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101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末端位于传送装置前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和传送装置由支架、框架、轴杆和传送带组成,所述支架位于框架底端,所述支架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底端四周,所述轴杆位于框架两端,所述轴杆两端套有轴承,所述上料装置一侧轴杆安装在第一电机上侧,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侧,所述传送装置一侧轴杆安装在第二电机上侧,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侧。本实用新上料时,工作人员将物料预先放置在上料装置上侧,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轴杆进行旋转,轴杆带动传送带运动,使得传送带上侧的物料传送到传送装置上侧,非常的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进料设备
,具体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物料放置在传送装置上侧,人工放置的方式非常的缓慢,影响工作的进度,导致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放置的方式非常的缓慢,影响工作的进度,导致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末端位于传送装置前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和传送装置由支架、框架、轴杆和传送带组成,所述支架位于框架底端,所述支架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底端四周,所述轴杆位于框架两端,所述轴杆两端套有轴承,且轴承焊接在框架内侧,所述上料装置一侧轴杆安装在第一电机上侧,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侧,所述传送装置一侧轴杆安装在第二电机上侧,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侧。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上侧传送带周身设置隔板,且隔板底端焊接在传送带上侧,相邻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上侧传送带外侧包裹有摩擦垫,且摩擦垫通过粘合胶粘贴在传送带外侧。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上侧传送带外侧包裹有缓冲垫,且缓冲垫外侧通过粘合胶粘贴在传送带上侧。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上侧框架一端设置有防护板,且防护板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侧。优选的,所述传送装置上侧框架一侧设置有挡板,且挡板底端焊接在框架上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上料时,工作人员将物料预先放置在上料装置上侧,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轴杆进行旋转,轴杆带动传送带进行运动,使得传送带上侧的物料传送到传送装置上侧,非常的方便快捷。2、伺服电机由编码器进行控制,可以对伺服电机的转速和圈数进行控制,便于对上料装置的上料速度进行控制;3、防护板对传送装置一端进行封闭,避免传送带上侧的物料从传送装置一端脱落;4、挡板的设置用于将掉落的物料进行阻挡,避免物料弹起导致脱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装置;2、第一电机;3、传送装置;4、防护板;5、框架;6、第二电机;7、支架;8、挡板;9、缓冲垫;10、轴杆;11、传送带;12、隔板;13、摩擦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上料装置1末端位于传送装置3前端一侧,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由支架7、框架5、轴杆10和传送带11组成,支架7位于框架5底端,支架7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底端四周,轴杆10位于框架5两端,轴杆10两端套有轴承,且轴承焊接在框架5内侧,上料装置1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一电机2上侧,第一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传送装置3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二电机6上侧,第二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进一步,上料装置1上侧传送带11周身设置隔板12,且隔板12底端焊接在传送带11上侧,相邻隔板12之间的距离相等,隔板12能够将零件进行隔开,可以进行均匀下料。进一步,上料装置1上侧传送带11外侧包裹有摩擦垫13,且摩擦垫13通过粘合胶粘贴在传送带11外侧,摩擦垫13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对传送带11的磨损。进一步,传送装置3上侧传送带11外侧包裹有缓冲垫9,且缓冲垫9外侧通过粘合胶粘贴在传送带11上侧,缓冲垫9对掉落到传送装置3上侧的物料进行缓冲,避免零件掉落的动能较大,导致零件与传送装置3发生撞击。进一步,第一电机2设置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由编码器进行控制,可以对伺服电机的转速和圈数进行控制,便于对上料装置1的上料速度进行控制。进一步,传送装置3上侧框架5一端设置有防护板4,且防护板4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防护板4对传送装置3一端进行封闭,避免传送带11上侧的物料从传送装置3一端脱落。进一步,传送装置3上侧框架5一侧设置有挡板8,且挡板8底端焊接在框架5上侧,挡板8的设置用于将掉落的物料进行阻挡,避免物料弹起导致脱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工的物料预先放置在上料装置1上的传送带11上侧,通过开关开启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带动轴杆10进行旋转,轴杆10在旋转时带动传送带11进行运动,使得传送带11上侧的物料传送到传送装置3上侧,在通过开关控制第二电机6开启,第二电机6将会带动轴杆10进行旋转,轴杆10带动传送带11进行运动,将掉落到传送带11的物料向前进行传输。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末端位于传送装置(3)前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由支架(7)、框架(5)、轴杆(10)和传送带(11)组成,所述支架(7)位于框架(5)底端,所述支架(7)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底端四周,所述轴杆(10)位于框架(5)两端,所述轴杆(10)两端套有轴承,且轴承焊接在框架(5)内侧,所述上料装置(1)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一电机(2)上侧,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所述传送装置(3)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二电机(6)上侧,所述第二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末端位于传送装置(3)前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1)和传送装置(3)由支架(7)、框架(5)、轴杆(10)和传送带(11)组成,所述支架(7)位于框架(5)底端,所述支架(7)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底端四周,所述轴杆(10)位于框架(5)两端,所述轴杆(10)两端套有轴承,且轴承焊接在框架(5)内侧,所述上料装置(1)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一电机(2)上侧,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所述传送装置(3)一侧轴杆(10)安装在第二电机(6)上侧,所述第二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5)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生产装配用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上侧传送带(11)周身设置隔板(12),且隔板(12)底端焊接在传送带(11)上侧,相邻隔板(12)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弘锐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