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37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所述干式变压器包括干式变压器本体、稳定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稳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稳定机构包括螺纹杆、螺纹连接块、摇杆、第一转动杆、垫脚、第二转动杆和滚动轮,所述螺纹杆安装在安装腔内,且螺纹杆的一端延伸出底座侧壁并安装有摇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上均套设有螺纹连接块,所述螺纹连接块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垫脚的一侧壁铰接,所述垫脚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下表面铰接,所述滚动轮安装在底座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具有便于安装及运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变压器
本技术涉变压器
,尤其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干式变压器广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机场,码头CNC机械设备等场所,简单的说干式变压器就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器,冷却方式分为自然空气冷却(AN)和强迫空气冷却(AF),自然空冷时,变压器可在额定容量下长期连续运行。强迫风冷时,变压器输出容量可提高50%。适用于断续过负荷运行,或应急事故过负荷运行;由于过负荷时负载损耗和阻抗电压增幅较大,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故不应使其处于长时间连续过负荷运行。而在建筑工地进行施工时,需要安装临时用的干式变压器,但是现有大多数干式变压器不易进行运输,临时使用后需要进行拆卸以及需花费大量人力进行搬运。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运输的干式变压器。本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包括:干式变压器本体;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本体的底部,且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腔;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稳定机构包括螺纹杆、螺纹连接块、摇杆、第一转动杆、垫脚、第二转动杆和滚动轮,所述螺纹杆转动安装在安装腔内,且螺纹杆的一端延伸出底座侧壁并固定安装有摇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上均套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连接块,所述螺纹连接块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垫脚的一侧壁铰接,所述垫脚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底座的下表面铰接,四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滚动轮安装在底座的下表面;防护机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防护机构。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丝杆、防护罩和螺纹通孔,所述干式变压器本体两侧的底座上表面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丝杆,且两个丝杆垂直对称分布,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且防护罩通过两个螺纹通孔与丝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转钮,所述转钮固定安装在丝杆的顶部,便于旋转丝杆。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中的防护罩包裹在底座上,从而发提高了垫脚45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垫脚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橡胶球。优选的,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块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避免了螺纹连接块42在随着螺纹杆41转动时而发生摆动的现象。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垫脚支撑模式与滚轮滚动模式可以生成干式变压器的两种模式,通过垫脚支撑模式可以提高干式变压器处于稳定状态,降低干式变压器发生侧滑的现象,通过滚轮滚动模式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干式变压器,提高了工作人员运输时的便捷性;2、本技术通过防护罩可以提高对稳定机构内元件的保护作用,避免了稳定机构中元件受到损伤,因此提高了器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稳定机构中滚动轮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干式变压器本体,2、底座,3、安装腔,4、稳定机构,41、螺纹杆,42、螺纹连接块,43、摇杆,44、第一转动杆,45、垫脚,46、第二转动杆,47、滚动轮,5、防护机构,51、丝杆,52、转钮,53、防护罩,54、螺纹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稳定机构中滚动轮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干式变压器包括:干式变压器本体1、稳定机构4和防护机构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座2固定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本体1的底部,且底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腔3,所述稳定机构4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螺纹杆41、螺纹连接块42、摇杆43、第一转动杆44、垫脚45、第二转动杆46和滚动轮47,所述螺纹杆41转动安装在安装腔3内,且螺纹杆41的一端延伸出底座2侧壁并固定安装有摇杆43,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上均套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连接块42,所述螺纹连接块42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转动杆44,且第一转动杆44的另一端与垫脚45的一侧壁铰接,所述垫脚45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46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杆46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下表面铰接,四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滚动轮47安装在底座2的下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有需要搬运干式变压器本体1时(此前滚动轮47不与地面接触),请参阅图1,干式变压器本体1处于垫脚45支撑模式,通过转动摇杆43,使得螺纹杆41进行转动,而螺纹杆41上螺纹连接的两个螺纹连接块42相向滑动,从而螺纹连接块42通过第一转动杆44拉动垫脚45并将垫脚45收起,直到滚动轮47与地面接触,垫脚45收起时,第一转动杆44和第二转动杆46共线,请参阅图2,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干式变压器到安装区或搬离安装区;在有需要稳定干式变压器本体1进行安装时(此前滚动轮47与地面接触),请参阅图2,通过反向转动摇杆43,使得螺纹杆41进行转动,而螺纹杆41上螺纹连接的两个螺纹连接块42相背滑动,从而螺纹连接块42通过第一转动杆44推动垫脚45并将垫脚45放下,直到垫脚45与地面接触并将滚动轮47升起,使得干式变压器本体1处于稳定状态便有工作人员进行稳定安装,降低干式变压器本体1在安装好不易发生侧滑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干式变压器本体1底部与安装区的间距,提高了干式变压器本体1底部的通风效果。参考图1所示,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防护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5包括丝杆51、防护罩53和螺纹通孔54,所述干式变压器本体1两侧的底座2上表面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丝杆51,且两个丝杆51垂直对称分布,所述防护罩53上开设有两个螺纹通孔54,且防护罩53通过两个螺纹通孔54与丝杆51螺纹连接,所述防护机构5还包括转钮52,所述转钮52固定安装在丝杆51的顶部,而所述防护机构5中的防护罩53包裹在底座2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干式变压器本体1安装完毕后,转动两根丝杆51上的转钮52,从而防护罩53沿着丝杆51下滑,因此防护罩53将第一转动杆44、垫脚45以及第二转动杆46包裹起来进行保护,避免了建筑工地上的物料碰撞到防护罩53内稳定机构的元件。其中,所述垫脚4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橡胶球,从而发提高了垫脚45的摩擦力。其中,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块42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腔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避免了螺纹连接块42在随着螺纹杆41转动时而发生摆动的现象。本技术提供的干式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有需要将干式变压器本体1搬运到建筑工地时(此前滚动轮47不与地面接触),请参阅图1,干式变压器本体1处于垫脚45支撑模式,通过转动摇杆43,使得螺纹杆41进行转动,而螺纹杆41上螺纹连接的两个螺纹连接块42相向滑动,从而螺纹连接块42通过第一转动杆44拉动垫脚45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干式变压器本体(1);/n底座(2),所述底座(2)固定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本体(1)的底部,且底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腔(3);/n稳定机构(4),所述稳定机构(4)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螺纹杆(41)、螺纹连接块(42)、摇杆(43)、第一转动杆(44)、垫脚(45)、第二转动杆(46)和滚动轮(47),所述螺纹杆(41)转动安装在安装腔(3)内,且螺纹杆(41)的一端延伸出底座(2)侧壁并固定安装有摇杆(43),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上均套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连接块(42),所述螺纹连接块(42)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转动杆(44),且第一转动杆(44)的另一端与垫脚(45)的一侧壁铰接,所述垫脚(45)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46)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杆(46)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下表面铰接,四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滚动轮(47)安装在底座(2)的下表面;/n防护机构(5),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防护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式变压器本体(1);
底座(2),所述底座(2)固定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本体(1)的底部,且底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腔(3);
稳定机构(4),所述稳定机构(4)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稳定机构(4)包括螺纹杆(41)、螺纹连接块(42)、摇杆(43)、第一转动杆(44)、垫脚(45)、第二转动杆(46)和滚动轮(47),所述螺纹杆(41)转动安装在安装腔(3)内,且螺纹杆(41)的一端延伸出底座(2)侧壁并固定安装有摇杆(43),所述螺纹杆(41)上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每一段螺纹上均套设有规格相同的螺纹连接块(42),所述螺纹连接块(42)的底部铰接有第一转动杆(44),且第一转动杆(44)的另一端与垫脚(45)的一侧壁铰接,所述垫脚(45)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杆(46)的一端铰接,且第二转动杆(46)的另一端与底座(2)的下表面铰接,四个规格相同的所述滚动轮(47)安装在底座(2)的下表面;
防护机构(5),所述底座(2)上安装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茂凤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润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