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1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该针耙单元总成的多个驱动套筒沿轴向依次套装于传动轴上,并可同轴转动;其推杆光轴的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多个复位推杆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推杆光轴转动;复位推杆具有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每个驱动套筒的外周具有顶推部,顶推部可带动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可经由第一配合部推动复位推杆,并经由第二配合部带动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多个驱动套筒上的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通过结构优化可精确控制对织物的牵引拉力,为获得提高织物加工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脑针织横机
,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
技术介绍
电脑横机以其织布效率高、操作人员需求量低以及编程简单等优点,在纺织业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用于拉送布料的罗拉是电脑横机的必备装置,通过夹持并牵引编织成形的织物,以便实现舌针的编织和翻针等功能。显然,这一功能要求电脑横机上的罗拉具有良好的抓料能力。目前,电脑横机的罗拉采用针耙推送组件带动织物做下拉动作,但是,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针耙所形成的拉力不可控。同时,由于布片夹布置在两组罗拉的中间,影响罗拉中间的拉力,罗拉两侧与织物接触不均匀,导致对织物的拉力不均匀,最终影响织物加工效果。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针织横机的针耙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提高对织物牵引拉力的控制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横机及其针耙单元总成,通过结构优化可精确控制对织物的牵引拉力,为获得提高织物加工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耙单元总成,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针耙推送装置;所述针耙单元总成还包括传动轴、多个驱动套筒、推杆光轴和多个复位推杆;其中,所述传动轴的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并由所述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多个驱动套筒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可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转动;所述推杆光轴的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支撑板体;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其中,所述复位推杆具有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所述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每个所述驱动套筒的外周具有顶推部,并配置为:所述驱动套筒随所述传动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顶推部可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所述顶推部可经由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经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其中,在轴向投影面内,多个所述驱动套筒上的所述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优选地,每个所述驱动套筒的所述顶推部包括:第一顶推部和第二顶推部,且两者轴向间隔设置并自套筒本体径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顶推部可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所述第二顶推部可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在轴向投影面内,多个所述驱动套筒上的所述第一顶推部和所述第二顶推部配置为: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每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过程的启始段与终止段分别其他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的过程重合。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传动轴的外周表面与多个所述驱动套筒的内周表面间构建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且所述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形成所述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每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过程的启始段与终止段分别其他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的过程重合。优选地,还包括轴承座、摆杆、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杆座和复位光轴;其中,所述轴承座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单向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承座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反;所述复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旁侧;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杆光轴同轴转动,另一端压抵所述复位配合部,并配置为:所述复位配合部随所述轴承座转动时,可推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光轴转动;所述复位连接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光轴上;所述复位光轴插装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的另一端,所述复位光轴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复位推杆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光轴的轴体置于每个所述复位推杆的复位槽中,并可在所述复位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配置为:常态下,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一位置;所述复位推杆在相应的所述驱动套筒的顶推部推动下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时,所述复位光轴位于所述复位槽中的第二位置。优选地,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支撑板体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常态下所述复位推杆上的所述复位槽形状相同;并配置为:槽底为与所述推杆光轴同心的滑动圆弧段,所述滑动圆弧段与相应的两侧槽壁分别通过限位圆弧段相连,且第一限位圆弧段和第二限位圆弧段与所述复位光轴的外表面适配,以形成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优选地,还包括:多个针耙限位摆块,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所述针耙限位摆块具有卡接端,所述针耙推送装置具有限位槽;每个所述针耙限位摆块可相对于相应的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摆动,以便所述限位槽与相应的所述卡接端卡合适配限制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高度位置。优选地,还包括分别与多个针耙限位摆块相应设置的:多个摆动驱动部件,所述摆动驱动部件具有摆动输出端,所述摆动输出端与相应的所述针耙限位摆块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针耙限位摆块相对于相应的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摆动。优选地,所述摆动驱动部件为电磁驱动部件,包括电磁铁座、电磁铁芯和摆杆;其中,所述电磁铁座上固定有固定架;所述电磁铁芯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其中部开设有摆动槽;所述摆杆铰接于所述电磁铁芯的所述摆动槽的槽壁,且其端部伸出所述摆动槽形成带动所述针耙限位摆块的所述摆动输出端。优选地,每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包括滑轨、固定座、配重块、弹性件和针耙复位导向片,其中,所述滑轨的滑动轨可相对于固定轨滑动适配;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轨上;所述配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下部,相应的所述复位推杆的第二配合部与所述配重块的下端适配;所述针耙座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中部铰接,且上端外侧配置有针耙组件;所述弹性件预形变设置在所述针耙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针耙复位导向片的中部与所述针耙座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座的中部铰接于同一铰接点,其下端与相应的所述驱动套筒的顶推部相适配,其上端通过轴杆与所述针耙座传动连接;其中,所述轴杆的杆端插装于所述固定座上开设的长孔中,并可在伸出工作位置和收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并配置为:在所述顶推部的压抵作用下,所述针耙复位导向片绕其与所述固定座的铰接点转动,并带动所述针耙座收回时,所述轴杆切换至收回工作位置,且所述弹性件进一步形变;所述弹性件可释放变形能至所述针耙座,并推动所述针耙座伸出时,所述轴杆切换至伸出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针织横机,包括罗拉,还包括多组如前所述的针耙单元总成,每个所述针耙单元总成沿罗拉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对于电脑针织横机罗拉,本专利技术另辟蹊径针对罗拉间织物的拉力处理方案提出了改进优化,具体通过构建针耙单元总成形成单元化拉力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下述有益技术效果:首先,本方案针对每一单元的针耙动作,通过驱动部件驱动传动轴转动,同时驱动套筒转动,复位推杆配合驱动套筒同步联动,在复位推杆联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相应的针耙推送装置形成上升、脱离织物、复位、下降、再次勾住织物的循环工作周期。本方案的多个驱动套筒上的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针耙单元总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针耙单元总成,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针耙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耙单元总成还包括:/n传动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中间支撑板的支撑板体,并由所述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n多个驱动套筒,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可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转动;/n推杆光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体;/n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n其中,所述复位推杆具有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所述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每个所述驱动套筒的外周具有顶推部,并配置为:所述驱动套筒随所述传动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顶推部可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所述顶推部可经由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经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其中,在轴向投影面内,多个所述驱动套筒上的所述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09 CN 20191124785911.针耙单元总成,包括驱动部件和多个针耙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耙单元总成还包括:
传动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中间支撑板的支撑板体,并由所述驱动部件提供转动驱动力;
多个驱动套筒,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可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转动;
推杆光轴,两侧轴端分别枢接于罗拉侧板和所述支撑板体;
多个复位推杆,分别与多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相应设置,沿轴向依次套装于所述推杆光轴上,并可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其中,所述复位推杆具有第一配合部和与相应所述针耙推送装置适配的第二配合部;每个所述驱动套筒的外周具有顶推部,并配置为:所述驱动套筒随所述传动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顶推部可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所述顶推部可经由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经由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其中,在轴向投影面内,多个所述驱动套筒上的所述顶推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耙单元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驱动套筒的所述顶推部包括:
第一顶推部和第二顶推部,且两者轴向间隔设置并自套筒本体径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顶推部可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的针耙组件收回,所述第二顶推部可推动所述复位推杆并带动所述针耙推送装置上移;在轴向投影面内,多个所述驱动套筒上的所述第一顶推部和所述第二顶推部配置为: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每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过程的启始段与终止段分别其他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的过程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耙单元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传动轴的外周表面与多个所述驱动套筒的内周表面间构建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且所述驱动套筒通过所述正多边形同轴转动适配副形成所述沿周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针耙单元总成的工作周期内,每个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过程的启始段与终止段分别其他所述针耙推送装置拉动织物的过程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耙单元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承座,套装于所述传动轴上,并通过单向转动离合件与所述传动轴单向传动连接,并配置为:所述传动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轴承座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复位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的旁侧;
摆杆,一端与所述推杆光轴同轴转动,另一端压抵所述复位配合部,并配置为:所述复位配合部随所述轴承座转动时,可推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光轴转动;
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所述复位连接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推杆光轴上;
复位光轴,插装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推杆复位连接座的另一端,所述复位光轴相对于所述推杆光轴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复位推杆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光轴的轴体置于每个所述复位推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必沃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