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86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置有电梯本体,所述电梯井底端设有用于缓冲电梯本体的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电梯本体底部设有对电梯本体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底层缓冲结构,所述电梯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电梯本体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侧壁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弹性件和底座气囊,所述底座气囊固定连接在弹性件顶端,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在电梯井底端,所述电梯本体包括多个电梯侧壁、电梯底层和电梯顶层,所述电梯顶层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顶端,所述电梯底层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电梯坠落时保护电梯内人安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轿厢是电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稳定性、合理性、安全性是决定电梯等级的关键因素。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969960U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电梯便捷安全气囊,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安全气囊容纳装置,其包含安全气囊固定匣子、强力磁铁、密封薄膜和未使用的安全气囊,其中强力磁铁固定在安全气囊固定匣子的外面,安全气囊放置在固定匣子中,而后底部用密封薄膜进行封装;第二部分为安全气囊组件,其包含气囊主体、阻隔薄膜、气体发生剂容置管、气体发生剂和点火器,其中气体发生剂容置管放置在气囊主体的尾部,气囊主体与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之间通过阻隔薄膜分开,气体发生剂放置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中,点火器放置在气体发生剂容置管的尾部。上述中的现有设计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安全气囊安装在电梯外部,仅仅对电梯进行防护,而对电梯轿厢内的人员是无法保护的,轿厢内的人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具有在电梯坠落时保护电梯内人安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设置有电梯本体,所述电梯井底端设有用于缓冲电梯本体的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电梯本体底部设有对电梯本体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底层缓冲结构,所述电梯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电梯本体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侧壁缓冲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结构起到对电梯本体的缓冲作用,底层缓冲结构起到对电梯本体内部人员的防护,侧壁缓冲结构也起到对电梯本体内部人员的防护,且第一缓冲结构、底层缓冲结构合侧壁缓冲结构均是弹性缓冲,从而达到对电梯本体内部人员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弹性件和底座气囊,所述底座气囊固定连接在弹性件顶端,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在电梯井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和底座气囊共同作用,实现对电梯本体的防护,两者结合也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本体包括多个电梯侧壁、电梯底层和电梯顶层,所述电梯顶层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顶端,所述电梯底层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侧壁将电梯顶层支撑起来,电梯底层用于站人,多个电梯侧壁、电梯底层和电梯顶层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长方体,开口为了便于人上下电梯用的,其它面相互固定连接,形成对人保护的腔室。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层缓冲结构包括底层气囊一和底层气囊二,所述底层气囊二固定连接在电梯底层底部,所述底层气囊一安装在电梯底层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层气囊一设置在电梯底层内部用于防护人的,底层气囊二设置在电梯底层底部用于缓冲电梯本体的,当电梯本体出现下坠时,底层气囊二被开启,底层气囊二内部充入空气,底层气囊二与底座气囊共同作用,进而实现对电梯本体下落速度的降低。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壁缓冲结构包括对电梯本体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作用的侧壁气囊一和侧壁气囊二,所述侧壁气囊一与侧壁气囊二安装在电梯本体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壁缓冲结构用于防护人体来自侧面的冲击,将侧壁缓冲结构分为侧壁气囊一和侧壁气囊二,当电梯下坠时,侧壁气囊一和侧壁气囊二会被同时充入空气,使得侧壁缓冲结构能快速的被开启,进而达到更好保护人体的效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底层包括底层杆一、底层杆二、为底层气囊二提供安装位置用的底层板一和为底层气囊一提供安装位置用的底层板二,所述底层杆一与底层杆二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层板二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二底面,所述底层板一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一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层杆一与底层杆二相互垂直,当电梯底层受到冲击力时,底层杆一与底层杆二能将冲击力分解的更加均匀,底层板二用于密封电梯底层,同时也为底层气囊二提供固定点,底层板一对下方的底层气囊一提供较好的防护。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顶层包括顶层杆一、顶层杆二和顶层板,所述顶层杆一与顶层杆二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顶层板固定连接在顶层杆二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层杆一与顶层杆二相互垂直固定,使得电梯顶层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顶层板将电梯顶层密封。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侧壁包括侧壁杆一、侧壁杆二、侧壁杆三和为侧壁缓冲结构提供安装位置用的侧面板,所述侧壁杆一和侧壁杆三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顶层杆二且与侧壁杆二相抵触,所述侧壁杆一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一一端,所述侧壁杆三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一另一端,所述侧面板安装在电梯侧壁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壁杆一、侧壁杆二和侧壁杆三加强电梯侧壁的结构强度,侧面板将电梯侧壁密封,由于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侧壁杆一、侧壁杆二和底层杆一构成一个三角形,侧壁杆二、侧壁杆三和底层杆一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使得电梯侧壁结构具有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位置传感器二,所述电梯井底部设有位置传感器一,所述电梯井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一和气泵一,所述传感器一与控制器一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一与气泵一电性连接,当电梯本体坠落到安全高度以下时,位置传感器一与位置传感器二相对,且位置传感器一和位置传感器二将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一,控制器一控制气泵一对侧壁气囊一、侧壁气囊二、底层气囊一和底层气囊二充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本体坠落到安全高度以下时,位置传感器一与位置传感器二相对,且位置传感器一和位置传感器二将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一,控制器一控制气泵一对侧壁气囊一、侧壁气囊二、底层气囊一和底层气囊二充气,实现对人具有较好的防护。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梯本体顶端设有气泵二,所述电梯本体上设有处理器二,所述位置传感器二与控制器二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二与气泵二电性连接,当电梯本体坠落到安全高度以下时,位置传感器一与位置传感器二相对,且位置传感器一和位置传感器二将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二,控制器二控制气泵二对底座气囊充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梯本体坠落到安全高度以下时,位置传感器一与位置传感器二相对,且位置传感器一和位置传感器二将接收到的位置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二,控制器二控制气泵二对底座气囊充气,实现对电梯本体具有较好的防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底座气囊和底层气囊二配合,用于降低电梯本体坠落速度;2.弹性件对坠落的电梯本体具有缓冲作用,具有保护电梯本体的作用;3.底层气囊一在电梯底层,起到对电梯内的人底部的保护;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1),所述电梯井(1)内设置有电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底端设有用于缓冲电梯本体(2)的第一缓冲结构(5),所述电梯本体(2)底部设有对电梯本体(2)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底层缓冲结构(8),所述电梯本体(2)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电梯本体(2)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侧壁缓冲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包括电梯井(1),所述电梯井(1)内设置有电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1)底端设有用于缓冲电梯本体(2)的第一缓冲结构(5),所述电梯本体(2)底部设有对电梯本体(2)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底层缓冲结构(8),所述电梯本体(2)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对电梯本体(2)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用的侧壁缓冲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5)包括弹性件(4)和底座气囊(3),所述底座气囊(3)固定连接在弹性件(4)顶端,所述弹性件(4)固定连接在电梯井(1)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2)包括多个电梯侧壁(21)、电梯底层(22)和电梯顶层(23),所述电梯顶层(23)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21)顶端,所述电梯底层(22)固定连接在电梯侧壁(21)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缓冲结构(8)包括底层气囊一(81)和底层气囊二(82),所述底层气囊二(82)固定连接在电梯底层(22)底部,所述底层气囊一(81)安装在电梯底层(2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缓冲结构(7)包括对电梯本体(2)内人员起到弹性防护作用的侧壁气囊一(71)和侧壁气囊二(72),所述侧壁气囊一(71)与侧壁气囊二(72)安装在电梯本体(2)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底层(22)包括底层杆一(221)、底层杆二(222)、为底层气囊二(82)提供安装位置用的底层板一(224)和为底层气囊一(81)提供安装位置用的底层板二(225),所述底层杆一(221)与底层杆二(222)相互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底层板二(225)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二(222)底面,所述底层板一(224)固定连接在底层杆一(221)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家庆张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菱光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