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78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所述上覆盖层的下端面与上增强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上增强层的下端面与钢丝绳芯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钢丝绳芯层的下端面与下增强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增强层的下端面与下覆盖层的上端面相贴合,增加了碳纤维筋材使整个输送带强度更高,带体更柔软,可以减小芯层钢丝绳的直径,由于碳纤维筋材的物理特性从而大幅度降低输送带的重量,并且碳纤维束间的环氧树脂可以提高整体与橡胶的粘合度,而限位柱穿过下覆盖层与阻挡块相固定,通过该设计起到对阻挡块位置的固定,通过将阻挡块固定在上覆盖层的上侧,进而传输带上的被运输物体被阻挡块做阻挡,进而便于被运输物体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
本技术是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属于传输带领域。
技术介绍
普通型输送用纤维织物作带芯,用一般橡胶作覆盖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带芯是由棉、尼龙、聚酯或维尼纶等纤维编织成的分层或整体织物。特种输送带需具有高强度、耐热、耐寒、难燃等特点一般使用钢丝绳作为带芯,辅以钢丝绳、钢丝帘线、纤维绳、纤维织物等作为增强层,其中钢丝绳、钢丝帘线增强层挠性好、强度高,弹性伸长极小,耐冲击性能好,但是本身自重大,增加运行成本;纤维绳、纤维织物(一般为尼龙或者聚酯纤维)增强层,在受热时易发生热收影响产品内部稳定性,且强度不高,耐冲击性能欠佳,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所述上覆盖层的下端面与上增强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上增强层的下端面与钢丝绳芯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钢丝绳芯层的下端面与下增强层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增强层的下端面与下覆盖层的上端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上增强层与下增强层的规格相同,所述上增强层的内部分布有碳纤维筋材,所述碳纤维筋材在上增强层的内部横向排列且碳纤维筋材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上增强层为一种采用环氧树脂制作而成的构件。进一步地,所述上覆盖层与下覆盖层的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芯层的内部分布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在钢丝绳芯层的内部纵向排列,分布在钢丝绳芯层内部的钢丝绳设置有多根且多根钢丝绳之间等距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下覆盖层的下端口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孔在下覆盖层上横向等距进行排列,所述通孔的内部经由限位柱穿过与分布在上覆盖层上侧的阻挡块相旋合。进一步地,所述阻挡块的上端部分为等腰梯形的棱柱结构,所述阻挡块的下端部分为截面呈矩形的棱柱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增加了碳纤维筋材使整个输送带强度更高,带体更柔软,可以减小芯层钢丝绳的直径,由于碳纤维筋材的物理特性从而大幅度降低输送带的重量,并且碳纤维束间的环氧树脂可以提高整体与橡胶的粘合度,而限位柱穿过下覆盖层与阻挡块相固定,通过该设计起到对阻挡块位置的固定,通过将阻挡块固定在上覆盖层的上侧,进而传输带上的被运输物体被阻挡块做阻挡,进而便于被运输物体的传输。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中阻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覆盖层、2-上增强层、3-钢丝绳芯层、4-下增强层、5-下覆盖层、6-碳纤维筋材、7-钢丝绳、8-阻挡块、9-限位柱、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1,所述上覆盖层1的下端面与上增强层2的上端面相贴合,上增强层2的下端面与钢丝绳芯层3的上端面相贴合,钢丝绳芯层3的下端面与下增强层4的上端面相贴合,下增强层4的下端面与下覆盖层5的上端面相贴合。上增强层2与下增强层4的规格相同,上增强层2的内部分布有碳纤维筋材6,碳纤维筋材6在上增强层2的内部横向排列且碳纤维筋材6之间等距进行排列,上增强层2为一种采用环氧树脂制作而成的构件,增加了碳纤维筋材6使整个输送带强度更高,带体更柔软,可以减小芯层钢丝绳7的直径,由于碳纤维筋材6的物理特性从而大幅度降低输送带的重量,并且碳纤维束间的环氧树脂可以提高整体与橡胶的粘合度。上覆盖层1与下覆盖层5的规格相同。钢丝绳芯层3的内部分布有钢丝绳7,钢丝绳7在钢丝绳芯层3的内部纵向排列,分布在钢丝绳芯层3内部的钢丝绳7设置有多根且多根钢丝绳7之间等距进行排列,其中钢丝绳7与碳纤维筋材6之间呈90°进行排列,通过采用钢丝绳7与碳纤维筋材6的布置大大的提高了整个传输带强度。下覆盖层5的下端口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通孔10在下覆盖层5上横向等距进行排列,通孔10的内部经由限位柱9穿过与分布在上覆盖层1上侧的阻挡块8相旋合,限位柱9穿过下覆盖层5与阻挡块8相固定,通过该设计起到对阻挡块8位置的固定。阻挡块8的上端部分为等腰梯形的棱柱结构,阻挡块8的下端部分为截面呈矩形的棱柱结构,将阻挡块8固定在上覆盖层1的上侧,进而传输带上的被运输物体被阻挡块8做阻挡,进而便于被运输物体的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盖层(1)的下端面与上增强层(2)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上增强层(2)的下端面与钢丝绳芯层(3)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钢丝绳芯层(3)的下端面与下增强层(4)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增强层(4)的下端面与下覆盖层(5)的上端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包括上覆盖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盖层(1)的下端面与上增强层(2)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上增强层(2)的下端面与钢丝绳芯层(3)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钢丝绳芯层(3)的下端面与下增强层(4)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增强层(4)的下端面与下覆盖层(5)的上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强层(2)与下增强层(4)的规格相同,所述上增强层(2)的内部分布有碳纤维筋材(6),所述碳纤维筋材(6)在上增强层(2)的内部横向排列且碳纤维筋材(6)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上增强层(2)为一种采用环氧树脂制作而成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碳纤维增强层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盖层(1)与下覆盖层(5)的规格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礼华刘红芳程渊
申请(专利权)人: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