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0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包括前端组件、处理组件及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安装帽、安装罩及连接件,所述安装罩套设所述安装帽并承载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安装帽套设于外部内窥镜组件,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材,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处理组件且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通过将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连接件在导向处理部的运动时不会刮擦人体的腔体,处理部无需进行传统内窥镜处理器具中所必须进行的圆弧运动。处理部的自由运动形式,使得处理部的捕捉面积增大,无需与柔性的连接件的运动相干扰,自身运动精确度能够得到精准的保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技术介绍
内窥镜粘膜切除术(EM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作为消化道疾病的常见治疗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为例,其作为一种能够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在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间质瘤及结肠早期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均显现出极佳的治疗效果。在进行ESD手术时,需要先用注射针将生理盐水等注射液注入病变部周围的正常粘膜,使病变粘膜浮起;再利用硬质的连接件支撑和导向处理部的移动,利用处理部掀开粘膜表层,最后使用高频刀或圈套器等高频处理器具切除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的部分,从而实现病变粘膜的微创切除。但是,现有的内窥镜用处理器件在进行ESD手术时,其硬质的连接件在导向处理部的运动时,将首先向上方顶起处理部,在处理部继续推进后才会导向处理部至探出内窥镜的位置。连接件和处理部的圆弧形运动,不仅使得内窥镜镜头附近的粘膜组织难以抓取,不利于处理部的精确控制,而且裸露在外的硬质的连接件也存在擦伤人体腔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能够较为轻易的抓取内窥镜镜头附近的粘膜组织,处理部的控制精度较高,擦伤人体腔道的风险也相对较低。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包括前端组件、处理组件及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安装帽、安装罩及连接件,所述安装罩套设所述安装帽并承载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安装帽套设于外部内窥镜组件,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材,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处理组件且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手术丝。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粘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帽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绕设为结的方式卡抵所述安装罩的内侧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在所述安装罩上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安装罩的轴向正交。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帽具有相对远离所述操作组件的远端以及相对靠近所述操作组件的近端,所述安装帽的远端在与所述安装帽轴向正交的位置处向近端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处理部、弹簧软管及外套管,所述弹簧软管及外套管连接于所述操作组件,所述外套管套设所述弹簧软管并连接于所述安装罩,所述处理部设置于所述弹簧软管的一端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帽。进一步地,所述处理部包括钳子构件,所述操作组件能够控制所述钳子构件开合。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罩的侧面形成槽口,所述槽口沿平行于所述安装罩的轴向且指向操作组件的方向逐渐扩展。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帽为硬质构件,及/或,所述安装罩为软质构件。本技术提供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通过将连接件设置为柔性件,连接件在导向处理部的运动时不会刮擦人体的腔体,处理部无需进行传统内窥镜处理器具中所必须进行的圆弧运动。处理部的自由运动形式,使得处理部的捕捉面积增大,无需与柔性的连接件的运动相干扰,自身运动精确度能够得到精准的保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与内窥镜组件相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与内窥镜组件相配合使用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中部分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与内窥镜组件相配合使用时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与内窥镜组件200相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与内窥镜组件200相配合使用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其供医务人员操纵以进行病变组织的处理和治疗,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应用于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的手术过程中,其一般通过人体口腔等天然孔道进入人体内部,并在医务人员的操作下切除粘膜下层的早期肿瘤,从而完成消化道癌、胃癌等疾病的手术诊治。可以理解,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并不限于仅能够应用于ESD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还可以应用于除ESD手术之外的其他内窥镜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具体而言,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包括前端组件10、处理组件20及操作组件30,前端组件10设置在处理组件20的一端上并与内窥镜组件200相连接,操作组件30设置在处理组件20中与前端组件10相对的另一端上。前端组件10用于连接内窥镜组件200并导向处理组件20中部分器件的运动,处理组件20用于处理病变部位,操作组件30供医务人员直接操作以控制处理组件20的姿态和运动。处理组件20在操作组件30的控制作用以及前端组件10的导向作用下与内窥镜组件200协调工作,切除下粘膜层中的肿瘤、息肉等病变组织,从而完成治疗工作。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图4为图1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中部分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00与内窥镜组件200相配合使用时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前端组件10包括安装帽11、安装罩12及连接件13,安装罩12大致呈中空圆筒状并套设安装帽11,安装帽11大致呈中空圆筒状,其穿设安装罩12并从安装罩12中伸出。安装罩12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组件、处理组件及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安装帽、安装罩及连接件,所述安装罩套设所述安装帽并承载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安装帽套设于外部内窥镜组件,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材,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处理组件且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组件、处理组件及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连接于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前端组件包括安装帽、安装罩及连接件,所述安装罩套设所述安装帽并承载所述处理组件,所述安装帽套设于外部内窥镜组件,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线材,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处理组件且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帽及安装罩采用分体结构或一体成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手术缝合线;及/或,
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所述安装帽粘结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帽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绕设为结的方式卡抵所述安装罩的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在所述安装罩上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安装罩的轴向正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