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24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和外管,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两个第二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轴承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两个限位器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固定杆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滑块,配合齿轮和轮齿,以及夹块,使得该装置能对通道进行有效固定,且能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通道,操作简单,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了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
技术介绍
神经内镜是内镜神经外科手术中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早在1806年,就有人专利技术了内镜,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1918年,人们应用膀胱镜观察脑室,并将内镜命名神经内镜,临床上常用的神经内镜包括硬性内镜和软镜,后者的发展经历了光导纤维内镜和电子软镜两个阶段,神经内镜手术已成为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神经内镜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理念的突出代表,以神经内镜技术处理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通道内需同时放置内镜、吸引器及其它操作器械,如果通道不进行有效固定,多器械在通道内操作时,会对内镜影像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多器械在通道内操作时通道的稳定性差,通道在多器械操作时产生硬性移位进一步损伤脑组织,手术过程中通道所到的最佳位置,若不进行固定,便会因器械的操作或随脑组织移位而移位,反复调整通道位置也会增加脑组织损伤,内镜操作时的通道为硬性材质,无法更自由的调节各个视野和操作角度,若强行硬性压迫脑组织调到最佳视野和操作角度,便会硬性移位损伤脑组织,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具备可灵活调节,操作简单等优点,解决了以往的装置不可灵活调节,操作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和外管,固定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两个第一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两个轴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两个第二转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定位板相对一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轴承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两个限位器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固定杆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固定杆正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把,转把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远离转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固定杆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转钮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六个,凹槽以转钮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等距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更加轻松的转动转钮,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轮齿以滑块底部的水平横向均匀布置,轮齿和齿轮相啮合,该结构设置,使得齿轮能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带动夹块移动。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外管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外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软内管,该结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通道内操作多种器械,而且通道稳定性好,预防通道不稳定对患者造成损伤,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滑块的形状结构与滑块的形状结构相适配,两个滑槽以固定杆的中央呈对称设置,该结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牢固的固定住通道,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其中夹块顶视剖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结构,夹块的表面与外管的表面相贴合,该结构设置,使得夹块能稳固的对外管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滑槽和滑块,配合齿轮和轮齿,以及夹块,使得该装置能对通道进行有效固定,且能适用于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通道,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配合轴承,以及限位器,使得该装置能实现对通道的角度调节,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有最佳视野和操作角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术成功率,减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转钮,配合凹槽,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对该装置的角度进行调节,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外管和软内管,配合套筒,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在通道内操作多种器械,而且通道稳定性好,预防通道不稳定对患者造成损伤,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顶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杆;2、第一转杆;3、轴承;4、第二转杆;5、限位器;6、转钮;7、定位板;8、螺纹孔;9、软内管;10、外管;11、套筒;12、限位圈;13、刻度线;14、夹块;15、齿轮;16、滑块;17、滑槽;18、轮齿;19、转把;20、联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1和外管10,固定杆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两个第一转杆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3,两个轴承3远离第一转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4,两个第二转杆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两个定位板7相对一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8,两个轴承3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5,两个限位器5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6,固定杆1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17,两个滑槽17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6,两个滑块1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14,滑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18,固定杆1正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把19,转把1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杆20,联动杆20远离转把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5,固定杆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2。转钮6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六个,凹槽以转钮6的中心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1)和外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两个所述第一转杆(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3),两个所述轴承(3)远离第一转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4),两个所述第二转杆(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两个所述定位板(7)相对一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8),两个所述轴承(3)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5),两个所述限位器(5)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6),所述固定杆(1)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17),两个所述滑槽(17)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6),两个所述滑块(1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14),所述滑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18),所述固定杆(1)正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把(19),所述转把(1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杆(20),所述联动杆(20)远离转把(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5),所述固定杆(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可调节颅骨固定神经内镜软通道,包括固定杆(1)和外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2),两个所述第一转杆(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3),两个所述轴承(3)远离第一转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4),两个所述第二转杆(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两个所述定位板(7)相对一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8),两个所述轴承(3)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器(5),两个所述限位器(5)相背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转钮(6),所述固定杆(1)内部左右两侧且靠近中央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滑槽(17),两个所述滑槽(17)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6),两个所述滑块(1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14),所述滑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18),所述固定杆(1)正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把(19),所述转把(1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联动杆(20),所述联动杆(20)远离转把(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15),所述固定杆(1)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军牛小群黄晓斌刘旭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