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海军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314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处理腔、进水管、联通管、除渣装置、支撑脚、壳体、外管,处理腔与除渣装置相连接,除渣装置设于壳体内,壳体底部设有支撑脚,支撑脚与壳体机械焊接,进水管与除渣装置相通,联通管与除渣装置相连接,外管固定在壳体外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除渣腔中设立双层滤网,以及引导板、推块,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将滞留在密滤网上的滤渣推出腔体外,从而使得进入固定腔中的污水杂质含量尽可能的低,使得后期的污水进一步处理不受杂质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海陆面积七比三,而淡水资源缺乏,并且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淡水资源更为短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并且保护环境,在将污水排放先应先将其进行污水处理,目前的污水处理罐具有以下缺陷:污水在排放到污水处理设备之前要先经过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拦截便于后期的水质处理,而经过一层过滤之后排放到污水处理罐内的污水中仍然含有质量相对较小的杂质,影响后期的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处理腔、进水管、联通管、除渣装置、支撑脚、壳体、外管,所述处理腔与除渣装置相连接,所述除渣装置设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壳体机械焊接,所述进水管与除渣装置相通,所述联通管与除渣装置相连接,所述外管固定在壳体外壁上;所述除渣装置由除渣腔、除渣机构、固定腔构成,所述除渣腔与固定腔相通,所述除渣腔与固定腔之间设有除渣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除渣机构由引导结构、推渣机构、限位块构成,所述引导结构与推渣机构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与限位块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设于固定腔与除渣腔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引导结构由引导板、衔接块、第一滤网、固定板、固定头构成,所述引导板与第一滤网互相平行设立,并且位于第一滤网底部,所述固定头以及衔接块分别位于第一滤网的两端上,所述固定头以及衔接块均与第一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与固定板均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向下,但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板位于第一滤网上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推渣机构由连接块、密滤网、推块、活动门板构成,所述推块设于密滤网上,所述推块与密滤网相配合,所述密滤网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位于限位块所在一侧的内壁上,并且贯穿该内壁层,所述活动门板与推块相配合,所述密滤网位于除渣腔与固定腔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头呈球状设立,并且半径高度高于第一滤网的厚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嵌合腔,并且该嵌合腔与推块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推块由推层、引导管、支撑板、斜板、推杆、活动块、驱动杆构成,所述推层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呈直角梯形状,所述推层位于活动块上倾斜的一侧上,所述驱动杆贯穿推杆并将推杆固定在活动块上,所述驱动杆与外机械力相连接,从而实现活动块在密滤网上的移动,所述斜板与引导管相连接,并且二者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引导管位于活动块上,并将活动块贯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镂空框,部分掉落到斜板上的滤渣会通过镂空框进入到引导管中。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经过初步过滤之后的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除渣腔中,先到达固定板上,沿着固定板的倾斜方向向下流动,到达第一滤网上,经过被过滤之后,滤渣滞留在第一滤网上,过滤后的污水继续向下流动,到达引导板上时,沿着引导板向下运动,从而穿过密滤网被再次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去除,使得进入固定腔中的污水杂质含量尽可能的低,滞留在第一滤网上的滤渣堆积到一定的量之后,会从越过固定头掉落到密滤网上,由于密滤网的密度大于第一滤网的密度,因此掉落到密滤网上的滤渣不会穿过密滤网上进入到固定腔,借助外机械力使得驱动杆做水平往返运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动块在密滤网上往返运动,将滞留在密滤网上的滤渣推出,部分掉落到斜板上的滤渣通过引导管掉落到密滤网上,并在活动块的推动下向外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除渣腔中设立双层滤网,以及引导板、推块,将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将滞留在密滤网上的滤渣推出腔体外,从而使得进入固定腔中的污水杂质含量尽可能的低,使得后期的污水进一步处理不受杂质的影响。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渣装置结构图。图3为图2的工作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推块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限位块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支撑板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引导板结构图。图中:处理腔-1、进水管-2、联通管-3、除渣装置-4、支撑脚-5、壳体-6、外管-7、除渣腔-a、除渣机构-b、固定腔-c、引导结构-b1、推渣机构-b2、限位块-b3、引导板-b11、衔接块-b12、第一滤网-b13、固定板-b14、固定头-b15、连接块-b21、密滤网-b22、推块-b23、活动门板-b24、嵌合腔-b31、推层-d、引导管-e、支撑板-f、斜板-g、推杆-h、活动块-j、驱动杆-k。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处理腔1、进水管2、联通管3、除渣装置4、支撑脚5、壳体6、外管7,所述处理腔1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除渣装置4设于壳体6内,所述壳体6底部设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与壳体6机械焊接,所述进水管2与除渣装置4相通,所述联通管3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外管7固定在壳体6外壁上;所述除渣装置4由除渣腔a、除渣机构b、固定腔c构成,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相通,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之间设有除渣机构b。所述除渣机构b由引导结构b1、推渣机构b2、限位块b3构成,所述引导结构b1与推渣机构b2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b2与限位块b3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b2设于固定腔c与除渣腔a之间。所述引导结构b1由引导板b11、衔接块b12、第一滤网b13、固定板b14、固定头b15构成,所述引导板b11与第一滤网b13互相平行设立,并且位于第一滤网b13底部,所述固定头b15以及衔接块b12分别位于第一滤网b13的两端上,所述固定头b15以及衔接块b12均与第一滤网b13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b11与固定板b14均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向下,但二者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固定板b14位于第一滤网b13上方,所述第一滤网b13的设立,可以将经过初步过滤之后的污水进行再次过滤。所述推渣机构b2由连接块b21、密滤网b22、推块b23、活动门板b24构成,所述推块b23设于密滤网b22上,所述推块b23与密滤网b22相配合,所述密滤网b22与连接块b21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门板b24位于限位块b3所在一侧的内壁上,并且贯穿该内壁层,所述活动门板b24与推块b23相配合,所述密滤网b22位于除渣腔a与固定腔c之间,密滤网b22的高度始终高于固定腔c内待处理污水的液面高度。所述固定头b15呈球状设立,并且半径高度高于第一滤网b13的厚度,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处理腔(1)、进水管(2)、联通管(3)、除渣装置(4)、支撑脚(5)、壳体(6)、外管(7),其特征在于:/n所述处理腔(1)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除渣装置(4)设于壳体(6)内,所述壳体(6)底部设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与壳体(6)机械焊接,所述进水管(2)与除渣装置(4)相通,所述联通管(3)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外管(7)固定在壳体(6)外壁上;/n所述除渣装置(4)由除渣腔(a)、除渣机构(b)、固定腔(c)构成,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相通,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之间设有除渣机构(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处理腔(1)、进水管(2)、联通管(3)、除渣装置(4)、支撑脚(5)、壳体(6)、外管(7),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腔(1)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除渣装置(4)设于壳体(6)内,所述壳体(6)底部设有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与壳体(6)机械焊接,所述进水管(2)与除渣装置(4)相通,所述联通管(3)与除渣装置(4)相连接,所述外管(7)固定在壳体(6)外壁上;
所述除渣装置(4)由除渣腔(a)、除渣机构(b)、固定腔(c)构成,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相通,所述除渣腔(a)与固定腔(c)之间设有除渣机构(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机构(b)由引导结构(b1)、推渣机构(b2)、限位块(b3)构成,所述引导结构(b1)与推渣机构(b2)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b2)与限位块(b3)相配合,所述推渣机构(b2)设于固定腔(c)与除渣腔(a)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b1)由引导板(b11)、衔接块(b12)、第一滤网(b13)、固定板(b14)、固定头(b15)构成,所述引导板(b11)与第一滤网(b13)互相平行设立,所述固定头(b15)以及衔接块(b12)均与第一滤网(b13)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b11)与固定板(b14)均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向下,所述固定板(b14)位于第一滤网(b13)上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海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