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瓶体和防漏口罩,瓶体顶部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导管,导管远离瓶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加热器,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流速调节器,导管远离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饮嘴接口,饮嘴接口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钮,两个按钮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两个联动杆相背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联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饮嘴接口的内壁上,硅胶进食嘴的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滤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看护人员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的将硅胶进食嘴固定在饮嘴接口上,降低了看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
本技术涉及心血管内科卧床患者用护理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大医院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对于患有心内科疾病的患者而言,一部分患者需要卧床静养,以利于康复,由于静卧在床,导致患者不能自行进食,所以患者需要依靠进食器来辅助患者进食。我国公开专利“心内科卧床患者用药液、流食进食器”(公告号:CN202802211U,公告日:2013.03.20),包括储物瓶、瓶盖、导管,导管从储物瓶上部的瓶盖插入到储物瓶的内底部,导管的另一端固定饮嘴接头,饮嘴接头上置有一次性饮嘴,导管上还设有调节阀,在储物瓶上部的瓶盖上还插有气压管,气压管的一端伸进储物瓶的内顶部,另一端连接气囊,储物瓶的侧壁上设有药液刻度尺,瓶盖与储物瓶上口密封连接,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患者每次在进食的时候都需要将流食进行加热之后再进食,流食经过多次加热之后会导致营养流失,使用起来也很麻烦,而且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流食的流量,导致有的患者会因为导管内流食的流速过快而导致流食从口内流出,清理起来很麻烦,同时容易呛到患者,且该装置使用的是一次性饮嘴,回收起来麻烦,容易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具备操作简单,节约资源等优点,解决了操作麻烦,浪费资源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包括瓶体和防漏口罩,瓶体顶部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远离瓶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瓶体顶部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导管,导管远离瓶体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加热器,加热器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加热器底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导管,导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流速调节器,导管远离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饮嘴接口,饮嘴接口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钮,两个按钮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两个联动杆之间呈对称设置,两个联动杆相背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远离联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饮嘴接口的内壁上,两个联动杆之间固定卡接有硅胶进食嘴,硅胶进食嘴的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滤嘴。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防漏口罩包括海绵垫,海绵垫背面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海绵垫正面靠近底部中央位置处开设有进食口。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防漏口罩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透气孔,防漏口罩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巴护垫。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两个联动杆与硅胶进食嘴相卡接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表面与硅胶进食嘴的表面相贴合。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硅胶进食嘴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防滑凹槽,该防滑凹槽为圆环形结构。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其中滤嘴的中央开设有滤孔,该滤孔的俯视面为“十”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导管一端设置的饮嘴接口,配合饮嘴接口上的按钮、联动杆和复位弹簧,以及橡胶垫,使得看护人员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的将硅胶进食嘴固定在饮嘴接口上,降低了看护人员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硅胶进食嘴与饮嘴接口相卡接的设置,以及硅胶进食嘴的硅胶材质,使得看护人员在患者进食完成之后,可以将硅胶进食嘴从饮嘴接口上取下进行清洗,使得硅胶进食嘴能够重复使用,相对传统的喂食装置而言,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2、本技术通过在导管的一端设置的加热器,以及加热器上的温度显示器,使得该装置能够对流食进行加热,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降低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流食内营养成分的流失,通过在硅胶进食嘴底部设置的滤嘴,使得患者可以自主的吸食流食,预防了流食呛到患者,通过防漏口罩的设置,可以预防流食流到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或病床上,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饮嘴接口和硅胶进食嘴卡接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漏口罩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漏口罩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滤嘴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导管;3、加热器;4、温度显示器;5、透气孔;6、流速调节器;7、饮嘴接口;8、硅胶进食嘴;9、防漏口罩;10、按钮;11、联动杆;12、复位弹簧;13、橡胶垫;14、滤嘴;15、束缚带;16、海绵垫;17、进食口;18、下巴护垫;19、进气管;20、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包括瓶体1和防漏口罩9,瓶体1顶部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9,进气管19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20,瓶体1顶部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导管2,导管2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加热器3,加热器3为WSJ-300智能温度控制器,加热器3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4,加热器3底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导管2,导管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流速调节器6,导管2远离加热器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饮嘴接口7,饮嘴接口7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钮10,两个按钮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11,两个联动杆11之间呈对称设置,两个联动杆11相背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远离联动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饮嘴接口7的内壁上,两个联动杆11之间固定卡接有硅胶进食嘴8,硅胶进食嘴8的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滤嘴14。防漏口罩9包括海绵垫16,海绵垫16背面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包括瓶体(1)和防漏口罩(9),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9),所述进气管(19)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20),所述瓶体(1)顶部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导管(2),所述导管(2)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加热器(3),所述加热器(3)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4),所述加热器(3)底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导管(2),所述导管(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流速调节器(6),所述导管(2)远离加热器(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饮嘴接口(7),所述饮嘴接口(7)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钮(10),两个所述按钮(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11),两个所述联动杆(11)之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联动杆(11)相背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远离联动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饮嘴接口(7)的内壁上,两个所述联动杆(11)之间固定卡接有硅胶进食嘴(8),所述硅胶进食嘴(8)的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滤嘴(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心内科护理卧床患者用进食器,包括瓶体(1)和防漏口罩(9),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右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进气管(19),所述进气管(19)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气囊(20),所述瓶体(1)顶部左侧的位置处固定连通有导管(2),所述导管(2)远离瓶体(1)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加热器(3),所述加热器(3)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4),所述加热器(3)底部的中央固定连通有导管(2),所述导管(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流速调节器(6),所述导管(2)远离加热器(3)的一端固定连通有饮嘴接口(7),所述饮嘴接口(7)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按钮(10),两个所述按钮(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联动杆(11),两个所述联动杆(11)之间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联动杆(11)相背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远离联动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饮嘴接口(7)的内壁上,两个所述联动杆(11)之间固定卡接有硅胶进食嘴(8),所述硅胶进食嘴(8)的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滤嘴(14)。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星,林旭妮,郑朝生,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