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仲兵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0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栅层,所述第一网栅层远离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远离第一网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渗水膜层。该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网栅层,可以很好的将该装置固定稳固,防止安装的防渗结构与坝体分离,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通过设置有防渗水膜层,对坝体顶面和迎水面进行覆盖防水效果好,通过设置有植被网栅,植被网栅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植被网栅和绿化植被的配合可以有效绿化坝体,有利于预防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的作用非常大,兴修水利工程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堤坝,堤坝也具有很强大的功能,能够进行蓄水或挡水,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堤坝的建设紧密相关,所以必须要注重堤坝的工程建设,保证堤坝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堤坝的安全性,目前,我国水利堤坝中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水利堤坝的抗洪能力普遍偏低,许多堤坝存在漏水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防渗水利工程堤坝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缺点:1、结构不太合理,固定效果不好;2、不能防止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通过设置有第一网栅层和防渗水膜层,固定效果好,有利于预防水土流失,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包括坝体,所述坝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栅层,所述第一网栅层远离第一混凝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远离第一网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渗水膜层,所述防渗水膜层远离第二混凝土层的一侧设置有防腐层,所述坝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栅层,所述第二网栅层的顶部与防渗水膜层搭接,所述坝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被网栅,所述植被网栅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可选的,所述防渗水膜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连接板,所述过渡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可选的,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可选的,所述安装通孔的内部开设有正向螺纹,所述固定螺栓的外表面开设有反向螺纹,所述正向螺纹与反向螺纹相适配。可选的,所述第一网栅层的内部开设有功能插接孔,所述功能插接孔的内部插接有深入锥。可选的,所述深入锥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深入锥均匀分布在第一网栅层的内部。可选的,所述深入锥贯穿第一网栅层、第一混凝土层和坝体的内部。可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数量为若干个。(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第一网栅层,第一网栅层的内部开设有功能插接孔,功能插接孔的内部插接有深入锥,深入锥贯穿第一网栅层、第一混凝土层和坝体的内部,可以很好的将该装置固定稳固,防止安装的防渗结构与坝体分离,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2)、该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防渗水膜层,防渗水膜层分别设置在第一网栅层和第二网栅层上,对坝体顶面和迎水面进行覆盖防水效果好,且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对坝体的保护效果大大提升,通过设置有植被网栅,植被网栅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植被网栅和绿化植被的配合可以有效绿化坝体,再次预防水土流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绿化植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功能插接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坝体,2-第一混凝土层,3-第一网栅层,4-第二混凝土层,5-防渗水膜层,6-防腐层,7-第二网栅层,8-植被网栅,9-绿化植被,10-过渡连接板,11-安装通孔,12-固定螺栓,13-功能插接孔,14-深入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坝体1,坝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2,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栅层3,第一网栅层3远离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4,第二混凝土层4远离第一网栅层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渗水膜层5,防渗水膜层5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的一侧设置有防腐层6,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栅层7,第二网栅层7的顶部与防渗水膜层5搭接,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被网栅8,植被网栅8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9,防渗水膜层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连接板10,过渡连接板10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安装通孔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12,安装通孔11的内部开设有正向螺纹,固定螺栓12的外表面开设有反向螺纹,正向螺纹与反向螺纹相适配,第一网栅层3的内部开设有功能插接孔13,功能插接孔13的内部插接有深入锥14,深入锥1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深入锥14均匀分布在第一网栅层3的内部,深入锥14贯穿第一网栅层3、第一混凝土层2和坝体1的内部,固定螺栓12的数量为若干个,其中,防渗水膜层5采用厚度为5~10cm的聚乙烯防渗土工膜,由乳白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聚乙烯树脂制作而成,防渗水膜层5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耐环境应力开裂和耐撕裂强度性能好,通过对坝体1的顶部和迎水面进行加固防渗处理,大大提高了坝体1的实用性。综上所述,该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使用时,通过设置有第一网栅层3,第一网栅层3的内部开设有功能插接孔13,功能插接孔13的内部插接有深入锥14,深入锥14贯穿第一网栅层3、第一混凝土层2和坝体1的内部,可以很好的将该装置固定稳固,防止安装的防渗结构与坝体1分离,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安装稳定性;通过设置有防渗水膜层5,防渗水膜层5分别设置在第一网栅层3和第二网栅层7层上,对坝体1顶面和迎水面进行覆盖防水效果好,且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对坝体1的保护效果大大提升,通过设置有植被网栅8,植被网栅8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9,植被网栅8和绿化植被9的配合可以有效绿化坝体,再次预防水土流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包括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2),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栅层(3),所述第一网栅层(3)远离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4),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远离第一网栅层(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渗水膜层(5),所述防渗水膜层(5)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的一侧设置有防腐层(6),所述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栅层(7),所述第二网栅层(7)的顶部与防渗水膜层(5)搭接,所述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被网栅(8),所述植被网栅(8)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包括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混凝土层(2),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网栅层(3),所述第一网栅层(3)远离第一混凝土层(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4),所述第二混凝土层(4)远离第一网栅层(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渗水膜层(5),所述防渗水膜层(5)远离第二混凝土层(4)的一侧设置有防腐层(6),所述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网栅层(7),所述第二网栅层(7)的顶部与防渗水膜层(5)搭接,所述坝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植被网栅(8),所述植被网栅(8)的内部设置有绿化植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水膜层(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连接板(10),所述过渡连接板(10)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1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仲兵
申请(专利权)人:高仲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