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轴承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9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轴承盖,包括具有轴承容纳腔的轴承盖本体,轴承盖本体两侧设有固定凸台,固定凸台上设有固定孔,轴承容纳腔的两侧设有能够覆盖住轴承滚珠的轴承保护面,轴承保护面内设有渗油槽,轴承盖本体上端嵌有保护橡胶垫,保护橡胶垫和轴承盖本体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注油孔与渗油槽相连通,通过设置轴承保护面,提高了轴承盖对轴承的保护作用,提高防污防尘效果,同时在轴承保护面上设置与注油孔连通的渗油槽,能够为轴承自动添加润滑油,提高轴承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轴承盖
本技术涉及轴承盖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轴承盖。
技术介绍
轴承盖是轴承座的一部分,轴承盖是轴向一种的径向,都是利用轴承的外径和前后面定位,在定位的时候通常轴向的要打定位销,而端盖式的轴承盖是利用轴承镶嵌的孔来定位,是支撑轴承运动的,其作用是轴承定位、防尘、防污染、散热,多种用途。现有的轴承盖功能单一,只能起到基本的防尘防污的保护作用,不能对轴承起到润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轴承盖。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轴承盖,包括具有轴承容纳腔的轴承盖本体,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两侧设有固定凸台,所述的固定凸台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的轴承容纳腔的两侧设有能够覆盖住轴承滚珠的轴承保护面,所述轴承保护面内设有渗油槽,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上端嵌有保护橡胶垫,所述保护橡胶垫和轴承盖本体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渗油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橡胶垫上的注油孔上设有橡胶柱塞。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盖本体的上端面设有“T”型槽,所述保护橡胶垫上设有与上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连接端。进一步的,所述渗油槽为一侧开口的椭圆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外圈设有一圈淬硬层,所述淬硬层的内沿与固定孔的外沿相重合。进一步的,所述淬硬层的硬度比固定螺栓的硬度大。进一步的,所述淬硬层的外沿直径比固定螺栓的螺帽或螺栓的螺头外沿直径大1-3mm。进一步的,所述淬硬层注油孔与渗油槽通过“人”字形油道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轴承保护面,提高了轴承盖对轴承的保护作用,提高防污防尘效果,同时在轴承保护面上设置与注油孔连通的渗油槽,能够为轴承自动添加润滑油,提高轴承润滑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承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轴承盖本体底部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轴承盖本体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轴承容纳腔;2、轴承盖本体;3、固定凸台;4、固定孔;5、轴承保护面;6、渗油槽;7、保护橡胶垫;8、注油孔;9、橡胶柱塞;10、“T”型槽;11、开口;12、淬硬层;13、“人”字形油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轴承盖。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该润滑轴承盖,包括具有轴承容纳腔1的轴承盖本体2,所述的轴承盖本体2两侧设有固定凸台3,所述的固定凸台3上设有固定孔4,所述的轴承容纳腔的两侧设有能够覆盖住轴承滚珠的轴承保护面5,轴承保护面5能够包覆住轴承的滚珠,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滚珠,有助于提高轴承的防污防尘能力;所述轴承保护面5内设有渗油槽6,所述的轴承盖本体2上端嵌有保护橡胶垫7,所述保护橡胶垫7和轴承盖本体2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注油孔8,所述注油孔8与渗油槽6相连通,使用的时候,往注油孔内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储存到渗油槽内,渗油槽在轴承运转的过程中持续起到润滑作用,起到自动润滑效果。为了防止灰尘进入注油孔,所述保护橡胶垫上的注油孔上设有橡胶柱塞9。在本技术中,所述轴承盖本体的上端面设有“T”型槽10,所述保护橡胶垫上设有与上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连接端,轴承盖本体和保护橡胶垫通过“T”型槽和“T”型连接端相互嵌合,连接稳定,拆卸安装便捷。所述渗油槽6为一侧开口11的椭圆结构;所述固定孔外圈设有一圈淬硬层12,所述淬硬层12的内沿与固定孔的外沿相重合;所述淬硬层的硬度比固定螺栓的硬度大。淬硬层能够提高轴承盖的轴承螺栓的承压能力,使紧固更加可靠。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淬硬层的外沿直径比固定螺栓的螺帽或螺栓的螺头外沿直径大1-3mm;所述淬硬层注油孔与渗油槽通过“人”字形油道13连通。本技术通过设置轴承保护面,提高了轴承盖对轴承的保护作用,提高防污防尘效果,同时在轴承保护面上设置与注油孔连通的渗油槽,能够为轴承自动添加润滑油,提高轴承润滑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优点。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技术,任何运用本专利技术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轴承盖,包括具有轴承容纳腔的轴承盖本体,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两侧设有固定凸台,所述的固定凸台上设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容纳腔的两侧设有能够覆盖住轴承滚珠的轴承保护面,所述轴承保护面内设有渗油槽,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上端嵌有保护橡胶垫,所述保护橡胶垫和轴承盖本体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渗油槽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轴承盖,包括具有轴承容纳腔的轴承盖本体,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两侧设有固定凸台,所述的固定凸台上设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容纳腔的两侧设有能够覆盖住轴承滚珠的轴承保护面,所述轴承保护面内设有渗油槽,所述的轴承盖本体上端嵌有保护橡胶垫,所述保护橡胶垫和轴承盖本体上设有位置对应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渗油槽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橡胶垫上的注油孔上设有橡胶柱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轴承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盖本体的上端面设有“T”型槽,所述保护橡胶垫上设有与上述“T”型槽相适配的“T”型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坚王志勇张建光李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欧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