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45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夹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夹具不能很好地释放零件加工变形,影响零件成型质量的问题,提供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本公开提出的装夹装置包括:底座;夹紧头,其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两端的扩大部;锁紧件连接于拉钉的上端,限定夹持口;下腔体,其连接于底座;上腔体,其包括环形的周壁和具有中孔的顶壁;顶壁夹于两个扩大部之间,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中孔;上腔体配合连接于下腔体;弹性件位于周壁内,且其支撑于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顶壁之间;支撑缸,其可活动地配合于下腔体内;支撑缸支撑于弹性件之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方便地实现零件加工变形的释放,零件加工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夹
,具体而言,涉及装夹装置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材料残余应力、切削力、装夹力等多因素的作用下,零件加工中常出现加工变形。零件加工变形是影响零件最终加工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现有的夹具不能很好地实现零件加工变形的释放,影响零件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装夹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夹具不能很好地释放零件加工变形,影响零件成型质量的问题。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采用前述装夹装置的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公开一种装夹装置,其包括底座、可调组件和夹紧头,夹紧头通过可调组件安装于底座;其中,底座包括基板和垂直连接于基板之上的环形的外壁;外壁的内周面嵌设有膨胀套;可调组件包括下腔体、上腔体和支撑缸;下腔体包括环形的围壁和连接于围壁下端开口处的底壁;围壁可滑动地配合于底座的外壁之内,并能够被膨胀套膨胀压紧于外壁;底壁通过支撑件间隔地支撑于基板之上,且两者之间限定下流体腔;支撑缸包括朝下开口的筒状部和位于筒状部上的环形的支撑壁;筒状部可滑动地配合于下腔体的围壁内,并和下腔体围成流体腔室;支撑缸的筒状部配合于下腔体的围壁的下段,支撑缸的支撑壁的外周面和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相间隔限定环形空间;底壁上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流孔,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形成的盲孔,盲孔和通流孔分别连通下流体腔;基板内还开设有连通基板的外周面和盲孔的管孔,用作通向流体腔室的通道,以通过通入/通出流体调节支撑缸的竖向位置;上腔体包括环形的周壁和从周壁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具有中孔的顶壁;上腔体的周壁朝下可滑动地配合于环形空间中;并且,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的内周面设置有内凹的环形槽,上腔体的周壁的下边沿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凸环;上腔体的周壁通过其凸环限位于环形槽的沿轴向两个端面之间;夹紧头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分别连接于中间柱段上下两端的扩大部;锁紧件被构造成能够连接于拉钉的上端,锁紧件和拉钉之间限定用于装夹零件的夹持口;顶壁夹于拉钉的两个扩大部之间,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中孔;周壁的内周面和中间柱段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凹形垫圈;一作为弹性件的叠簧设置于周壁内,并弹性地支撑于顶壁和凹形垫圈之间,以将凹形垫圈和周壁弹性地撑开;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拉钉上方的扩大部之间;支撑缸的支撑壁位于上腔体的周壁和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间并竖向支撑于弹性件的下端;中孔、弹性件的内孔及凹形垫圈的内孔的直径均大于中间柱段的直径;拉钉上方的扩大部和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上台阶面过渡;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下台阶面过渡;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均为圆锥面或球弧面;拉钉上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上弧形垫圈支撑于上腔体的顶壁,上弧形垫圈的上表面为和上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拉钉下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下弧形垫圈支撑于凹形垫圈之下,下弧形垫圈的下表面为和下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本实施例中的装夹装置能够方便地实现所装夹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释放,加工零件质量好。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装夹装置,其包括:底座;夹紧头,其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分别连接于中间柱段上下两端的扩大部;锁紧件被构造成能够连接于拉钉的上端,锁紧件和拉钉之间限定用于装夹零件的夹持口;下腔体,其连接于底座;上腔体,其包括环形的周壁和从周壁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具有中孔的顶壁;顶壁夹于拉钉的两个扩大部之间,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中孔;上腔体配合连接于下腔体;弹性件,其位于周壁内,并且弹性件的下端支撑于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上、上端将顶壁弹性地压紧于拉钉上方的扩大部;以及支撑缸,其可活动地配合于下腔体内,并能够相对下腔体上下移动;支撑缸支撑于弹性件之下。本公开中的装夹装置的使用时,零件装夹于锁紧件和拉钉之间的夹持口处;在加工过程中,若需要释放零件的变形,松开锁紧件,然后使支撑缸向上移动,以压缩支撑于其上的弹性件;如此,拉钉处于允许零件变形的放松状态;依据零件的变形状态,调节拉钉的姿态,使拉钉的上表面同变形后的零件的表面接触,并重新用锁紧件夹紧零件后,即可继续加工。在后续加工中,可根据需要多次释放变形,直至零件加工完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拉钉上方的扩大部和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上台阶面过渡;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下台阶面过渡;上台阶面和下台阶面均为圆锥面或球弧面;拉钉上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上弧形垫圈支撑于上腔体的顶壁,上弧形垫圈的上表面为和上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拉钉下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下弧形垫圈支撑于弹性件的下端,下弧形垫圈的下表面为和下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腔体的周壁内可活动地配合有凹形垫圈;弹性件的下端将凹形垫圈弹性地压紧于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上;支撑缸通过凹形垫圈竖向支撑弹性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孔、弹性件的内孔及凹形垫圈的内孔的直径均大于中间柱段的直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拉钉上方的扩大部的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装夹于夹持口的零件所受的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下腔体包括环形的围壁和连接于围壁下端开口的底壁,以使下腔体呈朝上开口的筒状结构;支撑缸包括朝下开口的筒状部和位于筒状部上的环形的支撑壁;筒状部可滑动地配合于下腔体的围壁内,并和下腔体围成流体腔室;支撑壁位于上腔体的周壁和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间并竖向支撑于弹性件的下端;一流体管路连通流体腔室,用于向流体腔室内输入流体或从流体腔室内输出流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缸的筒状部配合于下腔体的围壁的下段,支撑缸的支撑壁的外周面和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相间隔限定环形空间;上腔体的周壁朝下可滑动地配合于环形空间中;并且,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的内周面设置有内凹的环形槽,上腔体的周壁的下边沿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凸环;上腔体的周壁通过其凸环限位于环形槽的沿轴向两个端面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环形的外壁,下腔体可活动地配合于外壁的内周面;外壁和下腔体之间设有膨胀套;膨胀套能够膨胀或收缩以限止或解锁下腔体相对底座的移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壁的内周面设有内凹的环向槽,膨胀套嵌设于环向槽中,且膨胀套的内周面和外壁的位于环向槽上方部分的内周面共面,并和下腔体的围壁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内外圆柱面滑动配合;外壁的位于环向槽下方部分的内周面相对膨胀套的内周面内凹,下腔体的围壁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形的凸沿,凸沿的外周面贴合外壁的位于环向槽下方部分的内周面,以使凸沿被限制于膨胀套的下端面之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外壁包括竖向叠加连接的下外壳和上外壳;下外壳和上外壳的分型面位于膨胀套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水平的基板和垂直连接于基板上的外壁;下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底座、可调组件和夹紧头,所述夹紧头通过所述可调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n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基板和垂直连接于所述基板之上的环形的外壁;所述外壁的内周面嵌设有膨胀套;/n所述可调组件包括下腔体、上腔体和支撑缸;/n所述下腔体包括环形的围壁和连接于所述围壁下端开口处的底壁;所述围壁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底座的外壁之内,并能够被所述膨胀套膨胀压紧于所述外壁;所述底壁通过支撑件间隔地支撑于所述基板之上,且两者之间限定下流体腔;/n所述支撑缸包括朝下开口的筒状部和位于所述筒状部上的环形的支撑壁;所述筒状部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下腔体的围壁内,并和所述下腔体围成流体腔室;所述支撑缸的筒状部配合于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下段,所述支撑缸的支撑壁的外周面和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相间隔限定环形空间;/n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流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形成的盲孔,所述盲孔和所述通流孔分别连通所述下流体腔;所述基板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基板的外周面和所述盲孔的管孔,用作通向所述流体腔室的通道,以通过通入/通出流体调节所述支撑缸的竖向位置;/n所述上腔体包括环形的周壁和从所述周壁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具有中孔的顶壁;所述上腔体的周壁朝下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环形空间中;并且,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的内周面设置有内凹的环形槽,所述上腔体的周壁的下边沿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凸环;所述上腔体的周壁通过其凸环限位于环形槽的沿轴向两个端面之间;/n所述夹紧头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所述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柱段上下两端的扩大部;所述锁紧件被构造成能够连接于所述拉钉的上端,所述锁紧件和所述拉钉之间限定用于装夹零件的夹持口;/n所述顶壁夹于所述拉钉的两个扩大部之间,所述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所述中孔;所述周壁的内周面和所述中间柱段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凹形垫圈;一作为弹性件的叠簧设置于所述周壁内,并弹性地支撑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凹形垫圈之间,以将所述凹形垫圈和所述周壁弹性地撑开;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之间;/n所述支撑缸的支撑壁位于所述上腔体的周壁和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间并竖向支撑于弹性件的下端;/n所述中孔、所述弹性件的内孔及所述凹形垫圈的内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中间柱段的直径;/n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上台阶面过渡;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下台阶面过渡;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均为圆锥面或球弧面;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上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上腔体的顶壁,所述上弧形垫圈的上表面为和所述上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下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凹形垫圈之下,所述下弧形垫圈的下表面为和所述下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座、可调组件和夹紧头,所述夹紧头通过所述可调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基板和垂直连接于所述基板之上的环形的外壁;所述外壁的内周面嵌设有膨胀套;
所述可调组件包括下腔体、上腔体和支撑缸;
所述下腔体包括环形的围壁和连接于所述围壁下端开口处的底壁;所述围壁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底座的外壁之内,并能够被所述膨胀套膨胀压紧于所述外壁;所述底壁通过支撑件间隔地支撑于所述基板之上,且两者之间限定下流体腔;
所述支撑缸包括朝下开口的筒状部和位于所述筒状部上的环形的支撑壁;所述筒状部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下腔体的围壁内,并和所述下腔体围成流体腔室;所述支撑缸的筒状部配合于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下段,所述支撑缸的支撑壁的外周面和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相间隔限定环形空间;
所述底壁上开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流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形成的盲孔,所述盲孔和所述通流孔分别连通所述下流体腔;所述基板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基板的外周面和所述盲孔的管孔,用作通向所述流体腔室的通道,以通过通入/通出流体调节所述支撑缸的竖向位置;
所述上腔体包括环形的周壁和从所述周壁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的具有中孔的顶壁;所述上腔体的周壁朝下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环形空间中;并且,所述下腔体的围壁的上段的内周面设置有内凹的环形槽,所述上腔体的周壁的下边沿具有沿径向向外扩大形成的凸环;所述上腔体的周壁通过其凸环限位于环形槽的沿轴向两个端面之间;
所述夹紧头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所述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柱段上下两端的扩大部;所述锁紧件被构造成能够连接于所述拉钉的上端,所述锁紧件和所述拉钉之间限定用于装夹零件的夹持口;
所述顶壁夹于所述拉钉的两个扩大部之间,所述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所述中孔;所述周壁的内周面和所述中间柱段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凹形垫圈;一作为弹性件的叠簧设置于所述周壁内,并弹性地支撑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凹形垫圈之间,以将所述凹形垫圈和所述周壁弹性地撑开;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之间;
所述支撑缸的支撑壁位于所述上腔体的周壁和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间并竖向支撑于弹性件的下端;
所述中孔、所述弹性件的内孔及所述凹形垫圈的内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中间柱段的直径;
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上台阶面过渡;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下台阶面过渡;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均为圆锥面或球弧面;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上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上腔体的顶壁,所述上弧形垫圈的上表面为和所述上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下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凹形垫圈之下,所述下弧形垫圈的下表面为和所述下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


2.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夹紧头,其包括拉钉和锁紧件;所述拉钉包括中间柱段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柱段上下两端的扩大部;所述锁紧件被构造成能够连接于所述拉钉的上端,所述锁紧件和所述拉钉之间限定用于装夹零件的夹持口;
下腔体,其连接于所述底座;
上腔体,其包括环形的周壁和从所述周壁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具有中孔的顶壁;所述顶壁夹于所述拉钉的两个扩大部之间,所述拉钉的中间柱段可活动地穿过所述中孔;所述上腔体配合连接于所述下腔体;
弹性件,其位于所述周壁内,并且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支撑于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之上,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将所述顶壁弹性地压紧于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以及
支撑缸,其可活动地配合于所述下腔体内,并能够相对所述下腔体上下移动;所述支撑缸支撑于所述弹性件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上台阶面过渡;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和所述中间柱段之间通过下台阶面过渡;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均为圆锥面或球弧面;
所述拉钉上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上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上腔体的顶壁,所述上弧形垫圈的上表面为和所述上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
所述拉钉下方的扩大部通过一下弧形垫圈支撑于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所述下弧形垫圈的下表面为和所述下台阶面适配的圆锥面或球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腔体的周壁内可活动地配合有凹形垫圈;
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将所述凹形垫圈弹性地压紧于所述拉钉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少春牟文平高鑫李卫东宋戈沈昕周力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