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81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该电光源具有: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进而在LED芯片封装过程中,光源片能够定向弯曲,弯曲时不易伤及芯片,使该电光源能够实现全面发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
技术介绍
LED灯目前可以说是照明灯具中比较主流的产品,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高亮度灯优点,现在市场上普遍见到的LED灯多是以铝材料做为基板,然后在基板上设置LED发光芯片,再将基板和LED发光芯片制成一定形状,以实现多角度发光,但由于LED芯片在封装过程中有焊线,光源片定向弯曲或弯曲角度达到一定范围时,容易伤及芯片,以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电光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光。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全面的电光源结构及LED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使该电光源能够实现全面发光。为实现以上目的,该电光源具有: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进一步的,其中,第一导电部包括若干导电插杆,沿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一发光体内壁母线平行。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第一发光体内壁沿母线方向贯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至少具有一导电触点,使所述导电插杆沿母线方向插入时,能够使所述导电插杆与导电触点接触。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端盖上端延伸有一走线柱,该走线柱沿长度方向贯通有走线孔,使所述导线从走线孔过线连接第二导电部。进一步的,其中,在所述走线柱上设有一弹性插口;在所述第二发光体上设有与弹性插口相适配的插杆,使第二发光体可拆卸的安装在走线柱上。进一步的,所述电光源还具有一驱动器,其与第一发光体和第二发光体电连接,驱使所述电光源正常发光。进一步的,所述电光源还具有一隔热体,其具有一隔热腔,使所述驱动器配置在隔热腔内,且所述的导电引脚下端伸出所述隔热体。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电光源和封装所述电光源的玻璃外壳。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分体式结构,将发光源分成侧部发光的第一发光体和顶部发光的第二发光体,减少发光芯片的弯曲折点,避免伤及芯片,使光源片在安全范围内弯曲,进而实现全面发光;本技术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光源封装在一实施例玻璃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光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电插杆与卡槽配合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一发光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发光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插杆与弹性插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光源封装在另一实施例玻璃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驱动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请参照图1-图8所示,本技术的LED电光源由第一发光体10,第二发光体20和端盖30围合而成,其中,第一发光体10由铝基板、布置在铝基板上的LED发光芯片以及封装该LED发光芯片的荧光胶弯曲折叠而形成外壁光滑的柱体、锥体或其它外壁光滑无棱角形状,以作为电光源的发光侧面11,然后在该第一发光体10的上部衔接第二发光体20,与发光侧面11圆弧过渡连接,构成发光源的发光顶面21,进而能够实现将发光芯片均匀布置在各外圆弧面上,而不损坏发光芯片。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端盖具有第一导电部31、第二导电部32和一走线柱33,第一导电部31由若干在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导电插杆310组成,形成塔型结构,用以支撑和限制第一发光体10,在第一发光体10内壁沿母线101方向贯通卡槽102,卡槽102内具有导电触点,当第一发光体20在放置时,该导电插杆310能够沿着该卡槽102伸入,使导电插杆310能够接触导电触点使第一导电部31与第一发光体10的电连接。对于走线柱33而言,它从端盖30上端延伸,其上贯通有走线孔330,在第二发光体20电连接第一发光体10后,再在第二发光体20的下端用导线从走线孔330内过线用以连接第二导电部20,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当然,如图7所示,可在第二发光体20的下端设置插杆210,在走线孔330上再开设一弹性插口331,使第二发光体20通过插杆210按压在走线柱33上,将第二发光体20固定,并对第一发光体10进行拉紧。此外,本电光源还可在上述电路结构中配置一驱动器40,其中该驱动器40的电路结构如图10所示,对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以输出脉动直流电压,使电光源能够正常发光(未设置驱动器40的情况下,该电光源在启动状态时,会出现频闪、功率不稳定等其它影响正常发光的现象)。对于上述的驱动器40而言,由于需要配置在LED灯的内部,但鉴于在夹封玻璃外壳时,会产生高温而损坏该驱动器40的各电路元件,为此,本技术将驱动器40内置在隔热体50的隔热腔501内,以隔离高温环境。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包括上述任一电光源和封装所述电光源的玻璃外壳60,该玻璃外壳60为如图1所示的圆柱型玻璃外罩或为图9所示的灯泡外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光源具有:/n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n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n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n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光源具有:
第一发光体,其作为所述电光源的发光侧面;
第二发光体,其被配置在第一发光体上部,与发光侧面圆弧过渡连接,以构成所述电光源的发光顶面,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电连接;以及
端盖,其具有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该第一导电部从所述端盖上端向上延伸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体,该第二导电部从所述端盖向下延伸形成导电引脚;
在所述第二发光体和导电引脚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该电光源形成导通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第一导电部包括若干导电插杆,沿端盖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一发光体内壁母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现全面发光的电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第一发光体内壁沿母线方向贯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至少具有一导电触点,使所述导电插杆沿母线方向插入时,能够使所述导电插杆与导电触点接触。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嘉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