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44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属于排水领域。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中,地漏芯壳体包括下壳体,防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下壳体底部侧壁上的排污孔,排污孔内端贯穿下壳体内腔,下壳体外壁具有导流面,导流面自顶部到底部呈曲形缩口趋势且底端具有尖锐的分流部。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有利于改善排污孔排污对冲现象,提高排污孔排污能力和效率。解决了现有壳体上的排污孔结构易与管道反冲力发生对冲现象,排污能力差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
本技术属于排水领域,涉及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
技术介绍
简而言之,地漏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连接接口,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加工生产领域,应用多十分广泛,随着市场需求的提高,地漏的结构也从原本单一结构转变为目前的多种结构,目前,地漏的技术相对成熟,改进空间也逐渐减少,但目前的地漏结构依旧存在着有待改进的问题。如我公司之前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21188915X,申请日为2018年7月26日,名称为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的技术专利,记载了一种结构稳定的磁悬浮地漏芯子,该地漏芯子由上盖、下壳体组成,上盖带有进水口及出水口,下壳体上设置有出水端,且上盖与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在出水口设置有一个弧形盖,弧形盖下端固定设置有中空的导向柱Ⅰ,在下壳体上设置有下盖体,下盖体上设置有导向柱Ⅱ,导向柱Ⅰ延伸至下盖体的导向柱Ⅱ内;在弧形盖下端设置有密封盖,在密封盖内设置有环形磁铁,在下盖体下端设置有三个按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部,在每个安装部上设置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设置有饼形磁铁,并通过与安装部相适配的底盖将饼形磁铁固定在安装槽内;环形磁铁与三个饼形磁铁之间的排斥力使弧形盖紧贴出水口而将出水口密封。在上述专利中,其技术方案为地漏稳定性问题的改善提供了优秀方案,但结合其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图2,可得出以下内容:在下壳体2底部,开设有位处壳体轴线上用于排污的排污孔,排污孔的作用是将下壳体内积蓄的污液排出,进而防止下壳体2内留蓄污液,防止地漏的防臭性性能降低。进一步分析,总所周知地漏所安装的管道内存在着管道反冲力,管道反冲力的从管道底端向地漏方向行进,而排污孔开设在下壳体的轴线上,因而导致管道反冲力的反冲方向正对排污孔的排污方向,使排污孔在排污时阻力大,下壳体内污液无法依靠自行重力排出,容易造成排污不畅,发生污液堵塞,进而引发地漏发臭问题。此外,排污孔的数量为一个,当排污孔因气泡、污物等原因堵塞时会严重影响排污孔的排污功能。再则,观察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所示,下壳体2底面为球面,虽具有一定圆滑度,但对气流的导向性能上还有所欠缺,导致管道反冲力无法快速的被分流。由此可见,以上这三个问题相互结合,共同引发了排污孔的排污问题,所以,下壳体上的排污孔相关结构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有利于改善排污孔排污对冲现象,提高排污孔排污能力和效率。解决了现有壳体上的排污孔结构易与管道反冲力发生对冲现象,排污能力差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地漏芯壳体包括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所述下壳体底部侧壁上的排污孔,所述排污孔内端贯穿所述下壳体内腔,所述下壳体外壁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顶部到底部呈曲形缩口趋势且底端具有尖锐的分流部。防堵结构包括排污孔、导流面以及分流部。地漏芯壳体一般分为相连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外壁上的导流面为曲形缩口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分流部为尖锐结构,这里的尖锐结构并不指分流部为针尖形状,而指的是能够对管道反冲力进行迅速分流的形状,为了更清楚的解释分流部,下面对管道反冲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阐释,管道反冲力向上走作用下壳体,传统的下壳体底部一般是平面或平整的球面,管道反冲力作用于下壳体时,会造成反冲力无法迅速的分流,对下壳体造成推动阻力。而本下壳体装配后,管道反冲力作用下壳体时,大部分反冲力会直接作用在分流部上,由于分流部为尖锐结构,因此反冲力能够快速的被分流部分流,由此可见,本技术方案中的分流部的“尖锐”特征是一个泛指概念,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协助管道反冲力快速分流的结构均落入“尖锐”这个技术特征中。接着,导流面的曲形缩口形状并不是传统的球面结构,而是幅度更大的面,其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强分流作用,使管道反冲力快速的沿着导流面排出。最后,排污孔进行了两处改进,一是将排污孔的开设位置从下壳体底部轴心处转移至侧部,使排污孔不会正面与管道负压反冲力相对,避免出现下壳体内污液无法正常排出的现象;二是将排污孔的数量从一个变成了多个,当原本的排污孔发生堵塞时,可通过其它排污孔快速的进行污液排放,避免出现污液积蓄无法排出的问题。多个排污孔的开设还有利于对下壳体内腔进行清洁,传统的单个排污孔结构的下壳体在进行内腔泥沙等固体污物清洁时,只能够通过单孔单进单出清洁,清洁效果差,容易造成泥沙积存。而本技术方案中,可通过一个排污孔灌入清洁剂,混合污液通过其余的排污孔排出,提高了清洁效率,操作便利。本防堵结构通过多处结构的改进改善了排污孔的的排污对冲现象,通过转换角度使污液在下壳体底侧进行排放,结构设计巧妙,构思新颖。上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排污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排污孔数量为两个,一般运用过程中,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同时进行排放工作,当其中一个堵塞时,另一个继续发挥作用。在实际中,排污孔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上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相对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的底部低于所述下壳体内底壁。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的底部即排污孔的外端端部,排污孔外端端部低于下壳体内底壁,因此下壳体内污液能够排空,不会造成积液现象,设计巧妙。上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的轴线与所述下壳体轴线平行设置。上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开设在所述导流面同一水平面上。处于导流面的同一水平面造型美观。上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导流面呈闭合的鸢形盾形状。鸢形盾是盾牌中的一种,结构特征为上宽下窄且具有曲度。这种结构形状大方美观,另外地漏芯本身具有防护、保护功能,恰好与盾的概念吻合,在具备对管道反冲实现快速分流的作用前提下,同时具有深远的隐喻,设计巧妙。现有技术相比,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通过排污孔的非轴线设计,有效避开管道反冲力对冲,设计巧妙。2、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通过分流部和导流面设计,利用分流部的“尖锐”特征,有效实现管道反冲力的迅速分流。3、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通过多孔结构设计,由单孔排放变为多孔排放,不仅增加了排放效率,同时也使下壳体外观美观大方。4、本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中导流面呈闭合的鸢形盾形状,形状大方美观,在具备对管道反冲实现快速分流的作用前提下,同时具有深远的隐喻。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有本防堵结构的地漏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应用有本防堵结构的地漏芯的仰视图。图4是应用有本防堵结构的地漏芯的左视图。图5是应用有本防堵结构的地漏芯的立体图。图6是应用有本防堵结构的地漏芯另一角度的立体图。附图标记清单图中:1、地漏芯壳体;1a、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地漏芯壳体包括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所述下壳体底部侧壁上的排污孔,所述排污孔内端贯穿所述下壳体内腔,所述下壳体外壁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顶部到底部呈曲形缩口趋势且底端具有尖锐的分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所述地漏芯壳体包括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所述下壳体底部侧壁上的排污孔,所述排污孔内端贯穿所述下壳体内腔,所述下壳体外壁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自顶部到底部呈曲形缩口趋势且底端具有尖锐的分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是第一排污孔和第二排污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芯壳体上的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阳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松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