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受到广泛应用,例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device)作为新一代显示装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常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阳极、阴极以及设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的有机层构成。当向阴极和阳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与阳极侧的空穴同时向发光层移动,且其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从激发态变为基态的过程对外发光。现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主要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但由于各层之间载流子的传输性能较差,进而使得器件在工作电压上升,发光效率降低,寿命缩短,导致器件的性能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KR1020170097242;专利文献KR1020170161944及专利文献KR1020170048045。需要说明的是,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31 CN 201911054880X1.一种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式I-1所示:
其中,X为氧或硫;
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5-20的杂芳基;
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亚杂芳基;
所述L的取代基选自:氘、硝基、羟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杂环烷基、烷氧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基、芳氧基、芳硫基、芳基、杂芳基、卤素基团、氰基、卤代烷基;
Ra和Rb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杂环烷基、碳原子数为1-15的烷基和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na是Ra的个数,nb是Rb的个数;
na选自0、1、2、3或4,当na大于1时,任意两个Ra相同或者不相同;
nb选自0、1、2,当nb大于1时,任意两个Rb相同或者不相同;
Ar1、A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30的杂芳基;
所述Ar1、Ar2和R的取代基分别独立地选自:氘、硝基、羟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杂环烷基、烷氧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杂芳基、卤素基团、氰基、卤代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X为氧或硫;
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1-1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5-15的杂芳基;
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30亚杂芳基;
所述R的取代基选自:氘、硝基、羟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杂环烷基、烷氧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基;
所述L的取代基选自:氘、硝基、羟基、烷基、环烷基、烯基、炔基、杂环烷基、烷氧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基、芳氧基、芳硫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式I-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和Ar2不同时为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3-5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数为5-15的杂芳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25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25的亚杂芳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氮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15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天,杨敏,南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