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至少一个加强筋以及两个端头板,所述主板具有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的左右两侧。如此,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使得所述脚手板质量轻易于搬运,所述加强筋的设置保证了所述脚手板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另外,用于组装成所述脚手板的组装件种类少极大的减轻了组装焊接的难度,制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手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手板。
技术介绍
目前,高层建筑爬架的脚手板都是钢制品,在其结构满足一定的强度下,重量重,安装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由于脚手板自身的重量重,导致提升动力功率大。虽然也有采用铝合金的脚手板,但是强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质量轻、结构简单易制作的脚手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脚手板,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至少一个加强筋以及两个端头板,所述主板具有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的左右两侧。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主板还具有第一斜壁和第二斜壁,所述第一斜壁的上、下两侧缘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斜壁的上、下两侧缘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加强筋为中空的截面轮廓呈长方形的管状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加强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竖向面和自所述第一竖向面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向面,所述第一竖向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焊接,所述第一斜向面与所述第一斜壁焊接;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竖向面和自所述第二竖向面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向面,所述第二竖向面与所述第二侧壁焊接,所述第二斜向面与所述第二斜壁焊接。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底壁还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于所述底壁上侧的加强条。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加强筋具有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斜向面和所述第二斜向面连接的底面,所述底面支撑于所述加强条。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加强条的横断面呈T型。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底壁还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于所述底壁的下侧的防滑条。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第一斜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斜壁与所述底壁的夹角,所述第二斜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斜壁与所述底壁的夹角。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两个所述端头板均穿设有多个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装配孔。实施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至少一个加强筋以及两个端头板,所述主板具有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的左右两侧。如此,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使得所述脚手板质量轻易于搬运,所述加强筋的设置保证了所述脚手板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另外,用于组装成所述脚手板的组装件种类少极大的减轻了组装焊接的难度,制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中的加强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中的加强筋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中的加强筋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脚手架中的主板的端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本技术总的思路是,将脚手板设计为多个组装件构成,这些组装件主要包括:一个主板1、至少一个加强筋2以及两个端头板3,所述主板1具有底壁11、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11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2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3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11的左右两侧。如此,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使得所述脚手板质量轻易于搬运,所述加强筋2的设置保证了所述脚手板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另外,用于组装成所述脚手板的组装件种类少极大的减轻了组装焊接的难度,制作方便。需要解释的是,所述组装件结构简单、尺寸不大因此可以选取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挤压型材经过下料切割即可形成所需形状,然后将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即可得到本技术的脚手板。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考图1和图2,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即每一个组装件都是通过挤压方式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1、至少一个加强筋2以及两个端头板3,所述主板1具有底壁11、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11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2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3分别焊接于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至少一个加强筋以及两个端头板,所述主板具有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的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由多个组装件拼装在一起后焊接成一体,且所述多个组装件均为铝合金挤压型材制件;所述多个组装件包括:一个主板、至少一个加强筋以及两个端头板,所述主板具有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前后两侧,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两个所述端头板分别焊接于所述底壁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还具有第一斜壁和第二斜壁,所述第一斜壁的上、下两侧缘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斜壁的上、下两侧缘分别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中空的截面轮廓呈长方形的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竖向面和自所述第一竖向面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向面,所述第一竖向面与所述第一侧壁焊接,所述第一斜向面与所述第一斜壁焊接;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竖向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晏,吕光利,朱庚华,钟建都,陈恒飞,谢先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