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卸料区的再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16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外壳的钢再加热炉,所述再加热炉具有燃烧器,用来再加热从所述再加热炉的一端至另一端行进的钢产品,所述外壳具有在钢产品穿过通道的前进方向上的下游区,该下游区与钢产品卸料相关联并由卸料门封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下游卸料区(34)在其上游端由限定卸料气锁(51)的至少一个几何形状障碍物(50)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几何形状障碍物被设置成分隔气流和热传递,以使出现在所述卸料气锁中的钢产品在温度上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的连续再加热炉。
技术介绍
钢再加热炉用来再加热例如钢板、钢坯、钢块、工字梁用异形坯和钢锭的半 成品钢产品至适于使这些产品准备好以进行辊轧、锻造或挤压操作或更一般地包括 形成白热的任何其它操作的温度。已对适用于再加热炉的燃烧器提出了许多种结构。已提出设置在底部高度燃 烧器的壁龛前面或顶部高度燃烧器的悬挂筛前面的所谓正面燃烧器。所述正面燃烧 器形成包括沿再加热炉长度位于同一横坐标位置上的多排燃烧器。这类结构的优点 是能以基本均匀的方式传递热量,但缺点是非常刻板。通过配有悬挂筛的几排燃烧 器,当产品前进时,火焰横跨再加热炉的整个宽度同时加热多个钢产品,以使实践 中不可能从一件产品至另一件产品获得不同的设定点温度,从而造成使用再加热炉 方式不可能有任何的灵活性。此外,悬挂筛或底部壁龛的轴向长度对应于为加热而 损失的长度,因此实际上减少在给定长度上所能实现的加热能力。最后,这类再加 热炉的结构相对繁复,尤其是大长度的再加热炉,再加热炉的某些部分具有一定程 度易碎的危险,尤其是靠近悬挂筛的区域,其脆性将导致破裂的危险。人们己提出使用所谓的冠顶燃烧器,它们同样通过包含在再加热炉的冠顶中 而设置成若干横向排。相比使用正面燃烧器的结构,其优点在于位于冠顶下面的 区被直接加热,由此通过辐射加热钢产品,而不是火焰直接作用于产品。假定再加 热炉很大程度地填满用于再加热的钢产品,这样就能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并获得更 加令人满意的操作。然而,冠顶燃烧器表现出若干缺点,首先是由冠顶燃烧器放出 的非常热的火焰引发的污染性的N0x排放。由于冠顶燃烧器放出基本绕燃烧器的轴 线旋转的火焰,火焰速度一般保持很低,因此不可避免使一定量的NOx约束在再加 热炉的顶部区域中。另外,冠顶燃烧器的使用一般伴随着给定排或相邻排的给定组中的所有燃烧器共享一个公共进料口,由此排除冠顶燃烧器任何拆解的可能性。当 将横向长度明显短于再加热炉宽度的产品引入再加热炉时,这种灵活性的缺乏是尤 为不利的。小型钢产品一般放置成与再加热炉的垂直中平面对准,以使与再加热炉 侧壁相邻的边区构成没有任何要再加热的产品的空间,结果这些空间导致过热区产生,在这些边区中的温度达到将近160(TC的温度的情形下,由于存在构成再加热炉外壳的难熔材料的不可逆玻璃化,这是尤为危险的。最后,给定排的冠顶燃烧器 引起基本分布于垂直平面内的温度场,这意味着不能同时加热多个钢产品。正面燃烧器和冠顶燃烧器的上述缺点使再加热炉的设计者使用包含在再加热 炉侧壁中的侧向燃烧器。侧向燃烧器的直接优点是火焰可与产品对齐,以理论上可 在任何给定瞬间用位于相同横坐标位置的相应火焰对每个产品进行热处理。然而, 侧向燃烧器表现出加热不均的问题,尤其在再加热炉的下游区,该区关联于钢产品 的卸料。在再加热炉中使用侧向燃烧器的这些主要缺点可参照针对具有管状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的附图说明图1、图2和针对具有难熔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的图3、图4阅读对 传统类型再加热炉的详细说明而得以更好地理解.图1和图2示出传统设计的管状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F,该再加热炉F用来经 由每个所传送产品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加热在所述再加热炉中进行的钢产品。再加热炉F包括具有附图标记为11、 12的顶壁、底壁以及相对钢产品P沿通 道的行进方向处于左右侧的壁13、 14的护热外壳10。图1是图2的截面1-1,并示出与在通道中传送钢产品相关联的设备各种部件 乃至与抽取烟气和工艺控制关联的在外侧的设备的其它部件。而作为图1的n-n 截面的图2更详细地示出如何设置侧向燃烧器,在本例中侧向燃烧器被设置在传送 钢产品P的高度之上和之下。外壳10具有上游装料区15和下游卸料区16,它们都配有门(未示出)。装 料系统17将要再加热的产品P传送到装料区15,且卸料系统18将已再加热的产 品P从卸料区16取出。再加热炉配有使钢产品P从所述通道的上游端至下游端在所述通道内向前移 动的传送装置20,所述钢产品受侧向燃烧器的作用以在它们本身体积中被理想的 逐级再加热。如图2更清楚表示的那样,钢产品P由沿再加热炉的纵向交替设置的运动长度部件21和静止长度部件22支承。运动长度部件21具有穿过再加热炉底 壁12并固定于支靠在机架26上的底板25的脊棱23。静止长度部件22具有固定 在再加热炉外壳的底壁12中的脊棱24。如图1更清楚表示的那样,机架26设有 各自置于机架26和底板25之间以及机架26和倾斜支承29. 1之间的多个轮27、 28。上轮27S由未示出的装置驱动。当机架由来自其上游端(由箭头表示)的驱动 器(未示出)推动时,下轮28沿支承29的斜面29. l行进,由此抬高底板25和运 动长度部件21,结果抬起单独靠在与静止长度部件22分离的所述运动长度部件21 上的钢产品P。轮27被驱动并前进以使如此被抬高运动组件与藉由其支承的钢产 品一起沿着再加热炉纵向移动过一步,之后轮27停止且机架被释放以使轮28沿支 承29的斜面29. 1向下回移,将钢产品组留在新的轴向位置。使用正方形或矩形循 环的这一步进工艺是炼钢炉领域内公知的。至于再加热炉外的设备部件,在上游端可发现用于抽取烟气的烟囱31,其出 口连接于抽取因燃烧产生的烟气的网络32,这些烟气被送至能源回收装置,例如 包括从烟气提取能量并将其传递至由风扇35吹过热交换器33的燃烧空气。工艺控 制由控制中心38提供,该控制中心38尤其通过线路37连接于再加热炉外壳的冠 顶中的热电偶36,用来监测再加热炉各横坐标位置上的温度,以符合根据有关钢 产品而预先确定的加热曲线。再加热炉F的侧向燃烧器用来再加热经过所述再加热炉的火焰的钢产品P的 顶表面和底表面。为了更好地分辨配合于再加热炉的各侧向燃烧器,可使用由之后 是数字的两字母构成的标注,第一字母是关联于左侧壁的燃烧器的G或关联于右侧 壁的燃烧器的D,而第二字母是关联于的顶部高度(上层)的侧向燃烧器的S或关 联于底部高度(下层)的侧向燃烧器的I,而数字对应于沿燃烧器排基本位于同一 垂直平面内、相对于再加热炉从上游至下游的标记1、 2……、k、……、n。具体 地说,图示为七排上燃烧器和下燃烧器,但那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有某些其它数 目的燃烧器,或事实上可在再加热炉的某些区中在脊棱的每个单位间距中提供两个 或三个燃烧器。通过这种标记,图2的截面用来区别四个侧向燃烧器,在其左侧具 有上燃烧器GS2和下燃烧器GI2而在其右侧具有上燃烧器DS2和下燃烧器DI2。图3和图4示出具有难熔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F,与传统设计相同,它与具 有如上所述管状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设计存在许多共同点。它与上述再加热炉F6相比的主要差别在于支承和传递经过通道的钢产品P的装置。钢产品P现在置于运动炉膛块21'和静止炉膛块22'. 1和22'. 2上。可以看到 在再加热炉中间区域存在两个静止炉膛块22'. 1并在其边上具有两个静止炉膛块 22,. 2。运动炉膛块21'数量为3并与前述再加热炉类似地安装在底板25上,能够 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动。钢产品因此以相同方式通过对应运动炉膛块21上升 和下降的方形循环或矩形循环在通道中前进。与图1和图2的采用管状长度部件的再加热炉F不同,图3和图4采用难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外壳的钢再加热炉,所述再加热炉装配有燃烧器,用来再加热从所述再加热炉的一端至另一端行进的钢产品,所述外壳具有在钢产品穿过通道的前进方向上的下游区,所述下游区与钢产品卸料相关联并由卸料门封闭,所述再加热炉的特征在于,所述下游卸料区(34)在其上游端由限定卸料气锁(51)的至少一个几何形状障碍物(50)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几何形状障碍物被设置成分隔气流和热传递,以使出现在所述卸料气锁中的钢产品温度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费兰德Y布劳德JL雷诺特A赛科提
申请(专利权)人:CMI瑟姆莱恩服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