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用于对供电电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以太网接口、以太网协议芯片、数据采集单元以及控制芯片;所述以太网接口用于外接网线实现网络数据连接;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与所述以太网接口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对供电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输送至所述控制芯片中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以实现对供电电源的可靠的智能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的智能化远程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设备所采用的直流供电,多数以分布式供电居多,即供电电源内置于用电设备内部或就近接入电网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这种供电方式存在很多缺陷和隐患,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供电电源进行巡检和故障排查,由于电源属于易损元件,同时用电设备对供电电源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供电电源本身的工作处于不可控状态,从而无法保障其自身及用电设备的可靠供电。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供电电源的输入电网问题引起的供电设备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通过数据采集单元对供电电源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将相关结果输送至控制芯片中,通过控制芯片发送告警信息并实施相应的动作并通过以太网协议芯片和以太网接口进行输送,以对供电电源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供电电源的可靠供电和远程智能化管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用于对至少一个供电电源进行远程的智能化管理,该装置包括:以太网接口、以太网协议芯片、数据采集单元以及控制芯片;所述以太网接口用于外接网线以实现与所述供电电源进行网络连接;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与所述以太网接口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输送至所述控制芯片中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控制芯片上接入有告警电路和灯光电路,所述告警电路和所述灯光电路均用于提示供电电源是否异常。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控制芯片上接入有第一振荡电路,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芯片提供单频振荡。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控制芯片上还接入有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芯片进行供电。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信号采集主控芯片和信号采集芯片,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芯片与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信号采集芯片包括第一信号采集芯片、第二信号采集芯片、第三信号采集芯片和第四信号采集芯片,所述第一信号采集芯片、所述第二信号采集芯片、所述第三信号采集芯片和所述第四信号采集芯片均与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第一信号采集芯片、所述第二信号采集芯片、所述第三信号采集芯片以及所述第四信号采集芯片的型号均为74HCT4067。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上接入有第二振荡电路,所述第二振荡电路用于对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提供单频振荡。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上还接入有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进行供电。优选地,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所述信号采集主控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均为STM32F103RET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通过以太网接口外接网线实现与供电电源的网络连接,以太网协议芯片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数据采集单元对供电电源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将相关结果输送至控制芯片中,通过控制芯片发送告警信息并实施相应的动作并通过以太网协议芯片和以太网接口进行输送,以对供电电源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供电电源的可靠的远程智能化管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以太网协议芯片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控制芯片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中数据采集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以太网接口1、以太网协议芯片2、数据采集单元4以及控制芯片3;所述以太网接口1用于外接网线以实现与所述供电电源进行网络连接;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与所述以太网接口1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所述控制芯片3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与所述控制芯片3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输送至所述控制芯片3中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3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型号为W5500,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引脚SCSN、引脚SCLK、引脚MISO、引脚MOSI、引脚INTN以及引脚RSTN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3连接,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引脚XI/CLKIN、引脚XO上连接有第三振荡电路201,所述第三振荡电路201包括电阻R57、晶振Y4、电容C50以及电容C51,其中,所述电阻R57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引脚XI/CLKIN、所述晶振Y4连接并通过所述电容C50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引脚XO、所述晶振Y4连接并经所述电容C51接地。所述第三振荡电路201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提供稳定和精确的单频振荡。另外,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2的引脚TXN、引脚TXP、引脚RXN以及引脚RXP分别与所述以太网接口1连接,引脚LINKLED经电阻R64与所述以太网接口1连接,引脚ACTLED经电阻R63与所述以太网接口1连接,其中所述以太网接口1所使用到的芯片的型号为HR911105A。本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芯片3上接入有告警电路301和灯光电路302,所述告警电路301和所述灯光电路302均用于提示供电电源是否异常。当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采集到供电电源出现异常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将异常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芯片3,所述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用于对至少一个供电电源进行远程的智能化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太网接口、以太网协议芯片、数据采集单元以及控制芯片;/n所述以太网接口用于外接网线以实现与所述供电电源进行网络连接;/n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与所述以太网接口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n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n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输送至所述控制芯片中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用于对至少一个供电电源进行远程的智能化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太网接口、以太网协议芯片、数据采集单元以及控制芯片;
所述以太网接口用于外接网线以实现与所述供电电源进行网络连接;
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与所述以太网接口连接,用于接收和传输网络数据;
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以太网协议芯片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控制芯片连接,用于对所述供电电源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结果输送至所述控制芯片中以使得所述控制芯片对供电电源进行动作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上接入有告警电路和灯光电路,所述告警电路和所述灯光电路均用于提示供电电源是否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上接入有第一振荡电路,所述第一振荡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芯片提供单频振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上还接入有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芯片进行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智能化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巨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