毛刺和凸起;步骤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在迎水面缝间的打封,打封前在缝中设置支撑条,并根据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打入深度相应设置支撑条在缝中的深度,待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半凝固后取出支撑条,完成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打封;步骤三:迎水面止水结构的设置,首先将碳纤维布与树脂浸渍胶结合并以缝为中线贴合在A建筑和B建筑墙体上,待碳纤维布与树脂浸渍胶干结后涂刷双组份环氧底涂形成双组份环氧底涂层,待双组份环氧底涂层干结后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形成聚脲防水涂层,完成迎水面止水结构的设置;步骤四:背水面止水结构的设置,首先在靠近缝的A建筑和B建筑表面涂刷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表面形成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然后安装遇水膨胀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带以中线压缝两翼分别覆盖A建筑表面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和B建筑表面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然后通过钢制压板并配合等距设置的膨胀螺栓对遇水膨胀止水带进行紧压固定;步骤五:在缝内遇水膨胀止水带与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之间压入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完成缝的止水密封施工。本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整体形成三层止水结构,防护效果优异,其中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中运用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涂料以橡胶、沥青、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组份,加入改性剂、温控剂、填料混合制成的在使用年限保持粘性膏状的体防水涂料,始终保持蠕变性、自愈性、压敏性和粘结性。遇水膨胀止水带结合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两种结合防水效果极佳,不会产生界面窜水现象。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是A、B组份聚硫建筑膏的墙体接缝密封,此胶固化后能保证缝处密封耐磨牢固。碳纤维布材料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缝之间承载能力及强度的目的保证两种结构变形导致缝处聚脲防水涂料不被破坏,且碳纤维布与树脂浸渍胶结合整体贴合效果好,不会出现粘结断连,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增长使用年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A建筑2、B建筑3、缝4、双组份聚硫密封胶5、碳纤维布6、双组份环氧底涂层7、聚脲防水涂层8、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9、遇水膨胀止水带10、钢制压板11、膨胀螺栓12、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3、迎水面14、背水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图中碳纤维布5、双组份环氧底涂层6、聚脲防水涂层7实际中均为薄层,之间均无间隙,本图示中各层之间显示的间隙目的在于便于标号及部位对照审查),以本方案在郑州市环城生态水系循环(泵站)工程潮河泵站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说明:A建筑为剪力墙结构、B建筑物为挡土墙结构,两建筑基础不同,结构不同,自身荷载不同,配筋不同,A建筑与B建筑之间缝宽20mm。建筑物工作水压力0.5Mpa。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包括有为剪力墙结构的A建筑1、挡土墙结构的B建筑2以及A建筑1与B建筑2之间宽20mm的缝3,此止水结构包括与三部分,分别为迎水面13止水结构体、背水面14止水结构体以及缝间止水结构体;所述迎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设置于20mm缝3下部靠近迎水面的缝内打封深度为20mm的双组份聚硫密封胶4、以20mm缝为中线粘贴在A建筑1与B建筑2迎水面的宽为500mm的碳纤维布5、涂刷在碳纤维布5表面0.6kg/㎡的双组份环氧底涂层6以及喷涂在双组份环氧底涂层6上喷涂厚度为2mm的聚脲防水涂层7;所述背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涂刷在缝两侧A建筑1和B建筑2上各宽度为250mm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8厚度为10mm、设置于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8上的遇水膨胀止水带9以及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9的钢制压板10,其中遇水膨胀止水9带选用型号规格为HBZ-A4宽402mm、厚10mm遇水膨胀止水带,并用规格为宽180mm、厚10mm钢制压板配合每200mm间隔设置的膨胀螺栓11压制,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带9设置时其中线压在缝3中;所述的缝间止水结构体为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12,2mm缝间隙填实。所述碳纤维布5为与树脂浸渍胶结合的碳纤维布。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一:对剪力墙结构的A建筑1和挡土墙结构的B建筑2迎水面和背水面靠近缝位置的打磨去除建筑物表面毛刺和凸起;步骤二: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在迎水面缝间的打封,打封前在缝中设置18mm宽支撑条,并设置支撑条在缝中的深度为2mm,打入双组份聚硫密封胶4,打入深度正好是支撑条设置的2mm深度,待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半凝固后取出支撑条,完成2mm深度双组份聚硫密封胶的打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包括有A建筑、B建筑以及A建筑与B建筑之间的缝,其特征在于:此止水结构包括与三部分,分别为迎水面止水结构体、背水面止水结构体以及缝间止水结构体;所述迎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设置于缝下部靠近迎水面的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以缝为中线粘贴在A建筑与B建筑迎水面的碳纤维布、涂刷在碳纤维布表面的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以及喷涂在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上的聚脲防水涂层;所述背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涂刷在缝两侧A建筑和B建筑上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设置于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上的遇水膨胀止水带以及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的钢制压板,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带设置时其中线压在缝中,所述的钢制压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所述的缝间止水结构体为防水填充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包括有A建筑、B建筑以及A建筑与B建筑之间的缝,其特征在于:此止水结构包括与三部分,分别为迎水面止水结构体、背水面止水结构体以及缝间止水结构体;所述迎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设置于缝下部靠近迎水面的双组份聚硫密封胶、以缝为中线粘贴在A建筑与B建筑迎水面的碳纤维布、涂刷在碳纤维布表面的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以及喷涂在双组份环氧底涂层上的聚脲防水涂层;所述背水面止水结构体包括有:涂刷在缝两侧A建筑和B建筑上的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设置于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上的遇水膨胀止水带以及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的钢制压板,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带设置时其中线压在缝中,所述的钢制压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遇水膨胀止水带;所述的缝间止水结构体为防水填充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填充料为蠕变型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在缝中的设置深度不少于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建筑结构之间缝的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为与树脂浸渍胶结合的碳纤维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伊洛周怡平刘同岭于光辉袁航贾音于春延张学伟宋剑张淑英史晓龙王侠宫东平王庆景雷新海朱江伟王国亮杨会涛李高立李利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水务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