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24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包括有拉板,在将拉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后,只需要通过一只手来固定套筒,方便放置电容器的引线,以便于快速的对电容器引线的调直,在倒圆台形开口周边为倾斜面的作用下,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向两侧展开,能够方便的将电容器引线放入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之间,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向下收缩至倒圆台形开口的位置时,在倒圆台形开口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卡在该位置上,避免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下移过大,导致电容器的壳体卡在套筒上,而使引线被大力拉扯损坏,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在套筒不受力时,将套筒向上弹起,以便于更方便的控制电容器引线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
技术介绍
电容器为大量的设备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在生产电容器时,由于电容器的引线较细,在插装的过程中,容易折弯变形,影响电容器的质量,在通过人工将引线拉直时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将引线拉直时较为麻烦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包括有拉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4与连接杆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3贯穿于套筒1内,所述套筒1为空心圆柱体,其中套筒1的一端设有倒圆台形开口2,所述倒圆台形开口2与套筒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杆3远离拉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相对应的内侧均设有压板7,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所述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相贴合时形成倒圆台形与倒圆台形开口2相配合,所述套筒1的两侧上均设有限位杆9,所述连接杆3上嵌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支撑于套筒1远离倒圆台形开口2的一端,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支撑于拉板4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拉板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上均设有固定孔42,所述拉板4可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42后固定于工作台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通过转轴31连接于连接杆3上。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套筒1的外侧设有防滑软垫11,并且防滑软垫11设于限位杆9的下方。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将拉板4固定在工作台上后,只需要通过一只手来固定套筒1,方便放置电容器的引线,以便于快速的对电容器引线的调直,在倒圆台形开口2周边为倾斜面的作用下,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向两侧展开,能够方便的将电容器引线放入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之间,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向下收缩至倒圆台形开口2的位置时,在倒圆台形开口2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卡在该位置上,避免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下移过大,导致电容器的壳体卡在套筒1上,而使引线被大力拉扯损坏,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在套筒1不受力时,将套筒1向上弹起,以便于更方便的控制电容器引线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2所示,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包括有拉板4,所述拉板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上均设有固定孔42,所述拉板4可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42后固定于工作台上,在将拉板4固定在工作台上后,只需要通过一只手来固定套筒1,方便放置电容器的引线,以便于快速的对电容器引线的调直。如附图1至2所示,所述拉板4与连接杆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3贯穿于套筒1内;所述套筒1的外侧设有防滑软垫11,并且防滑软垫11设于限位杆9的下方,在防滑软垫11的作用下,能够增加与手掌的接触,避免带动套筒1移动时,而出现相对滑动的现象;所述套筒1为空心圆柱体,其中套筒1的一端设有倒圆台形开口2,所述倒圆台形开口2与套筒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杆3远离拉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通过转轴31连接于连接杆3上,在将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向上推动后,在倒圆台形开口2周边为倾斜面的作用下,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向两侧展开,能够方便的将电容器引线放入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之间;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相对应的内侧均通过粘合剂贴合固定有压板7,其中压板7为用来挤压电容器引线,将电容器引线压直;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所述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相贴合时形成倒圆台形与倒圆台形开口2相配合,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向下收缩至倒圆台形开口2的位置时,在倒圆台形开口2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卡在该位置上,避免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下移过大,导致电容器的壳体卡在套筒1上,而使引线被大力拉扯损坏;所述套筒1的两侧上均设有限位杆9,通过限位杆9,能够在手握套筒1向上拉动时,以便于受力于限位杆9上,使套筒1更容易的向上移动;所述连接杆3上嵌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支撑于套筒1远离倒圆台形开口2的一端,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支撑于拉板4上,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在套筒1不受力时,将套筒1向上弹起,以便于更方便的控制电容器引线的固定,在安装弹簧8时,先将弹簧8嵌套入连接杆3上后,再将连接杆3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拉板4上。如附图1至2所示,在使用时,先将一只手握住套筒1上,将套筒1向下压动,使套筒1向下移动,从而使拉板4带动连接杆3在套筒1内向上移动,此时弹簧8便被压缩起来,在连接杆3带动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向上移动后,在倒圆台形开口2的作用下,便使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绕着转轴31向两侧展开,再将电容器的引线放置在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之间,通过缓慢的松开套筒1,在弹簧8弹性作用下,将套筒1向上顶起,使连接杆3在套筒1内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向下移动,在倒圆台形开口2的作用下,使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绕着转轴31向中间闭合,使电容器引线被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夹紧,最后再握着套筒1将其向上拉起,使力作用于限位杆9上,从而带动套筒1向上移动,使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被拉进套筒1内,将电容器引线压紧调直,直到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移动至倒圆台形开口2内,便将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限制住,避免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继续向下移动,而造成电容器引线被拉损伤。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包括有拉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4)与连接杆(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3)贯穿于套筒(1)内,所述套筒(1)为空心圆柱体,其中套筒(1)的一端设有倒圆台形开口(2),所述倒圆台形开口(2)与套筒(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杆(3)远离拉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相对应的内侧均设有压板(7),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所述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相贴合时形成倒圆台形与倒圆台形开口(2)相配合,所述套筒(1)的两侧上均设有限位杆(9),所述连接杆(3)上嵌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一端支撑于套筒(1)远离倒圆台形开口(2)的一端,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支撑于拉板(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引线调直机,包括有拉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4)与连接杆(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3)贯穿于套筒(1)内,所述套筒(1)为空心圆柱体,其中套筒(1)的一端设有倒圆台形开口(2),所述倒圆台形开口(2)与套筒(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连接杆(3)远离拉板(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相对应的内侧均设有压板(7),所述第一压杆(5)和第二压杆(6)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所述第一卡块(51)和第二卡块(61)相贴合时形成倒圆台形与倒圆台形开口(2)相配合,所述套筒(1)的两侧上均设有限位杆(9),所述连接杆(3)上嵌套有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燕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云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