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春专利>正文

汽车顶篷生产线的百叶窗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46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顶篷生产线,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该生产线上的百叶窗机构。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若干百叶片位于上、下框架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的一端与百叶片铰接,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再与缸体的活塞杆铰接,缸体连接于支座上。支座安装于固定支座上,固定支座安装于大梁上。利用本装置后,可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生产事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顶篷生产线,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该生产线上的百叶窗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顶篷生产线中,当基材叠放好以后,需要在烘房内加热加压,以便使各层基材相互紧紧地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一定形状与强度的型材。在现有技术中,所用的烘房上通常没有起隔离作用的安全设施,当生产线出现故障,造成输送链停机或原料从输送链上掉落时,一般的应急措施是切断烘房的电源,但由于发热元件不会迅速停止发热,所产生的余热仍然可能导致原料燃烧,造成一定的生产事故,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秩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汽车顶篷生产线的百叶窗机构,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生产事故。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若干百叶片位于上、下框架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的一端与百叶片铰接,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再与缸体的活塞杆铰接,缸体连接于支座上。支座安装于固定支座上,固定支座安装于大梁上。连杆呈弯钩状。百叶片的一侧分别与拉杆铰接,另一侧分别与上框架或下框架铰接,相应地,连杆的一侧也与拉杆铰接,连杆的中部也与上框架或下框架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再与连杆连接,各个百叶片及连杆与拉杆及框架的铰接点间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烘房上设置了可以由缸体活塞机构带动的百叶窗,当需要关闭时,利用缸体活塞机构,就可方便地将烘房封闭起来,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线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若干百叶片3位于上、下框架2、4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1的一端与百叶片3铰接,另一端与连杆5连接,连杆5的另一端再与缸体6的活塞杆铰接,缸体6连接于支座7上。图示状态为每片百叶窗3处于相互平行的开启状态,当需要关闭百叶窗时,启动缸体6,在其活塞杆的带动下,连杆5的下端向左移动,迫使连杆1绕其中部与下框架4的铰接点转动,使连杆1的上端顺时针转动,带动所有百叶片3同时顺时针转动,使百叶窗闭合,从而关闭烘房,避免烘房内的余热点燃基材,引发事故。支座7可以安装于固定支座8上,再将固定支座8安装于大梁9上。以便于将缸体6固定住。连杆5的形状可以呈弯钩状,以便于与连杆1及活塞杆连接。百叶片3的一侧分别与拉杆铰接,另一侧分别与上框架2或下框架4铰接,相应地,连杆1的一侧也与拉杆铰接,连杆1的中部也与上框架2或下框架4铰接,连杆1的另一端再与连杆5连接,各个百叶片3及连杆1与拉杆及框架的铰接点间的距离应相同,以便于各百叶片能够在连杆1的带动下一起转动。权利要求1.汽车顶篷生产线的百叶窗机构,其特征是若干百叶片(3)位于上、下框架(2)、(4)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1)的一端与百叶片(3)铰接,另一端与连杆(5)连接,连杆(5)的另一端再与缸体(6)的活塞杆铰接,缸体(6)连接于支座(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机构,其特征是支座(7)安装于固定支座(8)上,固定支座(8)安装于大梁(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机构,其特征是连杆(5)呈弯钩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机构,其特征是百叶片(3)的一侧分别与拉杆铰接,另一侧分别与上框架(2)或下框架(4)铰接,相应地,连杆(1)的一侧也与拉杆铰接,连杆(1)的中部也与上框架(2)或下框架(4)铰接,连杆(1)的另一端再与连杆(5)连接,各个百叶片(3)及连杆(1)与拉杆及框架的铰接点间的距离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顶篷生产线,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该生产线上的百叶窗机构。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若干百叶片位于上、下框架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的一端与百叶片铰接,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再与缸体的活塞杆铰接,缸体连接于支座上。支座安装于固定支座上,固定支座安装于大梁上。利用本装置后,可以提高整个生产线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生产事故。文档编号F27D21/00GK2733292SQ20042007800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杜建江, 孙君海, 钱谊胜, 朱耀奎, 吴晓波, 陈煜麟 申请人:刘明春, 苏德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顶篷生产线的百叶窗机构,其特征是:若干百叶片(3)位于上、下框架(2)、(4)内,并相互铰接在一起,连杆(1)的一端与百叶片(3)铰接,另一端与连杆(5)连接,连杆(5)的另一端再与缸体(6)的活塞杆铰接,缸体(6)连接于支座(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江孙君海钱谊胜朱耀奎吴晓波陈煜麟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春苏德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