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为解决连续梁桥的主梁悬臂施工时的不平衡力矩/倾覆弯矩的问题,工程中通常采用在墩旁设置临时立柱托架,或在墩顶设置临时支座的方法。相关技术中,墩旁设置临时立柱托架的结构形式通常采用支承于承台上的钢管混凝土立柱与托架相结合,托架承受主梁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过程中的竖向荷载,并传递给下部的钢管混凝土立柱。墩梁固结临时支座一般布置在墩顶顺桥向的支座两侧,用以抵抗不平衡力矩,根据受力特征也可以分为单向受压支座和双向拉压支座。其中,单向受压支座主要承受不平衡弯矩所引起的竖向压力,对主梁的约束是单向的,单向支座配合张拉精轧螺纹钢可以作为双向拉压支座使用,以抵抗不平衡弯矩引起的梁体下倾,还可以对梁体的上倾进行约束。其中,梁体倾覆主要是由两端实际浇筑混凝土方量的差异造成的。但是,上述的临时立柱托架仅能被动受压,因此其锚固效率受到限制,在施工对象的主梁结构尺寸很大(连续梁跨度较大、梁的截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承台(2)上;/n临时支座(5),所述临时支座(5)的数量与所述立柱(1)匹配并设于所述立柱(1)远离所述承台(2)的一端上,每一所述临时支座(5)均包括至下而上设置的第一临时支块(51)和第二临时支块(52),所述第一临时支块(5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立柱(1)远离所述承台(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临时支块(52)远离所述第一临时支块(51)的一端用于与主梁(4)的底部固定;/n预应力束组件,所述预应力束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立柱(1)匹配,所述预应力束组件用于穿设于所述主梁(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承台(2)上;
临时支座(5),所述临时支座(5)的数量与所述立柱(1)匹配并设于所述立柱(1)远离所述承台(2)的一端上,每一所述临时支座(5)均包括至下而上设置的第一临时支块(51)和第二临时支块(52),所述第一临时支块(5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立柱(1)远离所述承台(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临时支块(52)远离所述第一临时支块(51)的一端用于与主梁(4)的底部固定;
预应力束组件,所述预应力束组件的数量与所述立柱(1)匹配,所述预应力束组件用于穿设于所述主梁(4)内,且每一所述预应力束组件的一端均用于与所述主梁(4)固定,另一端均用于与对应的所述立柱(1)远离所述承台(2)的一端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锚固体系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设于所述立柱(1)和桥墩(6)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桥墩(6)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锚固体系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于沿所述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立柱(1)之间,并用于连接两根相邻的所述立柱(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支墩锚固体系还包括第三连接件(73),所述第三连接件(73)用于沿平行于所述连续梁桥宽度方向的方向穿设于所述立柱(1)靠近所述临时支座(5)的一端上,所述第三连接件(73)与立柱(1)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三连接件(73)的两端均至少部分伸出所述立柱(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束组件包括两组预应力索束(30),两组所述预应力索束(30)用于沿所述连续梁桥的宽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所述预应力索束(30)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主梁(4)的顶部,另一端用于依次穿过对应的桥梁支座(8)和伸出于所述立柱(1)的第三连接件(73)的其中一端后,固定于该第三连接件(73)的对应端上,且所述临时支座(5)位于两组所述预应力索束(30)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续梁桥的临时支墩锚固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束(30)的一端设有锚固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杰,李勇波,熊阳,余煜东,赵秀天,郭焕,余昆,徐烨,丁超,聂井华,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