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94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系统包括基座、闸杆和支撑座。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较长的闸杆在升起或者落下的时候由于自身重力以及惯性的影响,在闸杆停止时会存在不稳的现象,从而造成对电机或者驱动机构的损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座来缓冲和锁定闸杆,并且在闸杆的内部设置了平衡装置,使闸杆在由动态变为静态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禁控制系统,具体涉及汽车的门禁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门禁或者道闸是应用在道路上或者出入口处的一种限制机动车行驶的一种设备。汽车门禁道闸在停车场、学校、医院、工厂的门口应用比较广泛。道闸一般有基座或者叫主机箱、闸杆组成,道路较宽时一般还设有支撑座。目前,这种道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闸杆落下并且停止的过程是有动态变为静态的过程,由于闸杆自身的重力和惯性的作用,闸杆在落到水平的位置后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对电机或者设有电机的驱动装置造成较大的损坏。尤其是闸杆较长是,这种损坏更加的明显。另外,在启动的过程中,电机需要克服闸杆的重力向上转动,长闸杆的中心一般处于中部,转轴处于端部,通过杠杆的原理可知驱动电机需要输出较大的转矩,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并且会由于电流过大造成电机线圈的烧损。通过专利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710093607.2的一种道闸就是为解决落下时缓冲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但是并没有解决有助于闸杆抬起的技术方案。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应用由基座(1)、闸杆(2)、支撑座(7)组成的道闸,基座(1)的内部设有控制器(11)和驱动电机(12),其特征在于:/n所述闸杆(2)为中空管,闸杆(2)靠近基座(1)端设有平衡装置,闸杆的另一端嵌设有锁定永磁铁(21),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调整装置(3)、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和导电滑杆(6);/n调整装置(3)与闸杆(2)的截面形状相同,调整装置(3)的中部设有转换电磁铁(31)和两个导电滑杆固定孔(32),所述导电滑杆固定孔(32)的孔底设有与控制器(11)电气连接的金属导电弹簧(33),设于闸杆转轴左端的调整装置为端部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平衡防震汽车门禁道闸的控制方法,应用由基座(1)、闸杆(2)、支撑座(7)组成的道闸,基座(1)的内部设有控制器(11)和驱动电机(12),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杆(2)为中空管,闸杆(2)靠近基座(1)端设有平衡装置,闸杆的另一端嵌设有锁定永磁铁(21),所述平衡装置包括调整装置(3)、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和导电滑杆(6);
调整装置(3)与闸杆(2)的截面形状相同,调整装置(3)的中部设有转换电磁铁(31)和两个导电滑杆固定孔(32),所述导电滑杆固定孔(32)的孔底设有与控制器(11)电气连接的金属导电弹簧(33),设于闸杆转轴左端的调整装置为端部调整装置(301),右端的为中部调整装置(302);两个调整装置的导电滑杆固定孔(32)通过两个平行的导电滑杆(6)连接;
平衡配重装置(4)与闸杆(2)的管腔的截面形状相同,平衡配重装置(4)至少设有三个且位于两个调整装置之间;所述平衡配重装置(4)包括:
配重电磁铁(41),位于平衡配装装置(4)的中部,且与转换电磁铁(31)相对;
两个导电滑杆孔(42),分别套设在两个导电滑杆(6)上,内部设有连通导电滑杆(6)和配重电磁铁的连接碳刷(45);
四个连接滑孔(43),均匀分布于配重电磁铁(41)的四周;
平衡调节板(5)位于相邻两个平衡配重装置(4)之间,所述平衡调节板(5)设有:
永磁铁(51),位于平衡调节板的中部且与配重电磁铁对应;
两个导电滑杆通孔(52),与导电滑杆(6)轴线重合且孔径大于导电滑杆(6)的直径;
T形连接杆(53),每一侧面设有两个,四个T形连接杆(53)的位置分别与四个连接滑孔(43)的位置对应滑动插接;
所述支撑座(7)的上部设有缓冲孔(72),缓冲孔(72)的底部设有和控制器(11)电气连接的缓冲电磁铁(74),缓冲电磁铁(74)的上部设有缓冲杆(73),所述缓冲杆(73)的上部设有锁定电磁铁(75),缓冲杆(73)的下部设有缓冲永磁铁(76),所述锁定电磁铁(75)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抬起闸杆的控制方法:此时将闸杆(2)从水平状态转换的竖直状态,水平状态下:缓冲电磁铁(74)与缓冲永磁铁(76)相对的面极性相异处于吸附状态;锁定电磁铁(75)与锁定永磁铁(21)相对的面极性相异处于吸附状态;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均匀分布在端部调整装置(301)、中部调整装置(302)之间;
步骤1.1、控制器(11)控制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端部调整装置(301)、中部调整装置(302),使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吸附在一起并且吸附在端部调整装置(301)的一端;
步骤1.2、控制器(11)控制锁定电磁铁(75)和缓冲电磁铁(74)的极性翻转,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2)逆时针旋转,锁定电磁铁(75)对锁定永磁铁(21)的斥力和缓冲电磁铁(74)对缓冲永磁铁(76)的斥力对驱动电机(12)驱动闸杆(2)提供辅助力;
步骤1.3、控制器(11)检测竖直接近开关动作后停止驱动电机(12)的转动;
落下闸杆的控制方法:此时将闸杆(2)从竖直状态转换到水平状态,竖直状态下:缓冲电磁铁(74)与缓冲永磁铁(76)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处于排斥状态;锁定电磁铁(75)处于停电状态;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吸附在一起并且处于端部调整装置(301)一端;
步骤2.1、控制器(11)控制平衡配重装置(4)的极性与平衡调节板(5)相对面的极性相同,平衡配重装置(4)、平衡调节板(5)分散分布在端部调整装置(301)、中部调整装置(302)之间:
步骤2.2、控制器(11)控制端部调整装置(301)与下部的平衡配重装置(4)相对面的极性相同,控制器(11)控制中部调整装置(302)和上部的平衡配重装置(4)相对面的极性相异,将平衡配重装置(4)和平衡调节板(5)推向上部,此时闸杆的重心再次上移;
步骤2.3、控制器(11)控制平衡配重装置(4)的配重电磁铁(41)的极性与平衡调节板(5)的永磁铁(51)相对面的极性相异,使平衡配重装置(4)和平衡调节板(5)吸附在一起并吸附在中部调整装置(302)的下部,此时闸杆的重心上移至转轴的上部;
步骤2.4、控制器(11)控制驱动电机(12)顺时针转动,
步骤2.5、闸杆落下后,首先与缓冲杆(73)接触,闸杆(2)的锁定永磁铁(21)与缓冲杆(73)的锁定电磁铁(75)吸附在一起,之后,在继续下降的过程中,由于缓冲电磁铁(74)对缓冲永磁铁(76)的斥力作用使闸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