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车辆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202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车辆控制系统和车辆,其中该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恒流源控制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该恒流源控制电路在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高精度传感器根据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过压保护电路在检测电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将检测电压拉低,以对控制器的AD采集端进行过压保护,由此,通过采用恒流源控制电路提供恒定电流,采用电压比较方式进行过压保护,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车辆控制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和采用该电路的车辆控制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分压电阻和稳压管作为传感器的输入检测,利用固定的上拉电源和固定的电阻与输入的可变电阻进行分压检测判断,由于采用该方案所体现出的分压数值非常小,所以MCU可能无法正确识别车辆的当前状态,同时后级采用稳压管防过压保护措施,由于稳压管存在漏电流现象,从而导致检测存在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通过采用恒流源控制电路提供恒定电流,采用电压比较方式进行过压保护,从而提高检测精度。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包括:恒流源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以连接高精度传感器,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在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所述高精度传感器根据所述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AD采集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在所述检测电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将所述检测电压拉低,以对所述控制器的AD采集端进行过压保护。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通过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当恒流源控制电路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高精度传感器根据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过压保护电路在检测电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将检测电压拉低,以对控制器的AD采集端进行过压保护;由此,通过采用恒流源控制电路提供恒定电流,采用电压比较方式进行过压保护,从而使得电路稳定可靠,并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提出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高精度传感器为电阻型传感器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进行工作。可选地,所述高精度传感器为电压型传感器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停止工作。可选地,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预设电源;基准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作为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三端相连;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基准电压源的型号为TL431。可选地,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接收所述切换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AD采集端与所述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中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中上拉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高精度传感器的类型输出切换信号给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以通过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并根据所述AD采集端采集到的AD电压值获取所述高精度传感器的检测参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通过采用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传感器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车辆控制系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车辆控制系统,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并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传感器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包括恒流源控制电路10、上拉电源控制电路20和过压保护电路30。其中,恒流源控制电路10的输出端用以连接高精度传感器50,恒流源控制电路10在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高精度传感器50根据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也就是说,恒流源控制电路10用于提供恒定的电流,由恒定电流与高精度传感器50的可变电阻值的关系从而算出该高精度传感器50输出所对应的检测电压。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恒流源控制电路10包括第一电阻R1、基准电压源D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和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预设电源V;基准电压源D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一节点A,第一节点A作为恒流源控制电路10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恒流源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以连接高精度传感器,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在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所述高精度传感器根据所述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n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n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AD采集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在所述检测电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将所述检测电压拉低,以对所述控制器的AD采集端进行过压保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恒流源控制电路,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以连接高精度传感器,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在工作时通过其输出端提供恒定的电流,以便所述高精度传感器根据所述恒定的电流生成检测电压;
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上拉电源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是否进行工作;
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AD采集端相连,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在所述检测电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将所述检测电压拉低,以对所述控制器的AD采集端进行过压保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传感器为电阻型传感器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进行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精度传感器为电压型传感器时,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停止工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输入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预设电源;
基准电压源,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作为所述恒流源控制电路的控制端;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三端相连;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基准电压源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卫宁叶天宝郑剑勇蔡俊煌
申请(专利权)人:汉纳森厦门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