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四个角设置有螺旋台,所述螺旋台上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横向转轴,所述横向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转轴,所述螺旋桨的外侧一圈设置有保护示警架,所述保护示警架及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能够有效防止螺旋叶转动过程中碰到异物,可以降低无人机将落时产生的震动,同时部分构件拆解方便,有利于对机械进行维修更换,使得无人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
技术介绍
巡视监测无人机具有投资极少,占用空间小,使用简单,方便快捷,操作人员少及运行成本极低的优点,用于巡视监测,可以对巡视内容进行灵活监测;现有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其他物体,导致螺旋叶损坏或无法转动,其次,在无人机飞行完成后,将落时会有一个跌落的过程,会对摄像机和内部元件造成一定损害,降低无人机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四个角设置有螺旋台,所述螺旋台上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摄像机,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横向转轴,所述横向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转轴,所述螺旋桨的外侧一圈设置有保护示警架,所述保护示警架及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支架于无人机主体的底部呈对称排布,所述固定支架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池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旋台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桨与螺旋台之间为螺旋连接。优选的,所述横向转轴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摄像机与横向转轴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竖向转轴与无人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摄像机与竖向转轴之间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支撑架呈阵列排布,所述保护示警架与支撑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支撑脚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柔性橡胶,所述柔性橡胶与支撑脚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与固定支架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支撑脚呈阵列排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通过设置有保护示警架、支撑架,在无人机起飞时,通过遥控器对无人机发出指令,保护装置全程对螺旋叶进行防护,无人机按照操作或预置路线对林场进行巡视监测,在即将碰到树枝或其他异物等物体时,保护示警架会对无人机进行保护,同时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异物碰撞提示,无人机会暂时保持原地飞行,同时提醒操作人员对无人机路线进行微调,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对无人机起到全程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无人机在使用时发生的碰撞,通过设置有支撑脚、柔性橡胶与减震弹簧,在无人机巡视监测完成后,回到原点自动返航,无人机缓缓降落至临近地面后,螺旋叶停止旋转降落至地面,柔性橡胶以及减震弹簧能够降低无人机降落时与地面产生的力,大大减小降落时产生的震荡力对无人机内部元件造成损害,有效提高设备实用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的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主体;2、电池;3、螺旋台;4、螺旋桨;5、摄像机;6、固定支架;7、横向转轴;8、竖向转轴;9、保护示警架;10、支撑架;11、支撑脚;12、柔性橡胶;13、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电池2,无人机主体1的四个角设置有螺旋台3,螺旋台3上端设置有螺旋桨4,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摄像机5,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横向转轴7,所述横向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转轴8,螺旋桨4的外侧一圈设置有保护示警架9,保护示警架9及固定支架6之间设置有支撑架10,固定支架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11,支撑脚1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13。固定支架6的数量为两组,固定支架6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呈对称排布,固定支架6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电池2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方便更换电池2,增加无人机续航。螺旋台3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螺旋桨4与螺旋台3之间为螺旋连接,方便对无人机螺旋桨4进行固定。横向转轴7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摄像机5与横向转轴7之间为活动连接,竖向转轴8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摄像机5与竖向转轴8之间为活动连接,方便对部分构件进行拆解、保养和更换。支撑架10与固定支架6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架10的数量为四组,支撑架10呈阵列排布,保护示警架9与支撑架10之间为活动连接,减震弹簧13与支撑脚11之间为固定连接,有利于增加无人机稳定性。支撑脚11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柔性橡胶12,柔性橡胶12与支撑脚11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脚11与固定支架6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脚11的数量为四组,支撑脚11呈阵列排布,有利于保持无人机整体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在使用时,无人机通过操控起飞,通过遥控器对无人机发出飞行相关指令,保护警示架全程对螺旋叶进行防护,无人机按照操作或预置路线对林场进行巡视监测,在即将碰到树枝或其他异物等物体时,保护示警架9会对无人机进行保护,同时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异物碰撞提示,无人机会暂时保持原地飞行,同时提醒操作人员对无人机路线进行微调,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对无人机起到全程有效的保护,有效避免无人机在使用时发生的碰撞,在无人机巡视监测完成后,回到原点进行自动返航,无人机缓缓降落至临近地面位置,螺旋叶停止旋转降落至地面,柔性橡胶12以及减震弹簧13能够降低无人机降落时与地面产生的力,减小降落时产生的震荡力对无人机造成的损害,提高设备使用的实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电池(2),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四个角设置有螺旋台(3),所述螺旋台(3)上端设置有螺旋桨(4),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摄像机(5),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横向转轴(7),所述横向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转轴(8),所述螺旋桨(4)的外侧一圈设置有保护示警架(9),所述保护示警架(9)及固定支架(6)之间设置有支撑架(10),所述固定支架(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电池(2),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四个角设置有螺旋台(3),所述螺旋台(3)上端设置有螺旋桨(4),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摄像机(5),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横向转轴(7),所述横向转轴(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转轴(8),所述螺旋桨(4)的外侧一圈设置有保护示警架(9),所述保护示警架(9)及固定支架(6)之间设置有支撑架(10),所述固定支架(6)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6)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固定支架(6)于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呈对称排布,所述固定支架(6)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池(2)与无人机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林场防火的巡视监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仲龙,刘海英,王增,胡卫江,刘燕,沈丽媛,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