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茶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76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生产工艺,涉及制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茶叶鲜叶分成两组,并经过采摘、选叶、萎凋、杀青、摊凉、初烘、混合、揉捻、复烘、做形、炒干等一系列过程,对茶叶进行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比例,一芽一叶具有更好的色泽形态,一芽二叶当中则具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别经过两次的加工,在烘干和生产过程中,能够对多酚类化合物分解,降低茶叶的涩口,并减少茶叶当中叶绿色的破坏,能够增加茶叶的色泽,能够更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茶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茶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社会上饮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迫使茶叶的生产逐年扩大。茶是一种大众化无酒精饮品,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果胶素等。茶中也含有丰富的钙、钾、镁、锰等11种矿物质,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将茶叶从鲜叶制成不同的茶类,要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在中国,茶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将其进行分类后主要有六大种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和乌龙茶,因其发酵程度不同有着不一样的滋味。绿茶更接近于茶叶本身原始的味道,而一些发酵茶例如黑茶和乌龙茶,更具有浓厚的味道,具有更好的可冲泡性。然而在半发酵茶当中,例如黄茶,茶叶经过微生物的短时间生物反应,其中的成分转化适中,既能够保留茶叶原始的形态,又经过微生物处理具有更多的营养成分,由于传统的茶叶成分单一,各部分茶叶制作工序均一致,导致茶叶色香味相对单一。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茶叶生产工艺,通过将鲜叶分成原叶一和原叶二,并对两组茶叶进行分别加工,再进行混合生物处理,能够促进混合叶当中生物反应的多样性,增加混合叶当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并增加茶叶的可冲泡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茶叶生产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叶采摘;2)选叶:将3-5份一芽一叶和5-7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一,将7-8份一芽一叶和2-3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二;3)萎凋:将原叶一均匀薄摊在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不少于5cm,萎凋温度为40-50℃,使原叶一均匀萎凋,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0-15%;4)蒸青:将萎凋后的原叶一进行杀青,控制温度90-100℃,持续时间60-90s;5)摊凉:将蒸青后的原叶一摊放在竹盘上,摊凉5-6分钟,摊放厚度为1-3cm,并在竹盘上方保持通风,可控制通风的温度为16-20℃;6)初烘一:将摊凉后的原叶一均匀地放在竹盘上,放在焙灶上加热,控制叶温为30-55℃,且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茶叶,初烘程度为五、六成干,下烘后摊放3-5分钟;7)初包:经初烘一后的原叶一,按照2-2.5公斤的叶量,裹成一包,装入木质或竹制的箱体中,静置24-36小时,保持温度为25-35摄氏度;8)散包一:初包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静置30-50分钟;9)炒青:将原叶二均匀薄摊在炒锅中,控制温度为150-200℃,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5-25%,将炒青后的原叶二静置冷却至20-25℃;10)初烘二:按竹盘2-2.5公斤的原叶二进行摊放,并放在焙灶上,控制叶温40-60℃,每隔1-2分钟翻动原叶二,达到四、五成干;11)混合:将散包一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再将原叶一铺摊在初烘二后的原叶二上,静置摊放5-10分钟,然后,进行混合翻动,将原叶一和原叶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叶,混合叶的叶量比例为,原叶一2-3份、原叶二4-5份;12)揉捻:将混合叶进行揉捻,得到揉捻叶;13)复烘:按每锅3-3.5公斤的混合叶进行摊放,并放在焙灶上,控制叶温45-65℃,每隔1-2分钟翻动混合叶,达到七、八成干,将复烘后的混合叶抖松散热,摊放15-20分钟;14)复包:经过复烘后的混合叶,按照1-1.5公斤的叶量,裹成一包,装入木质或竹制的箱体中,静置36-48小时,保持温度为20-30℃;15)散包二:将复包后的混合叶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冷却10-20分钟;16)做形:采用做形机对茶叶做形;17)炒干:控制锅温为170-180℃条件下,对混合叶炒至全干,得到炒干的茶叶。作为优选:萎凋时,萎凋槽的下部采用蒸汽或者烘干炉进行较小幅度加热,控制原叶一的萎凋温度为40-50℃,间隔3-5分钟进行均匀翻动。作为优选:初包时,包裹的材料为荷叶干叶和纱布,先通过单层荷叶包裹原叶一,形成荷叶包裹,再用纱布在荷叶包裹外包覆。作为优选:初烘二时,控制原叶一的厚度为3-5cm。作为优选:复包时,包裹的材料为荷叶干叶和纱布,先通过两层荷叶包裹混合叶,形成荷叶包裹,再用纱布在荷叶包裹外包覆。作为优选:散包二时,对混合叶进行冷却,通过冷风机向混合叶表面吹气冷却,控制冷风温度为5-10℃,同时间隔30-60s翻动混合叶。作为优选:萎凋槽下有透气的通孔,在萎凋槽上铺设一层细密的纱布。作为优选:揉捻时,将混合叶放置在竹盘上,通过手工进行揉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鲜叶当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茶多酚对茶叶的色、香、味均有影响,随着茶叶新梢老化过程中,茶叶当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有所下降,而碳水化合物逐渐上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均为较高的品级,所制得的茶叶色香味上均为佳品;充分混合的茶叶当中,原叶一当中一芽二叶的比例较多,所得的原叶当中的碳水化合物稍多,在发酵过程中能够为微生物提高更多的养分,利于发酵;原叶二当中的一芽一叶的占绝大部分,茶叶更嫩,富含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更加充足,使得加工后的茶叶更加鲜亮;初包时,原叶一维持适宜微生物繁殖的温度能够将茶叶当中的叶绿素破坏,开始降低原叶的绿色,逐渐转黄,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够为微生物繁殖提供充足的养分,并将多糖转化为单糖,繁殖的微生物能够加速多酚类化合物和其他物质的生物酶促反应;初包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散开后,能够使得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静置30-50分钟,使得原叶一能够冷却至室温,防止持续湿热导致叶绿素破坏过度而显暗。混合工序后,原叶二当中的温度较高,两者相互混合能够传递至原叶一当中,逐渐维持温热的温度,原叶二上相对干燥,水分含量较少,并且原叶一当中的水分能够渗透至原叶二当中对原叶二进行补水,均匀两者之间的水分,避免在炒干过程中茶汁粘结过壁,水分当中所含的发酵菌也能够传递至原叶二上,从而能够促进原叶二的发酵;复包过程中,荷叶的清香受到湿热的影响,逐渐散发,渗透到原叶一当中,进一步增加茶叶的荷叶清香,且荷叶的包裹具有密封效果,两层的荷叶相对于单层,能够进一步增加茶叶的封闭性,能够增加微生物对多酚类物质的分解,减少茶叶的涩口感;经过初包和复包两个步骤也能够增加茶叶当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增加茶叶的可冲泡次数。由于混合叶当中的原叶一经过初包,已经过初步的发酵,其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随着温度的升高,能够持续进行生物反应,多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物质进一步分解,并与茶叶当中的咖啡因进行络合反应,减少饮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刺激;原叶二则仅经过初步的烘干和揉捻,仍然具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多酚类及其他营养物质,而且在混合、揉捻等工序时,原叶当中的成分和微生物菌落,也会生长到原叶二上,使得原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叶采摘;/n2)选叶:将3-5份一芽一叶和5-7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一,将7-8份一芽一叶和2-3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二;/n3)萎凋:将原叶一均匀薄摊在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不少于5cm,萎凋温度为40-50℃,使原叶一均匀萎凋,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0-15%;/n4)蒸青:将萎凋后的原叶一进行杀青,控制温度90-100℃,持续时间60-90s;/n5)摊凉:将蒸青后的原叶一摊放在竹盘上,摊凉5-6分钟,摊放厚度为1-3cm,并在竹盘上方保持通风,可控制通风的温度为16-20℃;/n6)初烘一:将摊凉后的原叶一均匀地放在竹盘上,放在焙灶上加热,控制叶温为30-55℃,且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茶叶,初烘程度为五、六成干,下烘后摊放3-5分钟;/n7)初包:经初烘一后的原叶一,按照2-2.5公斤的叶量,裹成一包,装入木质或竹制的箱体中,静置24-36小时,保持温度为25-35摄氏度;/n8)散包一:初包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静置30-50分钟;/n9)炒青:将原叶二均匀薄摊在炒锅中,控制温度为150-200℃,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5-25%,将炒青后的原叶二静置冷却至20-25℃;/n10)初烘二:按竹盘2-2.5公斤的原叶二进行摊放,并放在焙灶上,控制叶温40-60℃,每隔1-2分钟翻动原叶二,达到四、五成干;/n11)混合:将散包一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再将原叶一铺摊在初烘二后的原叶二上,静置摊放5-10分钟,然后,进行混合翻动,将原叶一和原叶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叶,混合叶的叶量比例为,原叶一2-3份、原叶二4-5份;/n12)揉捻:将混合叶进行揉捻,得到揉捻叶;/n13)复烘:按每锅3-3.5公斤的混合叶进行摊放,并放在焙灶上,控制叶温45-65℃,每隔1-2分钟翻动混合叶,达到七、八成干,将复烘后的混合叶抖松散热,摊放15-20分钟;/n14)复包:经过复烘后的混合叶,按照1-1.5公斤的叶量,裹成一包,装入木质或竹制的箱体中,静置36-48小时,保持温度为20-30℃;/n15)散包二:将复包后的混合叶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冷却10-20分钟;/n16)做形:采用做形机对茶叶做形;/n17)炒干:控制锅温为170-180℃条件下,对混合叶炒至全干,得到炒干的茶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采摘:选择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叶采摘;
2)选叶:将3-5份一芽一叶和5-7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一,将7-8份一芽一叶和2-3份一芽二叶的鲜叶混合得到原叶二;
3)萎凋:将原叶一均匀薄摊在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不少于5cm,萎凋温度为40-50℃,使原叶一均匀萎凋,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0-15%;
4)蒸青:将萎凋后的原叶一进行杀青,控制温度90-100℃,持续时间60-90s;
5)摊凉:将蒸青后的原叶一摊放在竹盘上,摊凉5-6分钟,摊放厚度为1-3cm,并在竹盘上方保持通风,可控制通风的温度为16-20℃;
6)初烘一:将摊凉后的原叶一均匀地放在竹盘上,放在焙灶上加热,控制叶温为30-55℃,且每隔2-3分钟翻动一次茶叶,初烘程度为五、六成干,下烘后摊放3-5分钟;
7)初包:经初烘一后的原叶一,按照2-2.5公斤的叶量,裹成一包,装入木质或竹制的箱体中,静置24-36小时,保持温度为25-35摄氏度;
8)散包一:初包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静置30-50分钟;
9)炒青:将原叶二均匀薄摊在炒锅中,控制温度为150-200℃,使原叶一失水率达到15-25%,将炒青后的原叶二静置冷却至20-25℃;
10)初烘二:按竹盘2-2.5公斤的原叶二进行摊放,并放在焙灶上,控制叶温40-60℃,每隔1-2分钟翻动原叶二,达到四、五成干;
11)混合:将散包一后的原叶一的包裹打开,散开抖松,再将原叶一铺摊在初烘二后的原叶二上,静置摊放5-10分钟,然后,进行混合翻动,将原叶一和原叶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叶,混合叶的叶量比例为,原叶一2-3份、原叶二4-5份;
12)揉捻:将混合叶进行揉捻,得到揉捻叶;
13)复烘:按每锅3-3.5公斤的混合叶进行摊放,并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银永吕远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