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172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包括生料进料装置、多级预热器旋风筒、分解炉、三次风管、分解炉煤管、回转窑、预热器抽风管,在于在分解炉的出口或出口管道上设有喷旋筒,在喷旋筒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在喷旋筒的顶部切向位置设有切向出风口,喷旋筒的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或分解炉出口风管相接,喷旋筒的切向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多级预热器旋风筒的最下级旋风筒的进风口相接。出分解炉的气体以喷腾形式进入喷旋筒。喷旋筒顶部切向位置设有出风口,并与预热器最下级旋风筒相接。由于在喷旋筒内具有气体的喷腾、旋转效应,使得气体及物料在喷旋筒内的停留时间得到延长,从而可以实现分解炉燃烧劣质煤、无烟煤、工业废渣等目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工业用于生料预热、生料分解和燃料燃烧的 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分解炉均为圆筒形,出口管道从顶部中心抽出,或者从顶部侧 边抽出。由于各类分解炉的出口没有相关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装置,物料 在分解炉顶部很容易达到一定速度随气体一道飞出,在分解炉内的物料其 运动速度基本上是向上的,因而比较快地就跑出分解炉。特别是分解炉采 用着火温度比较高的无烟煤或石油焦等难燃燃料,明显会出现燃料后燃现 象,有部分未燃尽的燃料会达到最下级旋风筒内燃烧,因而极容易出现旋 风筒内结皮、堵塞等事故,严重时燃料会进入窑内, 一直到烧成带遇到氧 气充分时才能着火燃尽,这又会严重影响熟料煅烧、熟料强度以及耐火砖 寿命。德国洪堡公司为了延长物料在分解炉的停留时间,在分解炉顶部采用一种旋流筒Pyrotop,其专利参见US005292247A。该旋流筒Pyrotop装设 在分解炉顶部或顶部出口管道上,其明显的特征是在上侧部设有切向进风 口,出风设在Pyrotop旋流筒的底部。通过切向进风使气体及物料在 Pyrotop旋流筒中产生旋转效应,从而达到延长停留时间的目的。洪堡公 司实际使用中还设计了另一种旋流筒Pyrotop,其安装位置同上,但是该 旋流筒采用的下侧部切向进风和上侧部切向出风的形式,其收集的物料通 过底部可调节装置按所要求的比例进分解炉或出口管道,由此达到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目的。但是下部带有粉料的装置中,由于旋流筒Pyrotop收 集的物料温度很高(达85(TC以上),很容易在Pyrotop旋流筒的下料管 道内粘结而出现故障,因而不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纵观目前的水泥工业生产,在水泥分解炉或德制旋流筒内发生的燃料 燃烧和生料分解反应经常受到燃料品种、原料特性的影响,使得物料在分 解炉内的停留时间偏小或产生粘结故障,特别是对于劣质燃料或难燃燃料 会发生燃烧不充分、分解不完全的现象,如何延长物料在分解炉内的停留 时间,扩大不同品质燃料的适用性是水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能 有效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喷腾、旋流结合型的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包括生料进料装置、多级预热器旋风 筒、分解炉、三次风管、分解炉煤管、回转窑、预热器抽风管,在于在分 解炉的出口或出口管道上设有喷旋筒,在喷旋筒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在喷旋 筒的顶部切向位置设有切向出风口,喷旋筒的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或分 解炉出口风管相接,喷旋筒的切向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多级预热器旋风筒的 最下级旋风筒的进风口相接。当含有未燃尽的燃料和未分解完的生料由分解炉顶部出风口进入到该 喷旋筒时,由于进风口气体风速较高,将产生底部喷腾效应,通过回流作 用使物料在筒壁附近重新返混,从而延长物料的停留时间。同时在喷旋筒 上部的切向出口风及底部螺旋状导流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喷旋筒内气体流 场会形成旋转状态,离心力使得物料向筒壁运动又形成一定的返混,从而 进一步延长了物料的停留时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其中所述的喷旋筒上部为圆筒状, 下部为锥形圆筒,其底部进风口为圆形开口,喷旋筒上部为圆筒形。前述的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其中所述的喷旋筒顶部切向出 风口为圆筒状或偏心蜗壳状。所述的喷旋筒顶部切向出风口至少为一个; 当为两个以上的多个时,各切向出风口的旋转方向相一致。前述的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其中所述的喷旋筒下部为圆筒 形进风口时,在圆筒形进风口部位设有突起的螺旋状导流装置,该螺旋状 导流装置的旋向与喷旋筒的切向出风口的旋向相一致。所述的螺旋状导流 装置为耐火材料制成的螺旋状导流装置。前述的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其中所述的喷旋筒内设有保温 或耐火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其有益效果体现为:装设在分解炉出风口或出风口风管的喷旋筒具有喷腾和旋转的双重作 用,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大延长了物料停留时间,从而使带有喷旋筒的分解 炉窑尾系统能够燃烧劣质煤、无烟煤、石油焦、工业废渣等难以燃烧的劣 质燃料,并能在不增加系统有效容积的情况下提高生料分解率和燃料燃尽率。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 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喷旋筒出风口为单个切向圆筒形出风口的原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喷旋筒出风口为单个切向偏心蜗壳状出风口的原理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喷旋筒出风口为两个切向圆筒形出风口的图例; 图7为图6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喷旋筒出风口为两个切向偏心蜗壳状出风口的图例; 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图io为本技术喷旋筒具有一个出风口,其进风口内部设有突出的具有螺旋状导流装置的实施图例; 图11为图10的俯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喷旋筒具有一个出风口,其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 相连接的实施图例;图13为本技术喷旋筒具有两个出风口,其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 相连接的实施图例;图14为本技术喷旋筒具有一个出风口,其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 风管相连接的实施图例;图15为本技术喷旋筒具有两个出风口,其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 风管相连接的实施图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5所示,各图示中的箭头为气流方向。本技术涉及的 一种能够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装置, 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包括 生料进料装置l、多级预热器旋风筒2-6、分解炉8、三次风管9、分解炉 煤管IO、回转窑1K预热器抽风管12,在分解炉的出口或出口管道上设 有喷旋筒7,在喷旋筒7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在喷旋筒的顶部切向位置设有 切向出风口,喷旋筒的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或分解炉出口风管相接,喷 旋筒的切向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多级预热器旋风筒的最下级旋风筒的进风口相接。喷旋筒的上部为圆筒状外壳体、下部为圆锥状外壳体,内部设有保 温、耐火浇注料、切向出风口可为一个或两个切向圆筒状或偏心蜗壳状出 风口、进风口还可以设置产生旋流作用的螺旋导流装置。该装置可以采用 耐火材料砌筑,且其导流旋转方向应与切向出风口的旋转方向一致。出自 分解炉或分解炉出风管的气体进入喷旋筒的进风口 ,并在进口旋流装置的 作用下产生喷腾和旋流复合效果进入喷旋筒上部,在喷腾和旋流的共同作 用下,物料在喷旋筒锥部作回流和旋转贴壁运动而沉降,在到达喷腾口处 时再次被喷腾气流吹起,并且在切向出风口的切向气流作用下,物料产生 旋转效果,从而达到了延长物料停留时间的作用。图1为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采用本技术的喷旋筒7的结构示 意图,在该系统中包括生料进料装置l、多级预热器旋风筒为五级2 6、 在线喷腾式分解炉8、三次风管9、分解炉煤管10、回转窑11及预热器出 风管12等,本技术的关键在分解炉8的出风口设置了能延长物料停留 时间的喷旋筒7。该喷旋筒7下部为锥形圆筒,其底部开口为气体进风口, 与分解炉的出风口或出风口风管相接;喷旋筒上部为圆筒,在顶部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泥窑外预分解窑尾系统,包括生料进料装置、多级预热器旋风筒、分解炉、三次风管、分解炉煤管、回转窑、预热器抽风管,其特征在于在分解炉的出口或出口管道上设有喷旋筒,在喷旋筒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在喷旋筒的顶部切向位置设有切向出风口,喷旋筒的进风口与分解炉出风口或分解炉出口风管相接,喷旋筒的切向出风口通过管道与多级预热器旋风筒的最下级旋风筒的进风口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华李安平郑启权徐靖张戈陈艳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盛水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