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芴螺三苯胺化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显示器件或照明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芴螺三苯胺化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显示器件或照片器件,属于有机光电材料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自发光器件,通过施加电压,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和阳极注入的空穴在发光中心复合形成分子激子,并且该分子激子在回到基态时释放能量来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开启电压低、亮度高、色域广、色纯度高、视角宽、响应快、温度适应性好等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MP3、电视等电子产品显示器。目前商业化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为传统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其中荧光材料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剩余的75%三线态激子通过热或者其他无辐射方式损失,而磷光材料由于重原子效应可以利用100%的激子,虽然使其发光效率远高于传统荧光材料,但是大部分磷光器件大都具有较为严重的效率滚降,即在较低亮度或较低电流密度下具有最大效率,随着亮度或电流密度的增大,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普遍出现严重的降低并且受到贵重金属价格的制约。这无疑增加了器件的成本,影响了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在照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芴螺三苯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芴螺三苯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1)表示:
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氰基,或任选被一个或多个R1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或任选被一个或多个R1取代的、具有5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Z表示CR1或者N;
R1表示氢原子、氘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氰基、NO2、N(R2)2、OR2、SR2、C(=O)R2、P(=O)R2、Si(R2)3、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0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4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4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R2表示氢原子、氘原子、氟原子、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烃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30个碳原子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芴螺三苯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氰基或者以下通式Ar-1至Ar-39中的任一种:
其中,波浪线表示与芴螺三苯胺母核键合的键,
R1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定义的含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芴螺三苯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和R2表示苯基、联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良生,蒋佐权,朱向东,屈扬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