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震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852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震轮,包括:滚轮组件;第一构件,滚轮组件连接在第一构件上,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震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避震通常采用的是在滚轮上设置减震橡胶,但滚轮的橡胶变形幅度有限,在剧烈震荡时,难以消除产生的冲击力。对于一些要求减震性能较高的行李箱,现有的减震轮子难以满足需求。授权公告日为2016.12.17,授权公告为为CN20578056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行李箱上的避震轮组,包括用于与行李箱相连接的固定座和轮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组件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通过一避震轴组件相连接。其通过设置避震轴组件,轮组组件与固定座之间通过避震轴组件进行避震,避震轴组件具有较大的减震行程,在剧烈震动时能够消除轮组组件产生的冲击力,保护行李箱中的物品。但是这种避震轮组具有以下缺点:其通过滑套和限位螺母将避震轴固定至固定座,其结构相对复杂,且上下避震都幅度受限;滑套通常为尼龙材质,在遇到剧烈震动的路面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长此以往,可能损坏滑套,降低避震轮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避震轮。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轮组件;第一构件,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所述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轴的第一端具有一环形凹槽,其绕所述固定轴的周向而设置,所述第一构件上具有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的上端部,当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的上端部时,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三孔洞对应。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固定轴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二孔洞的第一段的外侧壁上设置加强筋。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加强筋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构件的端面,并在所述端面上往径向内侧延伸。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三构件的设置,可由弹性部件进行缓冲和避震,从而降低或消除对行李箱的冲击力;通过将限位段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多边形,第二构件与固定轴相对之间无法转动,从而防止固定轴相对第二构件转动时,与第二构件摩擦而产生热量,防止第二构件过快的因磨损而损坏,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导向段端部直接形成限位,结构简单,可防止固定轴从第二构件脱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避震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去掉第二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去掉第二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第二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避震轮,包括滚轮组件1、第一构件2、第二构件3和第三构件4。本实施例中的滚轮组件1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2上。具体的,滚轮组件1包括本体11及装饰盖12,装饰盖12扣接在本体11的外侧端面,以起到装饰的作用。本实施例通过本体11而将滚轮组件1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2开设一第一孔洞21。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构件3,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具体的,第二构件3上开设若干孔位,从而可通过这些孔位来实现与行李箱的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构件4,其包括固定轴41和弹性部件42,所述固定轴41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411,所述第二构件3设有第二限位部31,所述弹性部件42套设于所述固定轴41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411及所述第二限位部3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轴41具有第一端412及第二端413,所述第一端412插入所述第一孔洞21,并与所述第一构件2固定,所述第二端413包括导向段4131及限位段4132,所述第二构件3具有第二孔洞32,所述限位段4132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32内设有与限位段4132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321,所述第二构件3具有一壁部33,所述导向段4131穿过所述壁部33且所述导向段4131的端部形成限位。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段4131的端部可通过铆压而使其直径变大,从而形成限位。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段4131的端部可直接焊接限位块而形成限位。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段4132的截面形状也可设置为非圆形,只要限制限位段4132相对第二构件2的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第三构件4的设置,可由弹性部件42进行缓冲和避震,从而降低或消除对行李箱的冲击力;通过将限位段4132的截面形状设置成多边形,第二构件3与固定轴41相对之间无法转动,从而防止固定轴41相对第二构件3转动时,与第二构件3摩擦而产生热量,防止第二构件3过快的因磨损而损坏,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导向段4131端部直接形成限位,结构简单,可防止固定轴41从第二构件3脱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段4132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轴41的第一端412具有一环形凹槽4121,其绕所述固定轴41的周向而设置,所述第一构件2上具有第三孔洞22,所述第三孔洞22对应于所述环形凹槽412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411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21的上端部,当所述第一限位部411的下端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孔洞21的上端部时,所述环形凹槽4121与所述第三孔洞22对应。此时,可通过螺栓或插销插入第三孔洞21,并卡在环形凹槽4121中,从而使固定轴41固定,结构非常简单。本实施例所述固定轴41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构件2及所述第二构件3。以防止固定轴41磨损而导致整个避震轮失效。本实施例所述弹性部件4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如不锈钢等。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滚轮组件;/n第一构件,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n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n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所述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n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轮组件;
第一构件,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构件上,所述第一构件开设一第一孔洞;
第二构件,其配置为用于与行李箱连接;以及
第三构件,其包括固定轴和弹性部件,所述固定轴上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构件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部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所述固定轴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孔洞,并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端包括导向段及限位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第二孔洞,所述限位段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孔洞内设有与限位段的截面形状相配的第一段,所述第二构件具有一壁部,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壁部且所述导向段的端部形成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一端具有一环形凹槽,其绕所述固定轴的周向而设置,所述第一构件上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天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