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78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40
压缩机具备:容器,具有储油部;压缩机构部,配置在容器内部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离心分离部,从压缩后的制冷剂中分离油;排出配管,将由离心分离部分离出的制冷剂排出到容器的外部;以及集油部,设置于离心分离部的外侧,回收分离出的油。离心分离部具有:圆筒部,在侧面具有多个孔;以及回旋机构部,设置于圆筒部的内侧,通过将由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吹出,形成一边在圆筒部的内侧回旋一边朝向排出配管流动的回旋流,利用回旋流的离心力将油从制冷剂分离,从而将分离出的油通过孔向圆筒部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抑制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的飞散,减少向压缩机外排出的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及包含该压缩机作为构成要素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压缩机中,对压缩机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油有时与被压缩的制冷剂一起从排出配管向压缩机外部排出。若这样油持续从压缩机排出,则积存于储油部的油持续减少,有时供给到滑动部的油枯竭而变得润滑不足。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油分离机构将油从在压缩室中压缩的制冷剂中分离,并使分离出的油返回储油部,从而抑制储油部的油的减少。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89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将制冷剂与油分离的机构,采用了使从压缩室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在分离室内回旋,利用离心力使油附着于分离室的内周面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然而,存在如下问题:附着于分离室内周面而积存的油被制冷剂气流卷起而飞散,再次分散到制冷剂气体中,从而向压缩室外排出的油量增加。为了减少向压缩机外排出的油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油分离机构的高度,但存在压缩机的尺寸变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抑制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的飞散,向压缩机外排出的油量少。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具备:容器,具有储油部;压缩机构部,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内部,对从所述容器的外部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离心分离部,从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中分离油;排出配管,将通过了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容器的外部;以及集油部,设置于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外侧,回收从所述离心分离部排出的油,所述离心分离部具有:圆筒部,在侧面具有多个孔;以及回旋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圆筒部的内侧,通过将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吹出,形成一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回旋一边朝向所述排出配管流动的回旋流,利用所述回旋流的离心力将油从制冷剂分离,将分离出的油通过所述孔向所述集油部排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将在离心分离部中利用离心力从制冷剂分离出的油从形成于圆筒部的侧面的多个孔向圆筒部的外侧排出,从而能够抑制附着于圆筒部的内壁面的油被制冷剂气流卷起而飞散,减少向压缩机外排出的油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回旋机构部22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回旋机构部22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回旋机构部22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回旋机构部22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回旋机构部22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概略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位于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01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14是比较例的压缩机中的排出空间20的排出配管3周围的概略剖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01中的排出空间20的排出配管3周围的概略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01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101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排出配管3周围的概略剖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102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102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102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102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内部的立体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102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103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103中的排出空间20内部的立体图。图25是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径向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26是离心分离部的圆筒部23的径向截面上的制冷剂的流动的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103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的概略剖视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压缩机103的变形例中的排出空间20内部的立体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压缩机104中的回油流路的构造概略剖视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压缩机104的变形例中的回油流路的概略剖视图。图3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6的压缩机105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3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压缩机106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3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7的压缩机106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图34是本实施方式8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示意图。图35是搭载有以往的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图36是本实施方式8的制冷循环装置201的示意图。图37是搭载有以往的卧式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示意图。图3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压缩机107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3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压缩机107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图4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压缩机107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图4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9的压缩机107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分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部分,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全文中是共通的。而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说明书所记载的方式。此外,在包括图1在内的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构件的尺寸的关系及形状等有时与实际不同。实施方式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1的双线的箭头示出了重力方向,虚线的箭头示出了油的主要流动。本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中,具备:/n容器,具有储油部;/n压缩机构部,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内部,对从所述容器的外部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n离心分离部,从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中分离油;/n排出配管,将通过了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容器的外部;以及/n集油部,设置于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外侧,回收从所述离心分离部排出的油,/n所述离心分离部具有:/n圆筒部,在侧面具有多个孔;以及/n回旋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圆筒部的内侧,通过将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吹出,形成一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回旋一边朝向所述排出配管流动的回旋流,/n利用所述回旋流的离心力将油从制冷剂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油通过所述孔向所述集油部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7 JP 2017-2268321.一种压缩机,其中,具备:
容器,具有储油部;
压缩机构部,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内部,对从所述容器的外部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离心分离部,从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中分离油;
排出配管,将通过了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制冷剂排出到所述容器的外部;以及
集油部,设置于所述离心分离部的外侧,回收从所述离心分离部排出的油,
所述离心分离部具有:
圆筒部,在侧面具有多个孔;以及
回旋机构部,设置于所述圆筒部的内侧,通过将由所述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吹出,形成一边在所述圆筒部的内侧回旋一边朝向所述排出配管流动的回旋流,
利用所述回旋流的离心力将油从制冷剂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油通过所述孔向所述集油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圆筒部的下端与所述集油部的下表面无间隙地连接,
在所述圆筒部的侧面中的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相邻的下部区域没有形成所述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圆筒部的侧面中的与所述回旋机构部的吹出口相同高度的区域没有形成所述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圆筒部的侧面中的具有所述孔的区域的开口率小于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圆筒部的侧面的所述孔具有以所述孔的长边与所述圆筒部的内壁面上的回旋流的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细长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排出配管的端部从所述容器的内壁面向所述圆筒部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容器的内壁与所述圆筒部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具有挠性的密封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具备使回收到所述集油部的油向所述储油部流动的回油流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回油流路从所述圆筒部分离地配置,
所述集油部的下表面以朝向所述回油流路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所述集油部的下表面以从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侧朝向所述容器的内壁面侧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山贵司河村雷人佐佐木圭关屋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