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壳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0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外壳和电池。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壳体、隔离板及延展膜,壳体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隔离板收容于容置腔,并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置吸附剂的密封腔,隔离板上开设有通气孔,以使密封腔与容置腔相连通,且当容置腔盛放电解液时,通气孔位于电解液的液面以上;延展膜盖设在通气孔上,并与隔离板密封连接。上述电池外壳的密封腔能够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外壳和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外壳和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不断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中,锂离子电池得到快速发展和进步。锂离子电池具有自放电小、循环性能优异以及能量密度高等优势,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种可逆转换器,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芯及电解液,电芯和电解液均收容于电池外壳的容置腔中。锂离子电池需要进行化成来形成SEI和CEI膜,化成过程中会在电池外壳的容置腔中产生气体;同时,锂离子电池长期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会与活性物质发生一些副反应,也会在电池外壳的容置腔中产生气体,从而使得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当电池内部压力达到一定极限时,电池可能会发生漏液现象,情况严重时会造成防爆阀强制开启,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池安全风险的电池外壳。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电池。一种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穿刺结构;隔离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置吸附剂的密封腔,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通气孔,以使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当所述容置腔盛放所述电解液时,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上,其中,所述穿刺结构收容于所述密封腔,并靠近所述通气孔设置;延展膜,盖设在所述通气孔上,并与所述隔离板密封连接。上述电池外壳包括壳体、隔离板及延展膜,壳体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壳体的内壁设有穿刺结构;隔离板收容于容置腔,并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置吸附剂的密封腔,隔离板开设有通气孔,以使密封腔与容置腔相连通,且当容置腔盛放电解液时,通气孔位于电解液的液面以上,其中,穿刺结构收容于密封腔,并靠近通气孔设置;延展膜盖设在通气孔上,并与隔离板密封连接。当容置腔中产生的气体时,延展膜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向穿刺结构的一侧发生形变,而使穿刺结构刺破通气孔上的延展膜,以使气体进入密封腔并被密封腔中待容置的吸附剂吸附,从而减小密封腔中的气体的压力,降低安全风险。因此,上述电池外壳的密封腔能够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隔离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低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密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壳体的底壁均密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方桶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均连接的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平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平行,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第四侧板均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并平行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第三侧板均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并垂直于所述底板,且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底板均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底板共同围成所述密封腔,所述通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二隔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低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吸附剂,所述吸附剂容置于所述密封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顶盖,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顶盖盖设在所述开口上,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外壳、电芯及电解液,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解液均收容于所述电池外壳的所述容置腔。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外壳的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外壳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来源。请参阅图1,具体地,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0、电芯及电解液。其中,电芯和电解液均收容于电池外壳10中。具体地,电池外壳10包括壳体100、隔离板200及延展膜300。请一并参阅图2,壳体100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101,壳体100的内壁设有穿刺结构102。进一步地,壳体100的一端具有开口103,开口103与容置腔101相连通。具体地,壳体100为桶形结构。其中,穿刺结构102大致呈锥形;穿刺结构102的底面与壳体100的内壁接触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穿刺结构102与壳体100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穿刺结构102为针状结构,以使穿刺结构102更加锋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刺结构102为多个,多个穿刺结构102间隔且集中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开口103为多个,多个开口103均与容置腔10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03为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开口103的数量并没有限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即可。请一并参阅图3,进一步地,壳体100为方桶形壳体100,壳体10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及与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及第四侧板140均连接的底板150,第一侧板110与第三侧板130平行,第二侧板120与第四侧板140平行,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及第四侧板140均与底板150垂直,以形成方形电池的壳体100。其中,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第四侧板140之间的连接,及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第三侧板130和第四侧板140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均为密封连接。具体地,穿刺结构102与第二侧板120固定连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底板150与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穿刺结构;/n隔离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置吸附剂的密封腔,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通气孔,以使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当所述容置腔盛放所述电解液时,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上,其中,所述穿刺结构收容于所述密封腔,并靠近所述通气孔设置;/n延展膜,盖设在所述通气孔上,并与所述隔离板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能够盛放电解液的容置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穿刺结构;
隔离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置吸附剂的密封腔,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通气孔,以使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当所述容置腔盛放所述电解液时,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电解液的液面以上,其中,所述穿刺结构收容于所述密封腔,并靠近所述通气孔设置;
延展膜,盖设在所述通气孔上,并与所述隔离板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隔离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低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壳体的底壁均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方桶形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壳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与所述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术谭健王真真戴亨伟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