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志雄专利>正文

一种CT检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19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检查床,包括一种CT检查床,包括CT床,其特征在于,所述CT床由上床层和下床层组成,所述上床层与下床层由滑轮连接,所述滑轮设于滑道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液压杆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底端与底座连接,凹槽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与弹性置腿板连接,靠近所述凹槽一侧的部位设有弹性背垫,所述弹性背垫设于上床层表面且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弹性背垫两侧的部位设有置臂板,所述置臂板底端与弹性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床层顶端远离凹槽的部位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顶端与头枕底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老年人的使用,且能够转移降低扫描时的紧张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检查床
本技术涉及医学床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CT检查床。
技术介绍
医学翻译英文: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而CT床作为不可缺少的人类医学设备,床体一般较高,不便于老年人的使用,同时在CT设备扫描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紧张感。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检查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检查床,包括CT床,其特征在于,所述CT床由上床层和下床层组成,所述上床层与下床层由滑轮连接,所述滑轮设于滑道内,所述滑道两侧设有多个滑齿,所述下床板与活动支架连接,所述活动支架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转轴,所述活动支架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轴,所述固定杆一侧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二液压杆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底端与底座连接,所述上床层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与弹性置腿板连接,靠近所述凹槽一侧的部位设有弹性背垫,所述弹性背垫设于上床层表面且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弹性背垫两侧的部位设有置臂板,所述置臂板底端与弹性杆固定连接,所述上床层顶端远离凹槽的部位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顶端与头枕底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齿与所述滑轮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头枕与第一液压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轴采用金属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弹性置腿板和置臂板分别设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置腿板和置臂板呈U形弯曲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使用新型通过第二液压泵带动支架控制床体的升降,同时床体分为两层,并设有滑道能够在老年人趟在床上,直接推进扫描设备中,同时手臂和腿部均可以固定可以防止滑落,也可以减少在扫描过程的异样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T检查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T检查床的下床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CT床;2、上床层;3、弹性置腿板;4、伸缩杆;5、凹槽;6、下床层;7、活动支架;8、固定杆;9、置臂板;10、弹性杆;11、弹性背垫;12、头枕;13、第一液压杆;14、第二液压杆;15、连接杆;16、转轴;17、滑齿;18、滑轮;19、滑道;2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出进一步的描述:请参阅图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CT检查床,包括CT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CT床1由上床层2和下床层6组成,所述上床层2与下床层6由滑轮18连接,所述滑轮18设于滑道19内,所述滑道19两侧设有多个滑齿17,可以推动上床层2直接将待检测者推进扫描区中,所述下床层6与活动支架7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转轴16,所述活动支架7通过固定杆8连接,所述固定杆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轴16,所述固定杆8一侧与连接杆15连接,所述连接杆15一端与第二液压杆14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底端与底座20连接,所述上床层2顶端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顶端与弹性置腿板3连接,靠近所述凹槽5一侧的部位设有弹性背垫11能够使用户得到较为舒适的体验,转移扫描过程带来的不适感,所述弹性背垫11设于上床层2表面且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弹性背垫11两侧的部位设有置臂板9,所述置臂板9底端与弹性杆10固定连接,所述上床层2顶端远离凹槽5的部位设有第一液压杆13,所述第一液压杆13顶端与头枕12底端连接能够调节高度适应不同的用户。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所述滑齿17与所述滑轮18相适配,所述固定杆8与连接杆15固定连接,所述头枕12与第一液压杆1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6采用金属材质防止生锈,所述凹槽5、弹性置腿板3和置臂板9分别设有两个,所述弹性置腿板3和置臂板9呈U形弯曲状能够使用户手臂和腿放置进去。在具体应用时,通过第二液压杆14连接的连接杆15推动固定杆8能够调节CT床1高度,当用户躺在上床层2后,推动上床层2通过滑轮18和滑道19的作用能够直接使用户进入扫描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检查床,包括CT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CT床(1)由上床层(2)和下床层(6)组成,所述上床层(2)与下床层(6)由滑轮(18)连接,所述滑轮(18)设于滑道(19)内,所述滑道(19)两侧设有多个滑齿(17),所述下床层(6)与活动支架(7)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转轴(16),所述活动支架(7)通过固定杆(8)连接,所述固定杆(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轴(16),所述固定杆(8)一侧与连接杆(15)连接,所述连接杆(15)一端与第二液压杆(14)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底端与底座(20)连接,所述上床层(2)顶端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顶端与弹性置腿板(3)连接,靠近所述凹槽(5)一侧的部位设有弹性背垫(11),所述弹性背垫(11)设于上床层(2)表面且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弹性背垫(11)两侧的部位设有置臂板(9),所述置臂板(9)底端与弹性杆(10)固定连接,所述上床层(2)顶端远离凹槽(5)的部位设有第一液压杆(13),所述第一液压杆(13)顶端与头枕(12)底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查床,包括CT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CT床(1)由上床层(2)和下床层(6)组成,所述上床层(2)与下床层(6)由滑轮(18)连接,所述滑轮(18)设于滑道(19)内,所述滑道(19)两侧设有多个滑齿(17),所述下床层(6)与活动支架(7)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顶端和底端均设有转轴(16),所述活动支架(7)通过固定杆(8)连接,所述固定杆(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转轴(16),所述固定杆(8)一侧与连接杆(15)连接,所述连接杆(15)一端与第二液压杆(14)连接,所述活动支架(7)底端与底座(20)连接,所述上床层(2)顶端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顶端与弹性置腿板(3)连接,靠近所述凹槽(5)一侧的部位设有弹性背垫(11),所述弹性背垫(11)设于上床层(2)表面且通过粘结剂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弹性背垫(11)两侧的部位设有置臂板(9),所述置臂板(9)底端与弹性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黎志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