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42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该综合管廊主体是由多个预制件组成,包括弧形拱顶、弧形侧墙、仰拱、中间结构板、中层结构板、竖向承重分隔墙、Y形承重分隔墙等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装配建造并通过膨胀螺栓和U型螺栓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大幅降低地下结构修建成本,布局合理,既保证功能,又要保证受力,拼装方便,另外还兼顾构件的生产、运输与施工。使各部件的连接更加简单、安全、效率、耐久,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避免了长时间施工对城市交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多以大型地下交通枢纽结合商业设施和停车场、容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的地下空间综合体类型呈现。在国际上,日本和欧美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总体看,包含有多种交通方式或多种功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许多国家时有出现,尚未见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城市地下综合体类型。由于结构整体性差、渗漏、裂缝等原因,存在许多影响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隐患和缺陷,逐渐被现浇混凝土结构所取代。但随着当前新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主体(1)由多个预制件组成,包括弧形拱顶(1-1)、弧形侧墙一(1-2)、弧形侧墙二(1-3)、仰拱(1-4)、Y形承重分隔墙(1-5)、中层结构板(1-6)、中间结构板(1-7)、竖向承重分隔墙(1-8);所述的弧形拱顶(1-1)的弧形左拱顶(1-1-1)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一(1-2)的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弧形拱顶(1-1)的弧形右拱顶(1-1-2)的下端部与上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1-5)的一个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n弧形侧墙一(1-2)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二(1-3)的上端部通过膨胀螺栓(3)连接,并在两者连接处预留...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主体(1)由多个预制件组成,包括弧形拱顶(1-1)、弧形侧墙一(1-2)、弧形侧墙二(1-3)、仰拱(1-4)、Y形承重分隔墙(1-5)、中层结构板(1-6)、中间结构板(1-7)、竖向承重分隔墙(1-8);所述的弧形拱顶(1-1)的弧形左拱顶(1-1-1)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一(1-2)的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弧形拱顶(1-1)的弧形右拱顶(1-1-2)的下端部与上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1-5)的一个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
弧形侧墙一(1-2)的下端部与弧形侧墙二(1-3)的上端部通过膨胀螺栓(3)连接,并在两者连接处预留一个连接槽一(4-1),预留的连接槽一(4-1)与中层结构板(1-6)一端相匹配,便于中层结构板(1-6)与弧形侧墙一(1-2)和弧形侧墙二(1-3)连接;
弧形侧墙二(1-3)的下端部与仰拱一(1-4-1)的上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仰拱二(1-4-2)的上端部与下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1-5)的一个下端部通过U型螺栓(2)连接;
中间结构板(1-7)上预制结构板承台(1-7-2-2),结构板承台(1-7-2-2)上预留与中层结构板(1-6)上连接槽二(4-2)相匹配的阶梯连接槽(6),中层结构板(1-6)与预制结构板承台(1-7-2-2)在阶梯连接槽(6)处通过膨胀螺栓(3)连接,进而与中间结构板(1-7)连接,进而使中间结构板(1-7)与弧形侧墙一(1-2)和弧形侧墙二(1-3)连接;
竖向承重分隔墙(1-8)上预制分隔墙承台(1-8-2),分隔墙承台(1-8-2)上预留与中层结构板(1-6)上连接槽二(4-2)相匹配的阶梯连接槽(6),中层结构板(1-6)与预制分隔墙承台(1-8-2)在阶梯连接槽(6)处通过膨胀螺栓(3)连接,进而使竖向承重分隔墙(1-8)与中间结构板(1-7)连接,上下层的Y形承重分隔墙(1-5)通过膨胀螺栓(3)与竖向承重分隔墙(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双圆形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廊主体(1)结构左右舱体关于竖向承重分隔墙(1-8)对称布置,其构件布置位置与连接方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朱鑫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