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78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包括原料板、支撑板、加强层和贴布层和封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原料板的底面粘接,所述加强层的底面与支撑板的顶面粘接,所述贴布层的底面与加强层的顶面粘接,所述封板的顶面与支撑板的底面粘接,所述加强层包括ABS塑料板层、金属纤维层、竹木纤维板层、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网格玻纤层和模塑型聚苯板。该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首先防水透气面料层、银离子抗菌纱线和竹炭纤维层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贴布本身具备抗菌、防水透气、抗静电的优点,而且这样还很大程度降低了贴布表面上粘接的灰尘,然后还可以促使整个内饰板具备了抗紫外线、耐磨、保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板
,尤其涉及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今人们日益注重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汽车内饰材料要求轻质、节能、环保,又要有较好的强度,而现有的汽车尾箱内饰板硬度大多数都过于低下,内饰板很容易因外力导致其产生弯折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内饰板不能够继续使用,而且现有的汽车尾箱内饰板都不具备抗静电的效果,这样内饰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表面就会粘接大量的灰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汽车尾箱内饰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的汽车尾箱内饰板硬度差、抗静电效果差、实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包括原料板、支撑板、加强层和贴布层和封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原料板的底面粘接,所述加强层的底面与支撑板的顶面粘接,所述贴布层的底面与加强层的顶面粘接,所述封板的顶面与支撑板的底面粘接。优选的,所述加强层包括ABS塑料板层、金属纤维层、竹木纤维板层、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网格玻纤层和模塑型聚苯板,所述ABS塑料板层的底面与原料板的顶面粘接,所述金属纤维层的底面与ABS塑料板层的顶面粘接,所述竹木纤维板层的底面与金属纤维层的顶面粘接,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的底面与竹木纤维板层的顶面粘接,所说网格玻纤层的底面与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的顶面粘接,所述模塑型聚苯板的底面与网格玻纤层的顶面粘接。优选的,所述贴布层包括防水透气面料层、银离子抗菌纱线、竹炭纤维层、微纤维保温棉层、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防水透气面料层底面与加强层的顶面粘接,所述银离子抗菌纱线的底面与防水透气面料层的顶面粘接,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底面与银离子抗菌纱线的顶面粘接,所述微纤维保温棉层的底面与竹炭纤维层的顶面粘接,所述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的底面与微纤维保温棉层的顶面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底面与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的顶面粘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为蜂窝状,且开设有多个圆形槽。优选的,所述原料板、加强层与贴布层的厚度比为:1:0.6:0.5。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面料层是通过涤纶丝与导电纤维混纺、交织而成的。优选的,所述封板的厚度为1.5㎜。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加强层,首先ABS塑料板层、金属纤维层和竹木纤维板层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增加整个内饰板具备硬度高、阻燃、防潮、防腐、防蛀、坚固耐用的优点,然后再通过设置的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网格玻纤层和模塑型聚苯板,聚乙烯泡沫塑料层、网格玻纤层和模塑型聚苯板的复合连接可以促使整个内饰板具备弹性高、抗震效果好、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同时,这样充分提高了整个内饰板的实用性。2、通过设置的贴布层,首先防水透气面料层、银离子抗菌纱线和竹炭纤维层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贴布本身具备抗菌、防水透气、抗静电的优点,而且这样还很大程度降低了贴布表面上粘接的灰尘,然后通过微纤维保温棉层、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和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整个内饰板具备了抗紫外线、耐磨、保温的优点,最后通过贴布与原料板的连接可以很大程度增加整个汽车内饰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的加强层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的贴布层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的支撑板结构的仰视图。图中:1、原料板;2、支撑板;3、加强层;301、ABS塑料板层;302、金属纤维层;303、竹木纤维板层;304、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5、网格玻纤层;306、模塑型聚苯板;4、贴布层;401、防水透气面料层;402、银离子抗菌纱线;403、竹炭纤维层;404、微纤维保温棉层;405、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406、聚四氟乙烯涂层;5、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包括原料板1、支撑板2、加强层3和贴布层4和封板5,支撑板2的顶面与原料板1的底面粘接,支撑板2的底面为蜂窝状,且开设有多个圆形槽,蜂窝状支撑板2所用到的材料是PP(聚丙烯),经加工粘合成六角形、圆形空腹(蜂窝状)的整块支撑板,原料板1和封板5必须采用合适的胶粘剂与支撑板2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蜂窝状的支撑板2有以下特点:强度重量比大、受力平均、耐压力强、导热性低、抗震性好、质轻、有隔音效果、不吸水,在很大的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加强层3的底面与支撑板2的顶面粘接,贴布层4的底面与加强层3的顶面粘接,原料板1、加强层3与贴布层4的厚度比为1:0.6:0.5,封板5的顶面与支撑板2的底面粘接,封板5的厚度为1.5㎜。加强层3包括ABS塑料板层301、金属纤维层302、竹木纤维板层303、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网格玻纤层305和模塑型聚苯板306,ABS塑料板层301的底面与原料板1的顶面粘接,金属纤维层302的底面与ABS塑料板层301的顶面粘接,竹木纤维板层303的底面与金属纤维层302的顶面粘接,ABS塑料板层301、金属纤维层302和竹木纤维板层303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增加整个内饰板具备硬度高、阻燃、防潮、防腐、防蛀、坚固耐用的优点,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的底面与竹木纤维板层303的顶面粘接,所说网格玻纤层305的底面与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的顶面粘接,模塑型聚苯板306的底面与网格玻纤层305的顶面粘接,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网格玻纤层305和模塑型聚苯板306的复合连接可以促使整个内饰板具备弹性高、抗震效果好、隔热和隔音的优点。贴布层4包括防水透气面料层401、银离子抗菌纱线402、竹炭纤维层403、微纤维保温棉层404、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405和聚四氟乙烯涂层406,防水透气面料层401底面与加强层3的顶面粘接,防水透气面料层401是通过涤纶丝与导电纤维混纺、交织而成的,银离子抗菌纱线402的底面与防水透气面料层401的顶面粘接,竹炭纤维层403的底面与银离子抗菌纱线402的顶面粘接,防水透气面料层401、银离子抗菌纱线402和竹炭纤维层403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贴布本身具备抗菌、防水透气、抗静电的优点,而且这样还很大程度降低了贴布表面上粘接的灰尘,微纤维保温棉层404的底面与竹炭纤维层403的顶面粘接,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405的底面与微纤维保温棉层404的顶面粘接,聚四氟乙烯涂层406底面与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的顶面粘接,微纤维保温棉层404、尼龙防紫外线面料层405和聚四氟乙烯涂层406的复合连接,这样可以促使整个内饰板具备了抗紫外线、耐磨、保温的优点,最后通过贴布与原料板的连接可以很大程度增加整个汽车内饰板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包括原料板(1)、支撑板(2)、加强层(3)和贴布层(4)和封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与原料板(1)的底面粘接,所述加强层(3)的底面与支撑板(2)的顶面粘接,所述贴布层(4)的底面与加强层(3)的顶面粘接,所述封板(5)的顶面与支撑板(2)的底面粘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包括原料板(1)、支撑板(2)、加强层(3)和贴布层(4)和封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与原料板(1)的底面粘接,所述加强层(3)的底面与支撑板(2)的顶面粘接,所述贴布层(4)的底面与加强层(3)的顶面粘接,所述封板(5)的顶面与支撑板(2)的底面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3)包括ABS塑料板层(301)、金属纤维层(302)、竹木纤维板层(303)、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网格玻纤层(305)和模塑型聚苯板(306),所述ABS塑料板层(301)的底面与原料板(1)的顶面粘接,所述金属纤维层(302)的底面与ABS塑料板层(301)的顶面粘接,所述竹木纤维板层(303)的底面与金属纤维层(302)的顶面粘接,所述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的底面与竹木纤维板层(303)的顶面粘接,所说网格玻纤层(305)的底面与聚乙烯泡沫塑料层(304)的顶面粘接,所述模塑型聚苯板(306)的底面与网格玻纤层(305)的顶面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式汽车尾箱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布层(4)包括防水透气面料层(401)、银离子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米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