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73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包括:底层池和上层池,所述上层池层叠设置于所述底层池的上部,覆盖所述底层池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上层池与所述上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所述上层池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上层池的水深小于所述底层池的水深;以及斜坡,上端衔接至所述开口,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层池的水面以下。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不再需要借助人工挑选抱卵虾,避免了出现漏选或者掉卵的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小龙虾的抱卵量,节省种虾的养殖,节省育苗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龙虾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
技术介绍
目前,小龙虾主要繁育方式为池塘育苗或稻田育苗,其优势是基础面积大,管理强度低。但也存在较多问题,一是苗种上市规格大,采用笼捕方式仅能捕捉到体重4g以上的虾苗,且捕获率不高,需要反复下笼,长期捕捞;二是繁育时间长,从6月成虾销售完成到11月早苗出现,再从11月到次年3月断续出苗;三是苗种成活率低,在生长过程中,因自残、天敌捕食、捕捞损伤等,出苗率低于30%。而工厂化繁育方式在苗种离开母体约10天左右即可批量捕捞出池,苗种规格整齐,出苗率可达80%以上,秋苗可在亚热带地区进行冬养,实现反季节上市,因此具有较好的产业前景。目前,湖北省和江苏省已开展了小龙虾工厂化繁育研究,通过小龙虾亲本强化培育和集中抱卵,经过选配的亲虾在9月30日前后放入亲本培育池,亲本培育密度以40~50只/㎡,采用专用饲料强化培育30~40天后,雌虾的抱卵率可达60%~70%。再将抱卵的雌虾放入繁育池繁育。但上述工厂化繁育方式仍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难以准确判断小龙虾性腺发育阶段,只能先在车间养殖交配后的种虾,再挑选腹部抱卵的雌虾放入育苗池,以获得同步孵化的苗种,但是准确挑选抱卵虾需要较高的技术经验和劳动强度,否则会造成漏选抱卵虾或掉卵现象;二是小龙虾抱卵量低,需要大量种虾,种虾养殖占据空间达到一半以上,育苗成本提高一倍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不需要人工挑选抱卵虾,避免造成漏选抱卵虾或掉卵,提高养殖效率。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包括:底层池和上层池,所述上层池层叠设置于所述底层池的上部,覆盖所述底层池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上层池与所述上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所述上层池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上层池的水深小于所述底层池的水深;以及斜坡,上端衔接至所述开口,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层池的水面以下。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斜坡与所述上层池和所述底层池均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底层池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2.5:1,深度为80cm,水深为50cm。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上层池面积为所述底层池面积的60%~80%,所述上层池的水深为30cm。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上层池的第一前侧壁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后侧壁具有收苗口;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上层池的所述第一前侧壁上。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收苗口外侧连接网箱。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底层池的第二前侧壁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后侧壁具有第二排水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第二排水口外侧对应设置有地沟。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底层池内设置有加热管和微孔增氧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底层池内设置微孔增氧装置,不投放水草。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包括底层池和上层池,上层池层叠设置在底层池的上部,覆盖底层池的一部分区域,而且上层池和底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上层池的侧壁具有开口,其水深小于底层池的水深,斜坡的上端衔接至开口,下端延伸至底层池的水面以下。底层池用于养殖交配后的雌虾,未抱卵虾喜栖息于底层深水,且被上层池遮挡的部分,抱卵虾性喜浅水,会自行爬上斜坡或进入上层池的浅水区内。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不再需要借助人工挑选抱卵虾,避免了出现漏选或者掉卵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在底层池中设置加热管,可通过快速升温来刺激小龙虾交配和抱卵。本专利技术还在底层池的第二前侧壁设计了第二进水口,第二后侧壁设计了第二排水口,通过第二进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对底层池进行换水,来刺激小龙虾交配和抱卵。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小龙虾的抱卵量,节省种虾的养殖,节省育苗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包括:底层池2和上层池1,所述上层池1层叠设置于所述底层池2的上部,覆盖所述底层池2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上层池与所述上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所述上层池1的侧壁具有开口4,所述上层池的水深小于所述底层池的水深;以及斜坡3,上端衔接至所述开口,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层池的水面11以下。底层池2主要用于养殖交配后的雌虾,密度不足时可及时投放雌虾。控制在每平方米12只雌虾为宜。在缺乏自然交配雌虾的季节,可按1:2投放雄虾和雌虾,利用加热管升温至30℃后,排干底层池水并加注新水,刺激其交配。日常管理时底层池2中的水淹过斜坡,抱卵虾性喜浅水,会沿斜坡进入浅水区(即上层池内),而未抱卵虾则喜栖息于下层深水,且被上层池遮挡的部分(即底层池所被上层池覆盖的一部分区域)。每天定期检查斜坡,如果发现有抱卵虾(特点为身体略呈蜷缩状),将其捡入上层池。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繁育池,抱卵虾可以自行从底层池中爬出并进入至上层池中,不再需要人工挑选抱卵虾,避免了漏选或者掉卵,提高了养殖效率。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斜坡3与所述上层池1和所述底层池2均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斜坡可以根据需要从上层池和底层池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者清洗。具体地,斜坡的上端可以通过销连接至上层池的开口位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斜坡的下端可以抵顶在底层池的底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底层池2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2.5:1,深度为80cm,水深为50cm,从而保证小龙虾无法爬出逃逸。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上层池1面积为所述底层池2面积的60%~80%,所述上层池1的水深为30cm。抱卵虾会从底层池的深水区爬上斜坡,进入上层池的浅水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上层池1的第一前侧壁10具有第一进水口6,第一后侧壁具有收苗口5;所述开口4设置在所述上层池的所述第一前侧壁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中,所述收苗口5外侧连接网箱。上层池的收苗口同时作为上层池的第一排水口。抱卵虾在上层孵化苗种后,打开上层池的第一排水口,用网箱收获苗种,收获后可再次通过第一进水口进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小龙虾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层池和上层池,所述上层池层叠设置于所述底层池的上部,覆盖所述底层池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上层池与所述上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所述上层池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上层池的水深小于所述底层池的水深;以及/n斜坡,上端衔接至所述开口,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层池的水面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池和上层池,所述上层池层叠设置于所述底层池的上部,覆盖所述底层池的一部分区域,并且所述上层池与所述上层池之间液体不连通,所述上层池的侧壁具有开口,所述上层池的水深小于所述底层池的水深;以及
斜坡,上端衔接至所述开口,下端延伸至所述底层池的水面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与所述上层池和所述底层池均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池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2.5:1,深度为80cm,水深为50c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龙虾工厂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池面积为所述底层池面积的60%~80%,所述上层池的水深为3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鹏陆专灵唐章生曾华忠卢智发余艳玲赵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