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制备
,具体为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是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将微管道、微泵、微阀、微储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元件、窗口和连接器等部分或全部功能元器件像集成电路一样,使它们集成在芯片材料上的微全分析系统。它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相比于传统的分析仪器,微流控芯片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众多有点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分析、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统的制备微流控芯片的方法有光刻法(专利技术专利CN201810054932.2)、模塑法(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149225.3)等。光刻法在使用时所用的光刻机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模塑法需要提前制备好模具,制造过程还需要翻模,制造工序复杂,脱模时影响产品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传统方法制备微流控芯片后期还需要进行封装,存在密封不良、泄露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喷射单元(100),具有喷射液体形成射流鞭动,并在基底(H)上沉积出螺旋形状的左喷头(110);/n中间喷射单元(200),具有喷射液体发散,并覆盖基底(H)表面的中间喷头(210);/n右喷射单元(300),具有喷射液体在基底(H)上沉积出一条直线的右喷头(310);/n固化单元(400),区分为驱动电源(410)、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源(410)电连接的左加热器(420)和右加热器(430),所述左加热器(420)位于所述左喷头(110)和中间喷头(210)之间,所述右加热器(430)位于所述中间喷头(2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喷射单元(100),具有喷射液体形成射流鞭动,并在基底(H)上沉积出螺旋形状的左喷头(110);
中间喷射单元(200),具有喷射液体发散,并覆盖基底(H)表面的中间喷头(210);
右喷射单元(300),具有喷射液体在基底(H)上沉积出一条直线的右喷头(310);
固化单元(400),区分为驱动电源(410)、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源(410)电连接的左加热器(420)和右加热器(430),所述左加热器(420)位于所述左喷头(110)和中间喷头(210)之间,所述右加热器(430)位于所述中间喷头(210)和所述右喷头(31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喷射单元(100)还包括左储液箱(120)、和与所述左储液箱(120)的出液端连通的左溶液泵(130)以及与所述左喷头(110)电连接的左高压电源(140),所述左溶液泵(130)的进液端与所述左溶液泵(130)的出液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喷射单元(200)还包括中间储液箱(220)、和与所述中间储液箱(220)的出液端连通的中间溶液泵(230)以及与所述中间喷头(210)电连接的中间高压电源(240),所述中间溶液泵(230)的进液端与所述中间溶液泵(230)的出液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喷射单元(300)还包括右储液箱(320)、和与所述右储液箱(320)的出液端连通的右溶液泵(330)以及与所述右喷头(310)电连接的右高压电源(340),所述右溶液泵(330)的进液端与所述右溶液泵(330)的出液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喷头(110)和右喷头(310)由导电材料制成,其内径范围为45μm~1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喷头(110)和右喷头(310)均包裹有静电防护罩。
7.一种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纺直写多层微流控芯片制备装置制备,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基底(H)置于左右往复运动平台上,使基底(H)的左端放置于中间喷头(210)正下方,基底(H)随左右往复运动平台向左移动,同时中间喷头(210)喷射PDMS射流覆盖在基底(H)表面,当基底(H)的左端移出中间喷头(210)下方时,中间喷头(210)停止供液,基底(H)随左右往复运动平台继续向左移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渊吉,刘鑫豪,张博栋,王捍天,陈显冰,杨仁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