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飞碟形水下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75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飞碟形水下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飞碟形水下机器人转向不灵活、运动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动力装置的泵推推进器与输送涵道连接,四组泵推动力系统围绕对称中心并沿周向依次排布设置,每组泵推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安装有阀的水平喷射涵道,输送涵道连接水平喷射涵道的阀的排入端,每组泵推动力系统的两个水平喷射涵道关于动力装置的径向镜面对称设置且同组的水平喷射涵道的喷射口的指向相背且朝外;吸排水动力系统用于提供所述动力装置的浮潜运动。该飞碟形水下机器人搭载该动力装置,结构简单规整不会破坏整体造型,水阻较小,可绕中心回转灵活地切换方向,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飞碟形水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的说,是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飞碟形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水下机器人在水下需要进行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运动。螺旋桨作为一种传统水下推进装置,广泛装配水下机器人。传统螺旋桨结构复杂,通常而言是固定在某一固定方向,为实现多个方向运动一般需要6至8个,螺旋桨必须放置在水下机器人外侧或在水下机器人上建立涵道,从而破坏整体造型,对于水下机器人外形有割裂感,在强调平滑外形设计时会破坏整体外形。大多数水下机器人采用纺锤型或仿生鱼型,此类外形的水下机器人所装配的螺旋桨动力系统无法做到在转弯时原地旋转,存在有转弯半径,导致运动灵活度不高。对于圆盘外形的水下机器人而言,采用螺旋桨动力系统存在排布较困难的问题,且容易造成动力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及一种采用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的飞碟形水下机器人,可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原地旋转,具有运动灵活度高、运动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推推进器(1)、输送涵道(2)、泵推动力系统(3)和吸排水动力系统(4);/n所述泵推推进器(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涵道(2)的始端,所述泵推推进器(1)用于将水泵入所述输送涵道(2);/n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具有四组,四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围绕一对称中心并沿周向依次排布设置,每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包括两个安装有阀(6)的水平喷射涵道(31),所述输送涵道(2)的末端连接安装于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的所述阀(6)的排入端,每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的两个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关于所述动力装置的径向镜面对称设置,所述泵推动力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推推进器(1)、输送涵道(2)、泵推动力系统(3)和吸排水动力系统(4);
所述泵推推进器(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送涵道(2)的始端,所述泵推推进器(1)用于将水泵入所述输送涵道(2);
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具有四组,四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围绕一对称中心并沿周向依次排布设置,每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包括两个安装有阀(6)的水平喷射涵道(31),所述输送涵道(2)的末端连接安装于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的所述阀(6)的排入端,每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的两个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关于所述动力装置的径向镜面对称设置,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中的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的喷射口指向所述动力装置外侧且同组的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中的两所述水平喷射涵道(31)的喷射口的指向相背;
所述吸排水动力系统(4)包括贮水仓和抽水设备,所述贮水仓具有一吸排水口,所述抽水设备与所述贮水仓装配以将水通过所述吸排水口吸入所述贮水仓或将水排出所述贮水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泵推动力系统(3)之间设置成9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泵推动力系统(3)离所述对称中心的距离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推推进器(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泵推推进器(1)和所述吸排水动力系统(4)沿所述动力装置的中心轴向依次设置,所述吸排水动力系统(4)的所述吸排水口连接所述泵推推进器(1)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碟形水下机器人用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磊陈龙冬李轩辕赵迎飞
申请(专利权)人: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