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淇舟专利>正文

助力坐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14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坐便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助力坐便装置,该助力坐便装置包括架体、便盆、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助力坐便装置可以使得如厕者以腿部微曲或半曲的状态靠坐在举升过程中的便盆上,并且在可以在助力坐便装置的带动下顺利地以坐姿坐入便盆进行如厕,如厕后,如厕者则可以在助力坐便装置的下降地支撑下,平稳地自行站立,整个如厕过程可完全由如厕者自行完成,大大降低如厕者的如厕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力坐便装置
本技术涉及坐便器
,尤其涉及一种助力坐便装置。
技术介绍
一些残疾人、老人、术后病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只能进行小幅度的腿部弯曲,不便以蹲姿或坐姿在传统的马桶上如厕,并且,上述特殊人群也难以在如厕后自行站起。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升降功能的助力马桶,其坐便板能够在人为操控下做升降动作,从而帮助上述特殊人群在如厕后站起。这些助力马桶通常只能垂直升降或倾斜升降,功能性较多的马桶则可以垂直升降及倾斜升降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然而,垂直升降的马桶需要在坐便板提升至适宜高度后再由如厕者自行或在他人的帮助下下蹲以坐入坐便板。而倾斜升降的马桶的坐便板呈倾斜姿态,如厕者则须以半蹲的姿势如厕,如厕过程中又须自行或在他人的帮助下保持半蹲姿势。因此,无论是垂直升降或倾斜升降的助力马桶在使用上均存在局限性,给如厕者带来使用上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坐便装置,以解决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不便如厕、如厕过程中身体负担较大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力坐便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坐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便盆以及第一举升机构(20),其中:/n所述架体(10)包括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支架部(2)以及用于固设所述便盆的承座部(3),所述支架部(2)包括平行间隔地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01)以及第二滑槽(202),所述支架部(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02)上方并与所述第二滑槽(202)相连通的第三滑槽(203),所述第三滑槽(203)向背离所述第一滑槽(201)的方向延伸,位于所述承座部(3)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可枢转地与所述第一滑槽(201)及所述第二滑槽(202)滑动连接,所述承座部(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坐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便盆以及第一举升机构(20),其中:
所述架体(10)包括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支架部(2)以及用于固设所述便盆的承座部(3),所述支架部(2)包括平行间隔地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201)以及第二滑槽(202),所述支架部(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02)上方并与所述第二滑槽(202)相连通的第三滑槽(203),所述第三滑槽(203)向背离所述第一滑槽(201)的方向延伸,位于所述承座部(3)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可枢转地与所述第一滑槽(201)及所述第二滑槽(202)滑动连接,所述承座部(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滑槽(201)和第二滑槽(202)的间距,所述第一滑槽(201)与所述第三滑槽(203)背离所述第一滑槽(201)的一端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承座部(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间距;
所述第一举升机构(20)的固定端与所述基座(1)固连,其活动端与所述承座部(3)可滑动地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坐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203)包括平行于水平面的水平段(203a),以及用于平滑连接所述水平段(203a)及第二滑槽(202)的过渡段(203b),当所述承座部(3)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举升机构(20)的举升作用下滑入所述第三滑槽(203)内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承座部(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三滑槽(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淇舟
申请(专利权)人:蒋淇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