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涉及路基工程领域。该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沿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填料路基的一端,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填料路基的一端的端面接触;挡土板,设置在过渡路基的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箱式路基,与挡土板相邻设置。通过在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之间设置过渡路基和挡土板,过渡路基和挡土板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实现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的衔接过渡。其中,挡土板体积小、重量轻,且施工简易,可以降低路基过渡结构过渡段的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路基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路基过渡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过渡结构是为了实现路基与路基之间或路基与结构物之间的衔接过渡,而在二者之间设置的特殊地段。其结构包括路基段和过渡段,路基段设置在过渡段的两端,并与过渡段连接,保证路基线路的平顺性和安全可靠性。相关的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内设置桥台,桥台体积方量大、造价高昂,主要适用于桥梁的桥面路基与其它路基的衔接,普适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以解决如何降低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沿所述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填料路基的一端,所述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填料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端面接触;挡土板,设置在所述过渡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箱式路基,与所述挡土板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箱式路基包括顶板和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其中,所述挡土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相邻。进一步地,所述挡土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贴合,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挡土板具有与所述过渡路基贴合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顶板内;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箱式路基还包括底板,所述至少两个支撑件的底端连接所述底板。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一端和所述底板内;第四加强筋,沿所述挡土板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和所述顶板内。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第五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且所述第五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均垂直;第六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七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位于所述挡土板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第四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大于相距最远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锥坡,沿垂直于所述箱式路基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箱式路基的一端,且与所述挡土板和所述箱式路基均相邻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包括填料路基、过渡路基、挡土板和箱式路基,其中,挡土板的一侧与过渡路基连接,另一侧与箱式路基连接。通过在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之间设置过渡路基和挡土板,过渡路基和挡土板组合形成路基过渡结构的过渡段,实现填料路基和箱式路基的衔接过渡。挡土板体积小、重量轻,且施工简易,从而降低了路基过渡结构过渡段的体积方量以及工程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路基过渡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路基过渡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图5为图2中A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一种带底板的箱式路基结构在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D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C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路基过渡结构在b-b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锥坡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非过渡路基,2-过渡路基,3-填料路基,31-填料路基基床表层,32-填料路基基床底层,33-填料路基本体,4-挡土板,41-第一侧面,42-第二侧面,5-箱式路基,51-顶板,52-支撑件,53-底板,61-第一加强筋,62-第二加强筋,63-第三加强筋,64-第四加强筋,65-第五加强筋,66-第六加强筋,67-第七加强筋,7-锥坡,Q-桥台,S-地基,i-坡度,L1-边坡的垂直高度,L2-边坡的水平宽度,D1-支撑件的间距,D2-挡土板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延伸方向是指部件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可为不同类型的路基之间或路基与结构物等的衔接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其可用于铁路路基或者其他路基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应用场景类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产生限定。如图1所示,以铁路路基过渡结构为例,针对过渡路基2和桥台Q组合的过渡段对路基过渡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路基过渡结构可以包括非过渡路基1、过渡路基2和桥台Q。地基S的表面为大致平面,非过渡路基1设置在地基S的表面,非过渡路基1可以是填料路基或者箱式路基。沿非过渡路基1长度的延伸方向,非过渡路基1的两侧端面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表面,该表面称之为沿非过渡路基1的边坡,边坡结构可以保证非过渡路基1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具有一定的坡度,需要说明的是,边坡坡度i是指边坡的垂直高度L1与水平宽度L2的比值,也可用1:m表示,其中m为坡度系数,与边坡坡度i互为倒数。具体的边坡坡度i值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来设定。沿非过渡路基1的长度延伸方向,距非过渡路基1的边坡一定距离处,设置桥台Q,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填料路基;/n过渡路基,沿所述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填料路基的一端,所述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填料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端面接触;/n挡土板,设置在所述过渡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n箱式路基,与所述挡土板相邻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填料路基;
过渡路基,沿所述填料路基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填料路基的一端,所述过渡路基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填料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端面接触;
挡土板,设置在所述过渡路基的所述一端的相对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
箱式路基,与所述挡土板相邻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路基包括顶板和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顶板连接所述支撑件的顶端;其中,所述挡土板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顶板的端面和所述支撑件的端面均贴合,所述第一侧面垂直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具有与所述过渡路基贴合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基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过渡结构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和所述顶板内;
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挡土板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雷王祥谢浩李小和严栋詹志雄王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