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02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包括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盒,支撑杆位于工具盒的下方沿支撑杆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上放置有存储盒,存储盒的一侧套设于支撑杆上,实现存储盒与支撑杆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存储盒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开关盖,两个第一开关盖关闭时实现合拢关闭存储盒,存储盒内设有试管架,试管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槽格,试管架相对的两个外壁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一端与试管架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盖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检验样品分类临时存储,同时便于检验样品的转运,给检验样品采集工作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
技术介绍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在医生对住院病人日常巡诊中,很多时候需要对病人进行血检尿检等检查,进而需要对病人进行血液或尿液的样品采集,样品采集完成后,通常将采集的检验样品放置在医药盒中临时存储,然后在所有的病人样品采集后,再送到检验科进行统一存储、进行统一检测;在这过程中,为了分别存放不同类的检验样品,如血液样品和尿液样品,往往需要携带多个医药箱,同时,还需要携带装有用于采集检验样品的工具箱,十分不便,除此之外,在将采集到的检验样品转移到检验科内的存储柜的过程中,也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包括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盒,所述支撑杆位于工具盒的下方沿支撑杆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支撑板上放置有存储盒,存储盒的一侧套设于支撑杆上,实现存储盒与支撑杆之间转动配合,所述存储盒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开关盖,两个第一开关盖关闭时实现合拢关闭存储盒,所述存储盒内设有试管架,所述试管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槽格,所述试管架相对的两个外壁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一端与试管架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盖固定连接,当第一开关盖打开时,连接带将试管架向上托起。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盒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过通孔,并与通孔转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盒靠近连接带的内壁上竖直安装有限位管,所述连接带远离试管架的一端穿过限位管后与第一开关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架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固定设有至少两个滑块,所述存储盒的内壁上竖直设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块远离试管架的一端位于滑槽内。进一步地,位于最下层的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至少3个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工具盒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储物槽,工具盒的一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扶手,工具盒顶部铰接有第二开关盖,第二开关盖上固定安装有拉手。进一步地,所述工具盒和存储盒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标签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多个存储盒以及工具盒套设在支撑杆上,并安装了万向轮以及扶手,满足了日常巡诊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使用便捷,将采集工具和采集管分别放入到工具盒和存储盒中后,即可推动本装置进行日常巡诊即可,需要采集患者检验样品时,取用相关工具以及采集管进行采集即可,采集结束后,再分类放入到存储盒中,最后推动本装置将采集的检验样品放入到检验科的存储柜即可,采集过程无需携带多个医药箱,使用简单方便,物品分类存储整洁规范。(2)本技术通过将存储盒套设在支撑杆上,使得存储盒可以旋转,使用时,将存储盒旋转漏出第一开关盖,打开第一开盖,即可进行取用或存放物品,通过此方式,存储盒内的物品可以全部进行展示,给医护人员查找、取用、存放物品提供了便利;同时,在试管架底部设置了连接带,连接带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开关盖上,打开第一开关盖,连接带向上拉起,位于试管架底部的连接带即可对试管架向上托起,露出试管架上的物品,便于医护人员的取用;而通过设置的滑块和滑槽,给试管架向上移动提供了稳定性,试管架更加平稳的向上或向下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存储盒旋转出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存储盒打开时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储物槽打开时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存储盒打开时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中存储盒关闭时的剖面图。图中标记:1-支撑杆,2-工具盒,21-储物槽,22-扶手,23-第二开关盖,24-拉手,3-支撑板,4-存储盒,41-第一开关盖,42-试管架,421-槽格,422-限位管,423-连接带,424-滑块,425-滑槽,43-通孔,5-万向轮,6-标签槽,7-真空采集管,8-配重块,9-配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包括竖直的圆柱形的支撑杆1,支撑杆1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盒2,如图6所示,工具盒2内固定安装有多个储物槽21,储物槽21具有多个规格,以满足不同大小工具的存放需求,工具盒2顶部铰接有第二开关盖23,优选的,第二开关盖23由透明硬质塑料或玻璃制成,便于在不开盖的情况下查看工具盒2内物品,第二开关盖23顶部固定安装有拉手24,便于第二开关盖23的开闭。如图1-5所示,所述支撑杆1位于工具盒2下方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3,支撑板3与支撑杆1的连接点位于支撑板3的外沿,支撑板3上放置有存储盒4,支撑板3与存储盒4大小相匹配,存储盒4的一侧套设于支撑杆1上以使存储盒4可沿支撑杆1旋转,本实施例中,在存储盒4的侧壁开有通孔43,支撑杆1穿过通孔43,支撑杆1与通孔43转动配合,存储盒4可沿支撑杆1旋转,本实施例虽然通过设置通孔43实现存储盒4旋转,但不限于其他实现方式,如在存储盒4的侧壁设置套筒、套环、轴承等方式。如图1-3所示,位于最底层的支撑板3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万向轮5,本实施例中万向轮5的数量为4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板3的底部四角,工具盒2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扶手22,便于配合万向轮5对本装置进行移动。优选的,位于最底层的支撑板3远离支撑杆1的一侧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8,用以增加本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工具盒2和存储盒4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标签槽6,标签槽6为透明的槽体,在标签槽6内可以放入标签,便于对存储盒4的分类管理。如图4-8所示,所述存储盒4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开关盖41,两个第一开关盖41关闭时实现合拢关闭存储盒4,所述试管架42相对的两个外壁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带423,连接带423一端与试管架42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盖41固定连接,当第一开关盖41打开时,连接带423将试管架42向上托起。所述存储盒4靠近连接带423的内壁上竖直安装有限位管422,限位管422位于存储盒4内壁的上方,限位管422底部与存储盒4内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此高度即为连接带423抬起试管架42时的抬起高度,所述连接带423远离试管架42的一端穿过限位管422后与第一开关盖41连接。所述试管架42相对的两个外壁上分别固定设有至少两个滑块424,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424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424位于相应试管架42外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存储盒4的内壁上竖直设有与所述滑块424相匹配的滑槽425,所述滑块424远离试管架42的一端位于滑槽425内,在打开或关闭第一开关盖41带动连接带4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支撑杆(1),支撑杆(1)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盒(2),所述支撑杆(1)位于工具盒(2)的下方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3),支撑板(3)上放置有存储盒(4),存储盒(4)的一侧套设于支撑杆(1)上,实现存储盒(4)与支撑杆(1)之间的转动配合,所述存储盒(4)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开关盖(41),两个第一开关盖(41)关闭时实现合拢关闭存储盒(4),所述存储盒(4)内设有试管架(42),所述试管架(4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槽格(421),所述试管架(42)相对的两个外壁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带(423),连接带(423)一端与试管架(42)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盖(41)固定连接,当第一开关盖(41)打开时,连接带(423)将试管架(42)向上托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的支撑杆(1),支撑杆(1)顶端固定安装有工具盒(2),所述支撑杆(1)位于工具盒(2)的下方沿支撑杆(1)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板(3),支撑板(3)上放置有存储盒(4),存储盒(4)的一侧套设于支撑杆(1)上,实现存储盒(4)与支撑杆(1)之间的转动配合,所述存储盒(4)顶部相对的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开关盖(41),两个第一开关盖(41)关闭时实现合拢关闭存储盒(4),所述存储盒(4)内设有试管架(42),所述试管架(42)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槽格(421),所述试管架(42)相对的两个外壁底部对称设置有连接带(423),连接带(423)一端与试管架(42)外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盖(41)固定连接,当第一开关盖(41)打开时,连接带(423)将试管架(42)向上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盒(4)的侧壁设有通孔(43),所述支撑杆(1)穿过通孔(43),并其与通孔(43)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验样品临时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飞陈加平宋轶朱青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