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8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属于医护器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弹性定位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且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在相互交叉的位置处相固定,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长度长于弹性定位带的长度,且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带的首端与弹性矫正带的尾端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可拆分地相连接,所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的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贯穿卡接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踝足矫形器穿脱不方便、穿着舒适感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护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脑瘫和偏瘫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膝踝关节均出现问题,很多是膝反张并伴有踝关节的内翻或者外翻以及尖足状态,现在针对这样的问题所采取的矫正措施是穿戴AFO,即踝足矫形器来对患者进行矫正。这种矫正器是一种硬性矫形器,成本高,穿脱不方便,穿着舒适感差,并且会降低患者足底感觉的反馈,影响站立位平衡,并且长时间穿戴,会出现小腿三头肌无力或足横弓消失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踝足矫形器穿脱不方便、穿着舒适感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包括弹性定位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且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在相互交叉的位置处相固定,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长度长于弹性定位带的长度,且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带的首端与弹性矫正带的尾端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可拆分地相连接,所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的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贯穿卡接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为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子贴和第一母贴,所述第一子贴固定到弹性定位带首端,所述第一母贴固定到弹性矫正带尾端。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包括第二子贴和第二母贴,所述第二子贴固定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所述第二母贴固定到弹性定位带靠近第二子贴的位置上。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的位置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呈十字状。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的内侧面上固定贴合有棉片。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的设置,并在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设置的定位环,在将其穿戴到患者的膝盖和脚部之间上后,利用弹性定位带和弹性矫正带的弹性及延展性,在行走和站立位膝踝关节需要负重的时刻帮助稳定膝关节在正确的位置,帮助维持踝关节的正确位置,避免膝关节出现反张、及踝内外翻和尖足的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异常姿势,另外此种矫正带的成本较低,穿戴之后不会出现过多不舒适的感觉,穿脱方便,也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站立或者行走,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矫正绷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矫正绷带穿戴到患者膝盖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矫正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性定位带;2、弹性矫正带;3、定位环;41、第一子贴;42、第一母贴;51、第二子贴;52、第二母贴;6、卡接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如图1、3所示,包括弹性定位带1和弹性矫正带2,弹性定位带1和弹性矫正带2均呈片状,其中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交叉,且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在相互交叉的位置处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这样可弹性定位带1和弹性矫正带2稳定的固定起来;另外弹性矫正带2的长度长于弹性定位带1,弹性矫正带2的首端设有定位环3,且定位环3通过弹性矫正带2的首端翻折并贴合到弹性矫正带2的其他位置,之后通过缝合线对贴合的位置进行缝合固定形成。在弹性定位带1的首端与弹性矫正带2的尾端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可拆分地相连接,弹性定位带1尾端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1的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6,弹性矫正带2首端贯穿卡接环6。结合图2所示,在对其进行使用时,可将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交叉的位置贴合到膝盖后侧弯曲的位置,使弹性定位带1首端和弹性矫正带2的尾端处于膝盖上侧,弹性定位带1尾端和弹性矫正带2的首端处于膝盖上侧;接着将弹性定位带1首端和弹性矫正带2的尾端分别朝向膝盖的前方缠绕,并利用第一锁定结构对其进行固定;之后使弹性定位带1的尾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1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6,在将弹性矫正带2首端贯穿卡接环6并向下移动弹性矫正带2,使定位环3套接到患者的脚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弹性定位带1和弹性矫正带2的弹性及延展性,在行走和站立位膝踝关节需要负重的时刻帮助稳定膝关节在正确的位置,帮助维持踝关节的正确位置,避免膝关节出现反张、及踝内外翻和尖足的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异常姿势。其中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交叉的位置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这样可将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稳定的固定起来。如图1所示,第一锁定结构为第一魔术贴,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子贴41和第一母贴42,其中第一子贴41固定连接到弹性定位带1首端,第一母贴42固定连接到弹性矫正带2尾端,这样在将弹性定位带1的首端扣接到弹性矫正带2尾端后,可使其稳定的被固定起来。在弹性定位带1的尾端的设置有第二魔术贴,第二魔术贴包括第二子贴51和第二母贴52,第二子贴51固定到连接弹性定位带1尾端,第二母贴52固定连接到弹性定位带1靠近尾端第二母贴52的位置上,且第二母贴52与第二子贴51相隔一段距离,这样将弹性定位带1的尾端翻转并使第二子贴51粘合到第二母贴52上后,可形成卡接环6。另外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交叉呈十字状,这样在使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相互交叉的位置贴合到膝盖后侧弯曲的位置上,并使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缠绕到腿部上后,可使其对膝盖位置的效果更加良好。在定位环3的内侧面上固定贴合有棉片,且棉片的边缘包覆到定位环3的边缘上,这样将棉片设置到定位环3上,在将固定套环套接到患者的脚部上后,不会使患者的脚部出现过多的不舒适的感觉。本技术通过弹性定位带1与弹性矫正带2的设置,并在弹性矫正带2的首端设置的定位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其特征是:包括弹性定位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且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在相互交叉的位置处相固定,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长度长于弹性定位带的长度,且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带的首端与弹性矫正带的尾端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可拆分地相连接,所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的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贯穿卡接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其特征是:包括弹性定位带和弹性矫正带,所述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相互交叉,且弹性定位带与弹性矫正带在相互交叉的位置处相固定,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长度长于弹性定位带的长度,且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弹性定位带的首端与弹性矫正带的尾端通过第一锁定结构可拆分地相连接,所述弹性定位带的尾端可翻转固定到弹性定位带的侧面上而形成卡接环,所述弹性矫正带的首端贯穿卡接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反张并踝内外翻的弹性矫正绷带,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定结构为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子贴和第一母贴,所述第一子贴固定到弹性定位带首端,所述第一母贴固定到弹性矫正带尾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婷婷梁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