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78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方设有工作箱,所述的工作箱上方设有送膜装置一和送膜装置二,所述的工作箱上方设有允许薄膜通过的通孔,所述的工作箱内上方设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两侧均转动设有从动辊,所述的从动辊与加热管之间的缝隙允许薄膜通过,所述的加热管的下方转动设有两个贴合辊,所述的工作箱底部设有张紧辊和收模装置,所述的机架一侧设有电动机一和电动机二,所述的电动机一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一,所述的电机二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二和收模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
本技术涉及到石墨烯薄膜贴合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
技术介绍
石墨烯薄膜因其优异的导电能力、超高的透光率、超薄以及柔性可绕等性能,使其可以制备成为透明导电薄膜,有望成为目前普遍使用的氧化铟锡的替代材料,应用于触摸屏、液晶显示、透明电极等领域。薄膜贴合机是一种通过热压工艺将薄膜贴合在一起的自动化设备,它替代了人工贴合,不仅效率高,且不易产生气泡,并且大幅度降低人工及材料成本,从而使得产品的利润得到提高。现有的薄膜贴合机存在以下问题:在进行贴合时,先进行加热,薄膜直接接加热装置,温度不宜调节,进而影响贴合效果,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方设有工作箱,所述的工作箱上方设有送膜装置一和送膜装置二,所述的工作箱上方设有允许薄膜通过的通孔,所述的工作箱内上方设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一端延伸至工作箱外侧连接电控装置,所述的加热管内中心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上缠绕电加热丝,所述的加热管内设有油腔,所述的油腔包裹固定杆,所述的油腔与固定杆之间、油腔与加热管内壁之间设有导热层,所述的电加热丝电连接电控装置,所述的加热管两侧均转动设有从动辊,所述的从动辊与加热管之间的缝隙允许薄膜通过,所述的加热管的下方转动设有两个贴合辊,所述的工作箱底部设有张紧辊和收模装置,所述的机架一侧设有电动机一和电动机二,所述的电动机一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一,所述的电动机二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二和收模装置。作为改进,所述的加热管远离电控装置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的一端延伸至油腔内,另一端延伸至工作箱外侧且设有阀门。作为改进,所述的送膜装置一、送膜装置二和收模装置均包括两个安装板和转辊,所述的转辊转动设置安装板之间。作为改进,所述的张紧辊的高度低于收模装置的高度。作为改进,所述的机架下方设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控装置、电动机一和电动机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中,加热管设置工作箱内,热量不宜散失,且电加热丝外部设有油腔,电加热丝可以加热油腔内的油之后,可以间歇性工作,节约能源;薄膜在从动辊和加热管之间的缝隙中通过,不直接接触热源,因此,不会烫坏薄膜,不影响影响贴合效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的工作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的电动机一和电动机二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机架,2、工作箱,3、送膜装置一,4、送膜装置二,5、通孔,6、加热管,7、电控装置,8、从动辊,9、贴合辊,10、张紧辊,11、收模装置,12、电动机一,13、电动机二,61、固定杆,611、电加热丝,62、油腔,63、导热层,64、进油口,65、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上方设有工作箱2,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送膜装置一3和送膜装置二4,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允许薄膜通过的通孔5,所述的工作箱2内上方设有加热管6,所述的加热管6一端延伸至工作箱2外侧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内中心设有固定杆61,所述的固定杆61上缠绕电加热丝611,所述的加热管6内设有油腔62,所述的油腔62包裹固定杆61,所述的油腔62与固定杆61之间、油腔62与加热管6内壁之间设有导热层63,所述的电加热丝611电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两侧均转动设有从动辊8,所述的从动辊8与加热管6之间的缝隙允许薄膜通过,所述的加热管6的下方转动设有两个贴合辊9,所述的工作箱2底部设有张紧辊10和收模装置11,所述的机架1一侧设有电动机一12和电动机二13,所述的电动机一12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一3,所述的电动机二13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二4和收模装置11。所述的加热管6远离电控装置7的一侧设有进油口64和出油口65,所述的进油口64和出油口65的一端延伸至油腔62内,另一端延伸至工作箱2外侧且设有阀门。所述的送膜装置一3、送膜装置二4和收模装置11均包括两个安装板和转辊,所述的转辊转动设置安装板之间。所述的张紧辊10的高度低于收模装置11的高度。所述的机架1下方设有控制器14,所述的控制器14电性连接电控装置7、电动机一12和电动机二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两种薄膜卷安装在送膜装置一3和送膜装置二4上,由控制器14启动电控装置7、电动机一12和电动机二13,将薄膜依次从通孔、从动辊8与加热管6之间的缝隙、贴合辊9之间和张紧辊10,送至收膜装置11,在薄膜处于从动辊8与加热管6之间的缝隙时,电加热丝611加热油腔62内的油,热油通过导热层63将热量送至加热管6外侧对薄膜进行加热。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方设有工作箱(2),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送膜装置一(3)和送膜装置二(4),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允许薄膜通过的通孔(5),所述的工作箱(2)内上方设有加热管(6),所述的加热管(6)一端延伸至工作箱(2)外侧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内中心设有固定杆(61),所述的固定杆(61)上缠绕电加热丝(611),所述的加热管(6)内设有油腔(62),所述的油腔(62)包裹固定杆(61),所述的油腔(62)与固定杆(61)之间、油腔(62)与加热管(6)内壁之间设有导热层(63),所述的电加热丝(611)电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两侧均转动设有从动辊(8),所述的从动辊(8)与加热管(6)之间的缝隙允许薄膜通过,所述的加热管(6)的下方转动设有两个贴合辊(9),所述的工作箱(2)底部设有张紧辊(10)和收模装置(11),所述的机架(1)一侧设有电动机一(12)和电动机二(13),所述的电动机一(12)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一(3),所述的电动机二(13)通过皮带连接送膜装置二(4)和收模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薄膜加热贴合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方设有工作箱(2),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送膜装置一(3)和送膜装置二(4),所述的工作箱(2)上方设有允许薄膜通过的通孔(5),所述的工作箱(2)内上方设有加热管(6),所述的加热管(6)一端延伸至工作箱(2)外侧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内中心设有固定杆(61),所述的固定杆(61)上缠绕电加热丝(611),所述的加热管(6)内设有油腔(62),所述的油腔(62)包裹固定杆(61),所述的油腔(62)与固定杆(61)之间、油腔(62)与加热管(6)内壁之间设有导热层(63),所述的电加热丝(611)电连接电控装置(7),所述的加热管(6)两侧均转动设有从动辊(8),所述的从动辊(8)与加热管(6)之间的缝隙允许薄膜通过,所述的加热管(6)的下方转动设有两个贴合辊(9),所述的工作箱(2)底部设有张紧辊(10)和收模装置(11),所述的机架(1)一侧设有电动机一(12)和电动机二(13),所述的电动机一(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力天能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