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3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介质件,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第一插接件;第二介质件,所述第二介质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连接槽,所述第二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移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插孔。天线、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装配,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移相装置、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天线也逐渐朝着尺寸小、重量轻的方向不断发展。移相器作为天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其集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集成不同频段的移相需求,主要通过将移相器采用上、下层的形式进行区分。为了实现不同频段的独立电调,移相器的上、下层需要能够独立的进行机械传动。传统的传动机构,会导致装配难度加大的问题,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天线、传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装配,装配效率高;如此,采用所述连接结构的传动机构装配难度低,装配效率高;如此,采用所述传动机构的天线的装配难度低,装配效率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介质件,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第一插接件;第二介质件,所述第二介质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连接槽,所述第二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移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插孔。上述连接结构,进行装配时,将连接件放置于第二介质件的上方,使得连接件的第二插孔与第二介质件的第一插孔对应连通。再将第一介质件从连接件的上方盖设在第二介质件上,使得第一介质件的第一插接件依次穿过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从而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第一介质件、连接件及第二介质件的装配连接,装配效率高。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在预设方向上发生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相应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介质件和第二介质件也发生相应的位移,进而能够对移相器的相位进行调节。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件还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件上,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所述第一插接件朝向所述插接件的一端倾斜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及所述第二介质件均卡接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两个卡接片,两个所述卡接片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第一介质件和第二介质件的卡接腔,且所述卡接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介质件及所述第二介质件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条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条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介质件及所述第二介质件均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件和所述第二介质件均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卡接片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深度与所述卡接片的厚度相匹配。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包括:所述的连接结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上述传动机构,进行装配时,将连接件放置于第二介质件的上方,使得连接件的第二插孔与第二介质件的第一插孔对应连通。再将第一介质件从连接件的上方盖设在第二介质件上,使得第一介质件的第一插接件依次穿过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利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使得连接件与移动件进行连接,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在预设方向上发生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相应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介质件和第二介质件也发生相应的位移,进而能够对移相器的相位进行调节。上述传动机构,利用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插接配合,利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装配连接,装配难度低,装配效率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用于与所述连接孔插接配合的连接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导向件,所述移动件套设于所述导向件上,且所述移动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所述的传动机构。上述天线,当驱动件驱动移动件在预设方向上发生移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相应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介质件和第二介质件也发生相应的位移,进而能够对移相器的相位进行调节。利用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插接配合,利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从而能够简单、方便的实现传动机构的装配,降低了天线的装配难度,装配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传动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传动机构的第一介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传动机构的第二介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传动机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传动机构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传动机构,100、第一介质件,110、第一插接件,111、弹性件,120、第二定位孔,200、第二介质件,210、第一插孔,220、第一定位件,300、连接槽,400、连接件,410、第二插孔,420、第一定位孔,430、连接孔,500、卡接件,510、卡接片,520、卡接腔,530、第一卡条,531、第一导向斜面,600、移动块,700、丝杆,800、导向件,1000、第一卡槽,2000、第二导向斜面,3000、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介质件,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第一插接件;/n第二介质件,所述第二介质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连接槽,所述第二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及/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移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插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介质件,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第一插接件;
第二介质件,所述第二介质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相对间隔设置并配合形成连接槽,所述第二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一插孔;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移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件还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介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件上,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相对所述第一插接件朝向所述插接件的一端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介质件及所述第二介质件均卡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两个卡接片,两个所述卡接片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用于容纳第一介质件和第二介质件的卡接腔,且所述卡接片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介质件及所述第二介质件均设有用于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晓卢吉水莫龙生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