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07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包括管体,管体设置在下料仓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下料仓和水泥仓连接,管体为一竖向侧面开口的方形管,管体开口侧的竖向侧壁上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两个转轴壳,两个转轴壳与管体围成供物料通过的密闭腔体,两个转轴壳内均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轴向与下料方向垂直,转轴上固定有翻板,转轴的两端贯穿转轴壳且分别固定有配重压杆,配重压杆位于转轴的远离翻板的一侧,翻板能绕转轴转动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将管体封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水泥进行干燥和降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下料溜管
本技术涉及水泥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下料溜管。
技术介绍
水泥仓是一种封闭式的储存散装水泥的罐体。水泥生产完成后,水泥会经由最终加工工序的下料仓进入水泥仓中进行储存。现有的下料仓与水泥仓之间通过下料管下料,下料管上安装有阀门,一旦阀门开启后下料仓与水泥仓就会连通并持续性的下料,直至操作人员关闭阀门为止。上述下料过程中,下料仓与水泥仓直接连通,下料过程中下料仓与水泥仓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在下料的同时,下料仓中的空气随着水泥一起进入水泥仓中。由于下料仓与水泥成品加工的工序相连,其内部温度要高于水泥仓内的温度,当下料仓内的空气进入水泥仓时极易因温差而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使水泥受潮发生板结,对水泥仓中储存的水泥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下料溜管,设置在下料仓的下方,能相对延长物料在管体内的停留时间,起到对物料与空气降温的作用,避免水泥受潮板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置在下料仓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下料仓和水泥仓连接,所述管体为一竖向侧面开口的方形管,所述管体开口侧的竖向侧壁上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两个转轴壳,两个转轴壳与管体围成供物料通过的密闭腔体,两个所述转轴壳内均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与下料方向垂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翻板,所述转轴的两端贯穿转轴壳且分别固定有配重压杆,所述配重压杆位于转轴的远离翻板的一侧,所述翻板能绕转轴转动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将管体封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由下料仓落在翻板上,随着水泥的增多,翻板越来越重。破坏了翻板与配重压杆之间的平衡,使翻板向着下料方向转动,翻板上的水泥落在下一个翻板上。上方的翻板继续恢复自然状态将管体封住。下方的翻板在水泥的压力下向着下料方向进行转动,使水泥落入水泥仓中。下料仓中的水泥落入水泥仓之前会先落入两个翻板之间的区域,通过两层翻板的阻隔,相对延长了水泥在管体中的停留时间,能使管体内的水泥料及空气降温,相对缩小物料及空气的温差,避免了水泥受潮板结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压杆上螺纹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能通过螺纹沿着配重压杆的轴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压杆上设置的配重块能沿着配重压杆的轴向进行移动。当配重块向着远离翻板的方向移动时,会使翻板向下转动所需要的水泥的量增多;当配重块向着靠近翻板的方向移动时,会使翻板向下转动所需要的水泥的量减少。通过移动配重块的位置,能够控制翻板上所能承载的水泥的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板与配重压杆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翻板和配重压杆处于相同转动状态,方便通过配重压杆的转动角度来得知翻板所处的位置与转动角度,使工作人员能直观的得到翻板在管体内所处的位置和翻转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重压杆的下方于转轴壳上固定有限制配重压杆转动角度的限位柱;所述配重压杆抵在限位柱上时,所述配重压杆与下料方向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使翻板在自然状态下保持在与下料方向垂直的状态。使翻板在自然状态下时将管口封闭,防止下料仓中的空气进入水泥仓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与下料仓和水泥仓之间采用法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连接使管体与下料仓和水泥仓连接更加紧密,能提升密封性能且连接强度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远离转轴的一侧开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干燥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装置能将进入两个翻板之间的外部空气进行干燥处理,进一步减少了进入水泥仓中的外部空气,避免了水泥仓中的水泥受潮板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剂片、设有中空夹层的干燥板和封板;所述干燥板嵌设在开口中,所述干燥剂片设置在干燥板的中空夹层内,所述封板固定在干燥板背离管体的一侧,所述封板螺栓连接在管体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装置将通过开口处的空气和水泥进行干燥,防止水气进入水泥仓中。干燥装置螺栓连接在管体上,增加了密封性,也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燥板位于管体内的一侧开有若干换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有换气孔的干燥板,利于管体内气体和干燥板中的干燥剂片进行交互。干燥剂片能对管体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干燥,提升了对物料的防潮干燥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在管体中的两个翻板,使下料仓不直接与水泥仓连通,水泥通过管体时首先落在翻板上,上方翻板翻转使水泥落入两个翻板之间的区域,并经由下方翻板后进行放料,使水泥落入水泥仓中,延长了水泥下料时在管体内的停留时间,起到对水泥料及空气降温的作用,避免水泥受潮板结;2.通过移动配重压杆上的配重块,能控制两个翻板每次翻转落下的水泥的量,方便工人根据下料速度调整翻板的翻转;3.干燥装置能对管体内空气中所含的水气进行吸附,避免湿气进入水泥仓中,实现了对水泥进行干燥除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干燥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干燥装置的另一角度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料仓,2、水泥仓,3、管体,4、转轴,5、翻板,6、配重压杆,7、配重块,8、干燥装置,81、干燥剂片,82、干燥板,83、封板,9、限位柱,10、转轴壳,11、换气孔,12、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水泥下料溜管,设置在下料仓1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下料仓1和水泥仓2连接。本技术包括管体3,管体3为方形管件,管体3与下料仓1之间、管体3与水泥仓2之间皆采用法兰连接。提升了连接强度,使管体3与下料仓1和水泥仓2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参照图1和图2,管体3的内壁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两个棱台状的转轴壳10,转轴壳10与管体3连通。参照图2,转轴壳10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下底与管体3连通,直角边位于斜边的上方,在上底处转动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周向面上固定连接有翻板5。翻板5位于管体3内部,转轴4转动能带动翻板5在管体3内转动。转轴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配重压杆6,配重压杆6位于管体3的外部且向着远离转轴4的方向伸出。配重压杆6与转轴4垂直且与翻板5共面。配重压杆6上螺纹连接有配重块7,配重压杆6上沿着轴向开有螺纹,使配重块7能沿着配重压杆6的轴线移动。配重压杆6的下方位于转轴壳10上固定有限位柱9。当配重压杆6抵在限位柱9上时,配重压杆6与下料方向垂直,翻板5能将管口封住。使下料仓1落下的水泥落在翻板5上,而不是直接进入水泥仓2中。参照图2和图5,管体3远离转轴4的一侧开有开口12。在开口12上设置有干燥装置8。参照图3,干燥装置8包括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包括管体(3),所述管体(3)设置在下料仓(1)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下料仓(1)和水泥仓(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为一竖向侧面开口的方形管,所述管体(3)开口侧的竖向侧壁上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两个转轴壳(10),两个转轴壳(10)与管体(3)围成供物料通过的密闭腔体,两个所述转轴壳(10)内均转动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轴向与下料方向垂直,所述转轴(4)上固定有翻板(5),所述转轴(4)的两端贯穿转轴壳(10)且分别固定有配重压杆(6),所述配重压杆(6)位于转轴(4)的远离翻板(5)的一侧,所述翻板(5)能绕转轴(4)转动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将管体(3)封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包括管体(3),所述管体(3)设置在下料仓(1)的下方且两端分别与下料仓(1)和水泥仓(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为一竖向侧面开口的方形管,所述管体(3)开口侧的竖向侧壁上自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两个转轴壳(10),两个转轴壳(10)与管体(3)围成供物料通过的密闭腔体,两个所述转轴壳(10)内均转动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轴向与下料方向垂直,所述转轴(4)上固定有翻板(5),所述转轴(4)的两端贯穿转轴壳(10)且分别固定有配重压杆(6),所述配重压杆(6)位于转轴(4)的远离翻板(5)的一侧,所述翻板(5)能绕转轴(4)转动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将管体(3)封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压杆(6)上螺纹连接有配重块(7),所述配重块(7)能通过螺纹沿着配重压杆(6)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5)与配重压杆(6)处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下料溜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海旺
申请(专利权)人:故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