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技术与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类将木炭作为多孔吸附材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活性炭一直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与气体吸附。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具有全新纳米尺度结构的碳材料不断涌现,例如: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碳纳米锥,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纳米金刚石等。由于纳米尺度的新颖结构,使得获得高性能的多孔碳材料有了全新的策略。具有新型纳米结构的多孔碳材料有助于解决目前环境与能源领域所面临的各种棘手问题,如废水处理,重金属及有害分子的吸附,检测用传感器,氢气存储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多孔碳材料应用于环境与能源领域,主要依赖于其多孔特性及吸附性能,但现有的多孔碳材料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现有多孔碳材料的孔隙尺寸分布相对较窄,主要以小于1μm的微孔为主,这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第二、现有多孔碳材料的孔隙结构为树枝状分层分布,如果中间过渡孔道堵塞会导致大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含有孔径为8~10μm的介孔结构和孔径为0.5~1.0nm的微孔结构;介孔孔容/微孔孔容比值为3.4~5.9;所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1000~145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含有孔径为8~10μm的介孔结构和孔径为0.5~1.0nm的微孔结构;介孔孔容/微孔孔容比值为3.4~5.9;所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的比表面积为1000~1450m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其特征在于,以纳米碳黑颗粒为基本单元,通过对其表面进行预氧化处理,预氧化产物的含氧量为0.41~3.0%,采用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来构筑孔隙结构,得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其特征在于,采用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作为氧化催化剂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形成自由基,对纳米碳黑颗粒进行预氧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的制备材料包括:乙炔碳黑、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尿素、甲醛水溶液;
所述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用量为乙炔碳黑质量的2~9%;所述尿素用量为乙炔碳黑质量的2~10%;所述甲醛水溶液用量为乙炔碳黑质量的3~16%。
5.一种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孔多级结构碳微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乙炔碳黑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按一定比例分散于乙腈中形成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回流对乙炔碳黑进行预氧化处理,得到碳黑胶体;所述分散于乙腈中的乙炔碳黑的质量为混合物质量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波,袁国卿,宋延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