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137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属于海绵城市排水建设技术领域,其包括道路、凹陷设置于道路一侧的排水沟和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蓄水池,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排水沟与蓄水池之间设有多个过滤组件,多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缓冲方管和竖直设置于缓冲方管内部上端的过滤框,所述缓冲方管凹陷于排水沟下方且与排水沟相连通,所述过滤框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框的长度大于排水沟的宽度,所述过滤框与缓冲方管可拆卸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组件,分别对过滤框和缓冲方管进行清理,从而保证过滤组件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排水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遵循生态环境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想结合,在却表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雨水中常会夹带细碎石、树叶、垃圾等固体杂物,因此雨水在蓄存前进行过滤净化是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步骤。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539964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所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滤水模块,其由土工席垫、石笼网和若干木塑模板组成,石笼网包覆在土工席垫表面,五个木塑模板分别置于土工席垫的后部、顶部、底部、左侧和右侧并彼此固定连接,木塑模板表面设置若干滤水孔。该方案通过无纺布层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然后由木塑模板表面的滤水孔进入到土工席垫中进行二次过滤,从而实现对雨水进行过滤。但是由于该技术方案中滤水模块体积过大,层结构过多而导致滤水模块的清理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通过设置可拆卸的过滤组件,分别对过滤框和缓冲方管进行清理,从而保证过滤组件的清洁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道路、凹陷设置于道路一侧的排水沟和设置于道路下方的蓄水池,所述排水沟与蓄水池之间设有多个过滤组件,多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缓冲方管和竖直设置于缓冲方管内部上端的过滤框,所述缓冲方管凹陷于排水沟下方且与排水沟相连通,所述过滤框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框的长度大于排水沟的宽度,所述过滤框与缓冲方管可拆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将排水沟内的雨水进行蓄存,在需要的时候将蓄存在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利用,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通过在排水沟与蓄水池之间设置过滤组件,利用过滤组件对雨水进行过滤,使得蓄存在蓄水池内的雨水更加干净,提高其可利用性;通过设置缓冲方管和过滤框,在雨水流入缓冲方管内时,先经过过滤框过滤,再通过缓冲方管缓存雨水,最后进入蓄水池中,通过设置过滤框和缓冲方管可拆卸设置,从而方便在后期清理过程中将过滤框进行拆卸,分别对过滤框和缓冲方管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对应缓冲方管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缓冲方管端口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出水口的长度和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出水口的尺寸和缓冲方管的尺寸,从而使得从出水口排出的雨水均能进入到缓冲方管内,避免雨水从排水沟与缓冲方管之间的间隙渗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的上端面与排水沟的上端面等高,所述过滤框位于排水沟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进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进水槽,使得排水沟内的雨水和固体杂物能够通过进水槽流入过滤框内进行过滤,使得过滤框能够对杂物进行收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与排水沟相连通的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呈U字型,所述导水板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所述导水板的长度小于过滤框的宽度,所述导水板的一端与排水沟插接且导水板的底壁位于排水沟底壁的下方,所述导水板贯穿进水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水板使得雨水沿导水板导向与过滤框背离进水槽的一侧靠近,使得雨水与过滤框的侧壁进行快速过滤,杂物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沿过滤框内壁掉落,从而降低杂物在过滤框内积聚而影响雨水从过滤框快速流出;通过设置导水板的底壁位于排水沟底壁的下方,从而保证雨水的流动不会受到导水板的限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的宽度小于缓冲方管宽度的二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框的宽度小于缓冲方管的宽度,避免过滤框与缓冲方管内壁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影响雨水的排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顶部覆盖有格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格栅避免排水沟的开设而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框的顶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格栅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板方便过滤框与格栅的安装,同时设置连接板与格栅的可拆卸设置,从而实现过滤框在缓冲方管内的可拆卸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方管与蓄水池之间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过滤框底部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将蓄存在缓冲方管内的雨水导入蓄水池内,排水管的入水口位于过滤框底部下方,避免过滤框内的杂物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而导致树叶等部分有机杂物腐烂速度加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为倾斜设置的切口,且所述切口朝向缓冲方管底部,所述切口包覆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的入水口设置倾斜的切口,从而方便排水管进水,在切口处包覆过滤网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同时由于排水管的入水口呈倾斜设置,减少杂物在过滤网上的堆积。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缓冲方管和过滤框可拆卸设置,在在后期清理过程中将过滤框进行拆卸,分别对过滤框和缓冲方管进行清理,方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清理;通过在过滤框上开设进水槽,并在进水槽上设置与排水沟插接的导水板,缩短雨水与过滤框的接触时间,且使得杂物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沿过滤框内壁掉落,从而降低过滤后的杂物在过滤框内积聚而影响雨水从过滤框快速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过滤组件的组成;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过滤框与导水板的位置关系,以及排水管与缓冲方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图中,1、道路;2、排水沟;21、出水口;3、蓄水池;4、格栅;5、过滤组件;51、缓冲方管;52、过滤框;521、进水槽;53、导水板;54、连接板;6、排水管;61、切口;62、过滤网;7、溢流管;8、城市排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道路1、凹陷设置于道路1一侧的排水沟2和设置于道路1下方的蓄水池3,为避免排水沟2的开设而影响道路1的正常通行,排水沟2顶部覆盖有格栅4,且格栅4的上端面与道路1齐平。排水沟2的长度方向与道路1的长度方向平行,排水沟2与蓄水池3之间设有多个过滤组件5,且多个过滤组件5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间隔,通过过滤组件5对雨水中的固体杂物进行过滤。参照图1和图2,过滤组件5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缓冲方管51和竖直设置于缓冲方管51内部上端的过滤框52,为保证雨水在排水沟2中的流动不受缓冲方管51的限制,缓冲方管51凹陷于排水沟2下方且与排水沟2相连通。排水沟2对应缓冲方管51开设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道路(1)、凹陷设置于道路(1)一侧的排水沟(2)和设置于道路(1)下方的蓄水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与蓄水池(3)之间设有多个过滤组件(5),多个所述过滤组件(5)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缓冲方管(51)和竖直设置于缓冲方管(51)内部上端的过滤框(52),所述缓冲方管(51)凹陷于排水沟(2)下方且与排水沟(2)相连通,所述过滤框(52)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框(52)的长度大于排水沟(2)的宽度,所述过滤框(52)与缓冲方管(51)可拆卸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包括道路(1)、凹陷设置于道路(1)一侧的排水沟(2)和设置于道路(1)下方的蓄水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与蓄水池(3)之间设有多个过滤组件(5),多个所述过滤组件(5)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缓冲方管(51)和竖直设置于缓冲方管(51)内部上端的过滤框(52),所述缓冲方管(51)凹陷于排水沟(2)下方且与排水沟(2)相连通,所述过滤框(52)的长度方向与排水沟(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框(52)的长度大于排水沟(2)的宽度,所述过滤框(52)与缓冲方管(51)可拆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对应缓冲方管(51)开设有出水口(21),所述缓冲方管(51)端口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出水口(21)的长度和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52)的上端面与排水沟(2)的上端面等高,所述过滤框(52)位于排水沟(2)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进水槽(5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5)还包括与排水沟(2)相连通的导水板(53),所述导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美雄程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