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27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包括:发射端口、接收端口、合路端口、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直臂发射通路滤波器、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和波导短路膜片,其中,该波导短路膜片与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平行设置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相对的两侧;并且均部分嵌入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中;以有效抑制OMT双工器公共波导处的高次模。并且在OMT双工器的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中,通过1级圆波导、1级矩形波导完成了圆波导‑矩形波导的波导过渡,具有插入损耗小的特点;在提高机构极化度、隔离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机构体积。并且相应的1级矩形波导采用了圆角倒角设计,用于实现圆波导‑矩形波导的波形变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
本技术涉及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
,特别是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
技术介绍
OMT双工器在天线馈电系统中主要实现正交极化的双工传输(分离与合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卫星通讯中,使用不同极化方式且相互隔离的两个信道,在同一频率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容纳信道数量,在不同频率上使用,则可以增加接收信道的隔离。OMT可鉴别公共端口上两个正交主模的独立信号并将它们供给单一信号端的基模,使所有端口匹配,且在两个信号之间有高的极化鉴别能力。然而,在OMT公共波导(接收通路和发射通路交汇处的波导)内极易激励高次模。OMT公共波导中的高次模会引起通带内的谐振,从而使得通带内的插入损耗变大。对于接收通道来说,会引起噪声系数增大,影响接收机灵敏度,最终导致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变大和信息传输效率低。对于发射通道,则会影响发射功率,最终影响通信距离和系统的信息容量。如果谐振太大,则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如何抑制该高次模成为OMT公共波导设计的关键。此外,一般的OMT双工器的极化能力都不高,而极化能力比较高的OMT双工器往往结构不够紧凑、体积较大、不够便利。因此在整个OMT双工器的行业发展趋势中,如何在保证OMT双工器具有较高极化水平及较高隔离度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OMT双工器整体结构的体积也是发展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能够有效抑制OMT双工器公共波导处的高次模,并且在OMT双工器整体结构的设计上,进一步缩小了OMT双工器整体结构的体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包括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和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导短路膜片c15,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平行设置,并且均部分嵌入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未嵌入在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的部分长度为1~2mm。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中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矩形波导过渡c11、第二矩形波导过渡c12、第三矩形波导过渡c13以及第四矩形波导过渡c14;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过渡c11连接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过渡c13的窄边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过渡c12以及所述第四矩形波导过渡c14窄边尺寸。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圆波导过渡a11、第二圆波导过渡a12、第五矩形波导过渡b11;并通过所述第二圆波导过渡a12与第五矩形波导过渡b11完成了圆波导-矩形波导的过渡。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第五矩形波导过渡b11采用了圆角倒角设计,用于实现圆波导-矩形波导的波形变换。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还包括:发射端口b、接收端口c、合路端口a、以及直臂发射通路滤波器b2;其中,所述发射端口b是收发信机ODU发射信号输入口,所述接收端口c为收发信机ODU接收信号输出口,所述合路端口a为双工器与天线信号交互的公共端口;所述合路端口a通过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以及所述直臂发射通路滤波器b2与所述发射端口b连接;所述合路端口a通过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连接到所述接收端口c。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还包括级联在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后的侧臂接收通路滤波器c2。优选的,上述Ka频段OMT双工器中,所述侧臂接收通路滤波器c2呈渐变褶皱型。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OMT双工器的公共波导处,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中的第一矩形波导过渡贯穿嵌入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形成了波导短路面,可有效地抑制高次模的产生。2、该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中的第3级矩形波导过渡的窄边小于首尾相连的矩形波导过渡短边的尺寸,有效地减少过渡阶数,有利于减小接收频段的插入损耗。3、在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中,通过1级圆波导、1级矩形波导完成了圆波导-矩形波导的波导过渡,具有插入损耗小的特点。4、在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中,该1级矩形波导过渡采用了圆角倒角设计,在利于加工的同时,可用于实现圆波导-矩形波导的波形变换,并且调节该圆角倒角的角度大小,可调节发射频段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5、在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后级联渐变褶皱型的侧臂接收通路滤波器c2,在提高机构极化度、隔离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小了机构体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仿真结果图1。图3是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仿真结果图2。图4是本技术示例性的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仿真结果图3。图中标记:b-发射端口;c-接收端口;a-合路端口;b1-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2-直臂发射通路滤波器;c1-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2-侧臂接收通路滤波器;c15-波导短路膜片;c11-第一矩形波导过渡;c12-第二矩形波导过渡;c13-第三矩形波导过渡;c14-第四矩形波导过渡;b11-第五矩形波导过渡;b12-第六矩形波导过渡;a11-第一圆波导过渡;a12-第二圆波导过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示例性的Ka频段OMT双工器,包括:发射端口b、接收端口c、合路端口a和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直臂发射通路滤波器b2、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以及包括波导短路膜片c15,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相对的两侧;且与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平行设置,并且均部分嵌入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如图1所示,波导短路膜片c15和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中的第一矩形波导c11均部分嵌入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该波导短路膜片c15用于抑制合路口公共波导产生的高次模,其加入后能够形成相应的短路腔室将两路信号进行隔离。优选的,该波导短路膜片c15未嵌入在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的部分长度为1~2mm(占波导短路膜片c15总长度的六分之一左右);在这种设置下,相应的高次模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兼顾了整机结构,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包括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和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导短路膜片(c15),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相对的两侧;/n其中,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平行设置,并且均部分嵌入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Ka频段OMT双工器,包括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和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导短路膜片(c15),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分别设置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相对的两侧;
其中,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平行设置,并且均部分嵌入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短路膜片(c15)未嵌入在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中的部分长度为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臂接收通路过渡膜片(c1)中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矩形波导过渡(c11)、第二矩形波导过渡(c12)、第三矩形波导过渡(c13)以及第四矩形波导过渡(c14);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波导过渡(c11)连接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矩形波导过渡(c13)的窄边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矩形波导过渡(c12)以及所述第四矩形波导过渡(c14)窄边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臂发射通路过渡膜片(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熊瑛刘谦张腾郭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玄石卫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